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搭的印度投资环境

2016-12-27

中国连锁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印度

糟糕的基础设施和复杂的劳动法规,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发展。目前,这一切正在逐步改善。

印度对外开放时间较短,整个印度产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

每个到过印度的人都对那里的“脏乱差”印象深刻。在印度的城市中,近代街区与贫民区混在一起。现代和落后并存,当今的印度是一个非常“混搭”的矛盾体。

基础设施落后

尽管印度在人均GDP跟21 世纪初的中国差不多,但是在基础设施上仅相当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

印度的公路里程比中国更多,但公路多为土路,狭窄拥堵且雨季严重影响运输;高速公路里程数仅有200 公里,和中国的9 万多公里相去甚远;印度铁路网事故多发、速度低、延误率高。

在这个粮食还很缺乏的国家,据说35%至40%的水果和蔬菜以及10%的粮食在流通过程中被浪费。

然而,这也许是个好消息,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不仅会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也会对印度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正是中国曾经走过的路程,依靠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幅度,印度很可能轻松复制中国的发展历程。

莫迪上任之后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去年印度铁路资本支出达到了之前5年平均值的2倍。今年2月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约合320亿美元的公路和铁路基建投资计划,相当于上一年的3倍多。

印度电力资源匮乏,发电厂和输电线路老化,长期制约经济发展,断电时常造成许多超市无法正常营业。

在印度德里的卫星城古尔冈市,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就在这样一个印度最现代的商业办公区,仍然免不了停电的烦恼。

自备柴油发电机是印度商用建筑的标配,工业区更是必备。致使印度的用电成本比国内至少翻一番。

印度的电信网络欠发达,乡村地区几乎没有网络,宽带速度极慢,影响商业发展。

印度的水污染现象普遍,同时供给方面地区不平衡,水短缺同样影响建筑工程和其他工业,构成经商一大风险。

印度国内的水、电、天然气价格均低于中国,但隐性成本很高。

由于印度的交通状况太差,要开展现代连锁零售业务,必须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商业机构虽然可避开商业区有限、地价也较高的市中心,到郊外设店,但没有汽车的消费者却无法光顾。对于拥有汽车的消费者来说,由于道路通行状况较差、交通堵塞严重,因此也并不会特意前去购物。

由于印度的冰箱普及率较低,食品不便于储存。当地消费者的基本消费模式是每天在当地市场、食品超市及Kirana购买当天所需食品并食用。

印度的许多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产业集成不充分,上下游配套也不完善,再加上物流并不是很便捷,因此在进行生产制造时会发生许多额外的成本。

金融体系完善但使用率不高

印度自上世纪40年代末独立后, 全盘接收了由英国殖民政府留下的金融监管体系制度,并在不断完善和改革下,形成了既适应印度国情由与国际化高度接轨的金融体系。印度金融体系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拥有独立的金融监管系统,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管辖及人为因素的干扰。

此外,印度的金融体系基本都由与国际高度接轨的金融人才来管理,因为其中很多高管都曾在国外经济领域进行系统学习和具有国际金融机构、银行系统长期工作的经历。

印度相对发达的金融体系能给外国投资者带来多种隐形的便利,比如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获取市场资本和金融服务,或者通过大型股票市场获得良好的退出渠道。

但印度每10万人仅拥有12.16个银行分支机构。外国投资者若想开放大型消费群,困难重重。

印度人支付、投资习惯仍较为传统,在印度近13亿的人口中,只有4亿张银行借记卡,2300万张信用卡,许多普通印度人,甚至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现金支付占据主流,且多倾向于黄金等实体资产投资。

印度法律已放开外汇管制,但实际操作中政府对资本流动仍有诸多限制。伴随制造业出口重要性上升,印度政府或有动力允许卢比持续贬值。2011年至2015年10月,卢比对美元累计贬值近50%,汇率风险务必重视。复杂的税收制度也是投资印度的难点之一。

税制和土地改革受阻

外国投资者到了印度,最头疼的问题是复杂的税收体系。

印度29个邦各自都有自己的民选政府和议会,有权对自己所管辖的商品、服务实施不同的税率和税法。在印度各邦的交界处,都可以看到排着长龙的卡车停在路边,等待执法官逐个盘查是否缴纳了本邦的税。据印度交通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印度卡车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浪费在这种检查上。

莫迪上任后推出了印度建国以来最大的税制改革:商品和服务税务法案(Goodsand Services Tax Bill)。该税法旨在消除邦与邦之间的财政壁垒,设置邦与邦之间统一的税收起征点和统一的税率。此举将从根本上简化印度的税制,不仅打通了国内贸易通商的壁垒,也大大改善了印度的投资环境。

