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的五个突破点

2016-12-27蒋燕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点中心内容

蒋燕琳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虽然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但当独立面对一篇文章时,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概括主要内容都无从下手,阅读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那么,阅读教学是不是真的进入了“困境”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擅于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学生还是能轻松突破阅读关,提升阅读能力的。

【关 键 词】 小学;阅读教学;突破点;能力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80%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教学上,但是这样的阅读课却没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近几年的小学毕业会考中,阅读部分成了学生答题的难点,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概括主要内容都回答不清楚,这直接反映出阅读教学“高能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提升其阅读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点进行突破:

一、读懂“关键词”,突破“标题含义”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题眼”,既然是“眼睛”,就一定是最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文章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勾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去理解课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变化”。教学时,我让学生勾画出“变化”,并围绕“变化”二字去读课文,再找出与“变化”相关的语句,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重点句。这样,学生就不会漫无目地乱读,既节约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

二、勾画“重点句”,突破“主要内容”

在找准题目的关键词后,就可以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勾画出相关的重点句。这些重点句一般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也是本段主要意思的表达,学生把这些句子串起来后,课文的主要内容便基本明确。当然,遇到一些段落比较多的文章,还可以在重点句中找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发生的事情,按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的格式概括主要内容;对于写物的文章,可以在重点句中找特点句,然后按说明(介绍)+主要物+特点句的格式概括主要内容;对于写景的文章,可以在重点句中找方位句,然后按描写(介绍)+主要地点+方位句,总之,只有找准了重点句,才能准确简单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定位“中心句”,突破“写作目的”

文章的中心句是作者观念的体现和文章的写作目的,他们往往暗藏在文章的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如果不教会学生找中心句,那么,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就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常常在答题时偏离中心。

找中心句的方法主要有:1. 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 从过渡句段找,课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是中心句常常出现的地方。《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3. 从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4. 从抒情句找,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5. 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的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6. 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就是中心句;7. 从重点句段找,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品读“特别句”,突破“文章特色”

一篇文章在表达清楚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时,往往要借助于表达方式、修辞、结构等一系列写作技巧,让文章有味可读,但这些对文章润色的技巧却渗透在许多特别的句子中。因此,找出这些特别句,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关口。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找五大类句子,即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叙述句的重点是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否属于文章的重点;描写句重点是描写的方式,主要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抒情句是作者的情感表达,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中心;说明句主要是说明的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议论句主要是议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中心。

我们还要会找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他们往往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才使用的,体会了这些句子的意思,也就找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文章还会用一些特别的句子来构建结构、突显主题,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度、铺垫、伏笔、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

五、撰写“读后感”,突破“学有所获”

读文章的目的是从文章中有所悟、有所得,从作者的思想中有所启示,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写读后感就是一种体会写作目的的最好方法。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找准“写作目的”。在众多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必须选择作者最想表达、最需要我们去做的方面去写,切不可面面俱到。

总之,同一篇文章,阅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对于初入阅读世界的小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阅读模式,懂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一些适用的阅读技巧,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朱作仁. 小学阅读教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 李伯棠. 小学阅读教学漫谈[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3] 江洪春.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重点中心内容
存在感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