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身上的进化痕迹

2016-12-27李晨

读者·校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汗毛灵长类幼崽

李晨

抓握反射

婴儿特别爱抓握。当放置一个手指或物体在婴儿的手掌里时,婴儿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试图抓住它,而且这抓握的力度还十分大。根据1932年的医学研究,37%的新生儿可以抓住一个棒子支撑起自己的体重,悬挂片刻。

婴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抓握反射,还得提到我们的远古祖先——灵长类动物。不像现在皮肤细腻、毛发稀少的人类,灵长类动物有足够的体毛,可以让幼崽能够攀附。这样在遇上捕食者时,幼崽只要抓紧父母身上的毛发,父母就不需要再用手搂住它们,动作会更敏捷,攀爬起来更灵活。

如今,人类的婴儿自然免去了出生时遇到危险的情况,但抓握反应作为进化史上人类的行为习惯,变成了一种新生儿无条件反射保存了下来。

鸡皮疙瘩

一般人在感到兴奋、寒冷或者恐惧时,皮肤汗毛下面叫作竖毛肌的小肌肉会收缩,汗毛竖起,凸起一层层小点,出现“鸡皮肤”。

为什么我们遇到刺激性反应时,会出现鸡皮疙瘩呢?这其实也是人类祖先的遗留物。有了鸡皮疙瘩,祖先们既能防御又能保暖。鸡皮疙瘩出现时,附着在上面的汗毛会竖立起来,使得体态多毛的人类祖先在捕食者眼里变得更加高大,从而在气势上吓住对方;而当天冷时,鸡皮疙瘩又会充当“绝缘体”,隔绝热量散出,起到保暖的作用。

今天,“立毛”仍然是许多动物的一种有用的防御手段,比如恼怒的豪猪或走投无路的猫,在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全身“毛发耸立”吓唬敌人。人类在摆脱了大部分体毛后,鸡皮疙瘩现在只是作为一种情绪反应保留了下来。

耳朵

《西游记》中,在偷听别人谈话时,猪八戒经常会动动大耳朵;在猴哥变成蚊子叮咬他时,他也会动动耳朵试图赶走蚊子。人类在很早的时候,耳朵其实也可以动。现在,大多数猴子的耳朵比起人类有更发达的耳动筋,所以能够动耳朵,更好地获知外界的潜在威胁。

但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猩猩和黑猩猩,耳动筋的功能慢慢退化,使得他们失去了让耳朵单独动起来的能力。

耳朵的外部结构也揭示了一些进化遗留的痕迹。在世界上,大约有10%的人口的耳朵外缘有螺旋状,这是很多哺乳动物的共有特征。

虽然人类无法动耳朵,但人类的另外一个特征弥补了这一功能缺陷——人们可以将头部水平移动,大多数猴子并不具有这个功能。而且在人类中,还有些耳部肌肉变异者,他们能够往各个方向动自己的耳朵。

打嗝

打嗝,可能是人类这些进化痕迹中最古老的遗存,因为它暗示着我们与水陆两栖动物的某种联系。

两栖动物如蝌蚪在水下时,会关闭声门挤压口腔,通过腮吸入空气,这个相当简单的运动反射,和哺乳动物打嗝的原理相似。在打嗝过程中,哺乳动物用“古老”的肌肉关闭声门,快速吸气。在人类胚胎发育早期过程中,还没发育出健全的肺部时,宝宝们常常通过吞食羊水以及打嗝锻炼肺部的呼吸。

重演论者认为,打嗝在进化上先行于肺呼吸。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早产儿会花费2.5%的时间打嗝,因为他们的肺部还没完全形成,需要像两栖动物用腮吸气一样,利用打嗝来呼吸空气。

猜你喜欢

汗毛灵长类幼崽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烦恼的汗毛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一毛不拔
大连百头斑海豹幼崽被盗猎,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
灵长类表情包
需要警惕的汗毛异常
中国灵长类动物一览表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