APP下载

浅探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6-12-27邱海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笔记初中生学会

邱海清

关于初中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国外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发表过精辟独到的见解,本人通过学习,对众多的有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经验进行选择,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提炼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四个主要能力:读书、讲解、笔记和练习。

一、读书

1. 初一学生要求能正确地读懂课本。读书时,要学会“想一想”,特别是下一学期的几何出现了图文结合的内容,要学会由图形到语言和由语言到图形的逆向应用。

2. 初二学生要求能完整地默读课文和分析课文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法则和例题等,能模仿例题正确解答有关习题,读书时要学会“会想”,会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划划,总结方法和技巧。

3. 初三学生要求能用完整、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所读教材的内容,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课题—内容—重点—结论—运用),读书时要学会“多想”,就是有根据地前思后想,多思多想,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要会在书的左右空处批出自己的方法。

二、讲解

讲解要从初一抓起,坚持做到下述的三“性”一“心”:

1. 语言的科学性。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和三角形一边上的中垂线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

2. 语言的逻辑性。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谛,因此,要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符合客观规律,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是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在学生讲解时,要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

3. 语言的有序性。语言的有序性是指讲话要有条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要有次序,特别是几何,先证什么,再证什么,后证什么,推理要步步有据,论证过程要简明合理。语言上和思维上的有序性是一致的。学生讲解上的有条有理也必然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培养学生语言的有序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语言的自信心。讲解要有自信心,要培养学生常用“我认为……”“我发现……”“我不同意……”“我赞成……”等等语气来讲解,要学生讲得理直气壮,要坚持到弄懂为止。讲解理直气壮的学生,才对算理坚信不疑,对解法充满信心,成为有健康学习心理的人。

三、笔记

记笔记我们要求学生一看、二抄、三记、四理。

1. 看。教师认真设计板书,把一堂课的精华都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看后记住要点。

2. 抄。在看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写课堂笔记的要求,并在课上把该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框出来,留有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抄录下来,供复习用。

3. 记。先指导学生在抄下的笔记中添上自己的内容,再指导学生自己写听课笔记。

4. 理。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本领,先从一节、一章教材起,指导学生“笠成线”“横成片”,再提出从册教材梳理的要求,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由厚变薄,把学过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络。

课内练习扎实、丰富,课外练习大大减少,减轻了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了解课外知识,开拓思维。课外练习,要以数学兴趣活动为主,这是增长知识、训练思维的好时机,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好机会。读书、讲解、笔记和练习都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的作用只是点拨和引导。培养好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四个主要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会有很多的帮助。

猜你喜欢

笔记初中生学会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学会分享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