但改革阻力重重。上一届政府就在推行类似的税制改革上遭遇失败。

印度目前的征地法案是2013年通过施行的,该法案要求征地方必须向农村和城市的土地所有者分别支付最高达土地市价4倍和2倍的收购价,且公共项目征地需70%土地所有者同意,私营项目需80%土地所有者同意。

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常常引发高度争议,当地农民经常反抗土地征收,甚至导致一些开发项目拖延数年。

而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之前的法案成为阻碍,不利于外资进入。但修改法案遭到漫天的反对。

尽管新征地法案尚不得通过,但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却是印度许多邦政府正积极推行的。今年1月22日,万达集团与印度哈里亚纳邦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在哈里亚纳邦建设万达产业新城。这个园区正是位于德里——孟买工业走廊。可见,由于各邦自身也掌握了一些土地使用权,投资者通过与邦政府的洽谈,还是有灵活的处理空间。

想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做投资,需要和当地保持十分紧密的联系。

抵制中国

目前,一些印度政客正发起一场抵制中国货的行动。今年10月,印度传统节日排灯节等多个节庆到来,印度人通常会购买中国制造价格便宜的商品,但网络上发起拒买中国货行动。来自印度批发商消息,价格更便宜的“中国制造”产品,销量已下滑10%到20%。

但即便是印度本国机构分析,也表面此举将失败。数据提供机构“印度消费”认为,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过去两年来,来自中国的进口以20%的速度增长。这些商品从发电设备、机顶盒到象头神雕像无所不包。这有悖印度近5年来进口普遍下降的现实。

但包括哈里亚纳邦卫生部长维吉等政客仍在呼吁抵制“中国制造”,认为,“人们不应购买中国货,对华贸易正影响我们的国家。中国并非我们的友邦……”

“印度消费”到位于孟买中心地带的中国商品集散地曼尼什市场走访后发现,这里的中国产品不但更便宜,还批量供应、包装整洁且方便选购“若能以更低价格在家门口买到印度生产的这50种LED灯,又何必购买中国的?”一名批发兼零售商说。

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印度制造目前还难以和中国相媲美。

印度的优势

印度拥有全世界1/10的可耕地,是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且三面环海,适合鱼类养殖,也适合海外贸易,地理条件远胜于中国。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发展经济的动力较足。当前执政政府高有改革魄力、致力于推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

并且印度在历史上曾长期是英国殖民地,在语言和制度上与西方主流更相容,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纳。

英语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而在印度,除了1亿左右英语使用者,印度还有2.5亿可以拿英语做简单对话的人口,总计3.5亿已经跟美国打了平手。并且随着印度英语使用人数的上升,印度英语口音已经是标准的英语口音之一了。

印度在服务外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且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信息技术人才。

在印度,商业合同都会得到履行,印度农民也可以自由地搬进城市住而不受限制、印度货币的汇率也是遵守公开的市场原则、政府官员及企业主管也会被公开问则。

印度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如孟买证券交易所(BSE)、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NSE)等。2015年9月共有5500家公司在BSE上市,总市值1.64万亿美元。

印度通讯基础设施相对发展迅速。2014年印度网民达3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人数第2多的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约15%,占互联网总流量的65%;网民、移动互联网民年均增速高达33%和55%。

印度经济近年来出现了良好发展的势头,尽管这一势头是否能够保持下去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中印两国投资成本差别

中国二线城市的土地价格约为印度同等城市的3~4倍。

印度陆路物流报价并不统一透明,加上路况设施配套也比较差,时间和资金成本都比国内要高。海运价格差不多,空运略低于中国。

中国的工业用水价格是印度的3倍;电价差不多,但印度经常停电,商业设施要自配发电设备。

印度每个邦的所得税不同,有的高于中国,有的低,还有地方免税;印度进出口关税比较高,有明显的地方保护。

印度一线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三分之一,有些欠发达地区更低。

两国一线城市商务成本差不多,印度的二三线城市成本很低。

莫迪更彻底的改革

在印度,有这么一位意图带领印度崛起,走出持续20多年滞涨经济的人物——莫迪——他的改革动作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比如:

1、推行“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了类似中国广东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资,打造工业园,作为推动“印度制造”支持战略。

3、加大开放,鼓励外国投资。充分发挥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不断改善的产业政策等优势,废除繁杂的投资手续、加强政策和税收体制的一致性和清晰度,积极吸引外国投资。

4、提升政府效率,打击腐败。整顿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严惩基层腐败,鼓励女性公务员上岗。

5、大打经济外交牌,助力国内政策。莫迪不论出访哪个国家,都致力于宣介“印度制造”、游说外国投资者、争取当地印侨支援印度建设,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最突出的主题。

这种改革,远比邓公当年更彻底——结合其人口、教育、科技等优势,印度的后发优势几乎无可阻挡。

猜你喜欢

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论印度陈那因明非演绎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印度的3D斑马线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最高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