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研究

2016-12-27王超任冠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目标

王超+任冠军

摘要: 随着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日渐完善,内部审计目标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确认服务,要积极致力于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内部审计的核心逐步由查错防弊提升为增加价值。据此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现状及影响内部审计增值性功能实现的因素,提出了具体构建策略及实现途径,使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实现价值增值功能。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52

1引言

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层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2015年许多公司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如北美的赫兹公司、欧洲的大众、亚洲的东芝。2015年9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向美国证监会建议上市公司强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转型中,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危机预防和成本控制,这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在做好传统“监督、评价”职能的基础上要积极发挥“价值增值”职能,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成为企业价值链上不被遗弃的一环,为此,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2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阶段,目前正逐步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内部审计目的经历了查错防弊、积极兴利及风险管理,但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增加价值。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力,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这是一次重大变革,首次提出“价值增值”,将“确认与咨询”两大职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未来转型的方向,它属于一种新的审计理论。它的价值增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价值。即内部审计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如通过内部审计找出低效能、负效能项目,及时规避收入流失、虚增收入风险;监督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间接价值。包括对组织内经营管理者及其他职能部门起到威慑作用,促使其依法合规经营、维持控制秩序,改善经营绩效;另外内部审计具备信息优势,以独立第三方的视角为企业优化流程,创造“间接价值”。

3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晚,监督和评价职能依然是我国内部审计最传统的职能,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职能也在日益凸显。国内许多学者及实务界人士都认为内部审计应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相结合以实现增值。2013年新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较2003年准则有了较大改变,在传统“确认”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咨询”服务,明确提出“价值增值”职能,体现了与IIA定义的趋同。但是我国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审计技术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影响了我国增值型的内部审计的构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对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认识不全面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类型单一。内部审计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甚至管理层还将内部审计定位于财务审计,企业尚未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领域涉足尚浅。二是企业内部通常将内部审计视为成本中心,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强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容易忽视整体目标,造成短视行为,在审计过程中管理部门会出现抵触情绪,降低了效率,成为价值链中的“负担”。

3.2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缺陷

国际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解决股东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自发设立的。而我国内部审计是基于政府审计力量不足作为补充力量而产生的,通常是为了配合主管部门如国资委、证监会等相关规定而设立,存在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构设置存在缺陷。如有些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将审计职能与其他职能进行合并,如设置监察审计部、合规审计部、财务审计部等,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内部审计隶属关系不合理。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向总经理、纪委书记、副总经理报告工作,甚至还有企业内审机构是向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报告工作,严重影响了独立性。

3.3内审队伍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目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所以内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知识结构单一。如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由企业财务人员转岗而来,财务管理方面知识较丰富,但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法律、战略管理等方面知识欠缺,据调查,财务审计人员在英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占比不到30%,因此,我国企业内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专业胜任能力还有待加强,不能完全满足管理层的需求。

3.4沟通协调能力不足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跨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一是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机构居高临下,往往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内审计人员在实施内控测试、穿行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时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是人为设置的障碍,导致内部审计进展不顺利。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就审计目的、范围、期间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导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在消耗资源,不创造价值,产生抵触情绪。

3.5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

在我国内部审计实际发展过程中,审计手段与方法未能跟上审计理论的发展,形式单一且落后。如在审计计划制定中不注重治理环境的评价、风险的评估;很多企业仍然以手工现场审计为主,信息化审计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审计方式以事后审计、查账方式为主,不能起到事前监督作用。

3.6内部审计效果评价标准不一

目前国内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比较单一,如审计计划完成比例、出具审计报告数量、审计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已完成审计的资产总额及利润总额、审计增收节支情况等,很少涉及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数量等指标,没有与公司战略相结合,造成现实中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标准不一、效果不佳。

4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策略及途径

4.1转变观念,积极营销增值性内部审计

企业应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改善管理层、执行人员对内部审计认知的态度,一是管理层应持续优化审计环境,主动接受并积极宣传增值型内部审计,促使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开展全方位的监控、多角度的绩效评价、多层次的风险评估。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营销内审文化,根据公司战略制定内部审计发展战略,内审人员要自我施压,树立“增值”意识和理念,与各业务部门主动对接,深度参与日常的经营活动。

4.2健全内部审计法律体系,完善组织模式

目前缺乏一部符合我国实际的《内部审计法》对实务进行指导。良好的组织机制及隶属关系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应接受企业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监督委员会领导,同时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工作。对董事会负责提高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双重报告机制又畅通了沟通渠道,防止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内部被孤立,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能够受到董事会管理层重视,促进问题解决。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在业务上接受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提供“确认”服务,在行政上受管理层领导,为管理层提供经营决策服务,即提供“咨询”服务。

4.3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内审队伍素质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选、用、育、留”机制。一是严格筛选内部审计人员。注重专业背景,保持内审团队知识结构合理,如吸收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审计专家;同时注重综合能力考察,包括业务技能、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后续教育,提高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鼓励参与各种专业资格考试。三是拓展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通道。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业务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提供跨部门轮岗交流机会,提高能力、拓展职能通道。

4.4逐步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拓展审计领域

内部审计应加快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转变,考虑从控制领域开始,以识别和评估风险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目标。一要继续在传统审计项目上“深耕细作”,融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容。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出企业重要的风险领域,如加强对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大对重要部门或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并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建议。二要积极拓展审计领域,彰显“增值”功能。如开展管理审计、内控审计、投资项目后评价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利用跨部门工作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服务企业战略决策。

4.5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在技术方面,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扩大审计范围,推行网上在线动态监控,实现内审监督工作常态化,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在方法方面,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研讨会法、标杆比较法、图表法等各种辅助审计和风险分析方法,将审计重点放在风险的识别和后续跟踪上,深挖存在问题的根源,揭示其背后的管理机制问题。

4.6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制,明确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审计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审计机构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并完善审计业务指导、监督和复核制度,如审计过程中定期沟通制度,对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实行的三级复核制度,便于对审计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三是坚持后续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跟踪后续整改落实情况。四是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审计项目资料电子档案库,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4.7探索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考评体系

传统的考评体系对内部审计绩效考评指标设置过于简单,忽视了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目前已有企业建立EVA(经济增加值)、KPI(关键业绩指标)指标方法,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还有一些企业将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方法引入到内部审计绩效考评中,通过指标的分解将绩效考评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平衡,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集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

5结语

目前,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内部审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创造价值,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分析我国内部审计现状及影响内部审计增值性功能实现的因素入手,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路径,以促进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快的发展,帮助企业提高效益、改进流程、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德运.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增加价值[J].审计研究,2014,(5).

[2]李斌,李小波.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2).

[3]宗建岳.如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挥内审增值职能[J].财会研究,2012,(6).

猜你喜欢

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目标
基于“免疫系统”论视角构建内部审计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机制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