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深衣的起源与其历史发展

2016-12-27

山东纺织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上衣服饰

李 影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

浅论深衣的起源与其历史发展

李 影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

深衣作为汉服的代表,是继虞舜、夏商“上衣下裳”服式之后而出现的另一种“上下连属”的长衣,是华夏民族传统服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袍服。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演变过程来看,深衣是中华服饰之瑰宝,历史地位非同一般。它不仅是礼制的重要标志,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从深衣的起源与其历史发展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探讨深衣的整个发展脉络对华夏民族服装服饰的影响。

深衣;起源;历史;发展

1 深衣的起源

深衣的起源由来已久,可以说伴随着整个中国汉民族服饰的发展。关于深衣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文献来自于《礼记》。其中《礼记·王制》云,“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1]另有《身章撮要》又载:“探衣,古者圣人之法服也,考之于经,自有虞氏始焉。”可见,深衣在虞氏时就已出现。尽管这些记述带有传奇色彩,但从侧面说明了深衣在战国前还有一段历史。若从东周时期深衣的完备情况来看,深衣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是合乎逻辑的。

1.1 原始社会晚期

在甘肃辛庄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只彩陶盆上面画有较清晰的“深衣”形象,或许那时的深衣远不及后世深衣完善,但与文献中“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的记载在时间上是基本符合的[2]。这说明原始社会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深衣形式。

1.2 黄帝时

《易经·系辞下》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此时的“衣裳”即指“上衣下裳”,是深衣发展的雏形。另有研究者提出,深衣衣裳相连的形制,可能由贯头衣发展而来,黄帝时应该也有雏形了,甘肃辛店出土的彩陶上,有上衣下裳的形制[3]。(如图1)

图1 甘肃辛店出土放牧纹彩陶盆

1.3 商周时期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深衣。商朝服装的样式不分男女尊卑,都被制作成上下两截,穿在上身的称为衣,穿在下身的称为裳,后世统称为“衣裳”。所以说,深衣最早出现于周代,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1.4 春秋战国时期

另有研究者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服装美学思想的竞相争鸣,促使人们在观念中形成了新的思想意识,从而使人们的着装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追求更为新意的着装形式,也进而使得深衣作为新的观念意识而产生。深衣必定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这种必然性是随着历史进程应运而生的自然规律。[4]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服饰史》一文中指出:“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章服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5]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到西周后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出现了一种新颖而且成熟的服装样式,叫做深衣。

深衣的起源是深衣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虽有诸多学者曾对此作过一定程度的探讨,但难说尽如人意。不过总的来说,在论及深衣时,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深衣产生于服装萌芽的周代,发展于服装成熟的战国,周代以前出现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只是深衣的雏形,真正的深衣是到周代时才出现的。

2 深衣的发展

据可查史料,从西周时期到明末清初,深衣作为汉服的代表一直是华夏民族传承的社会主流服饰,伴随着整个汉服历史的发展。上衣下裳在先秦以前一直是华夏服饰的主流,至先秦时期逐渐出现了深衣,并一度成为秦汉时期的主流服饰,随后历经变化但保留其主要特征,并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深衣的发展与演变主要经历以下四个时期。

2.1 商周时期

这个时期是深衣的萌芽时期。周朝社会民风淳朴简单,人们的衣冠服饰大都朴素简约,即使贵族男女在穿着上也比较注意节俭。西周时期,深衣同冕服一样只在高层贵族圈子内流行。东周时期,深衣已广泛流传,不分阶级,自天子至庶民,男女皆服,一时间,深衣成为穿着最为广泛的服装。交领、右衽、小口大袖、续衽钩边,此时出现了曲裾深衣这种形式的衣服,代替了外衣的遮挡作用,且便于行走。服装的不断发展,也使其形制日趋完善。直裾深衣变身为“袍”,并以此形式延续,与曲裾深衣相比,直裾深衣的衣襟下摆是竖直的,而不是三角形衣襟的缠绕形式。直裾深衣多男子穿着,显得干脆利落、庄重规矩,女子服制则继续以曲裾深衣为主。

2.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这是深衣定型化的时期。开放的外部环境孕育了深衣的诞生,此时的深衣造型统一而简单,矩领、窄袖,交领右衽,腰部束带,且用处也广。如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有木佣,袖口宽大下垂及膝,显得庄重,可能属于特定礼服类;又如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有彩绘木佣,着交领斜襟(曲裾)长衣和直襟(直裾)齐足长衣,其剪裁缝纫技巧考究,凡关系到人体活动较大部位,多斜向开料,既便于活动,又能显示体态的美,是深衣在春秋战国末期的一种变化形式,曾是妇女的时装,对男装也有相当影响[5]。

战国时期,深衣已有较大的发展。从资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深衣已在楚国盛行,男女均可穿着,成为一种时装。楚人的深衣不仅有直裾,而且还有了曲裾,均为交领右衽,衣服渐趋宽博,窄袖已变为广袖,一般以高级丝织物为面料,图纹绚丽多彩。曲裾深衣绕襟数重,旋转而下[6]。

图2 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左)、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右)

2.3 秦汉时期

这是 “深衣”作为“礼服”在服饰上的“礼制”地位最终确立的时期。秦朝冠服制度没有沿袭周礼,废除了冕服中的前五种的形制以“袍”为主[7]。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使深衣成为“礼”的规范,服饰穿着的标准。

春秋战国时期的曲裾袍,西汉仍流行,甚至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曲裾深衣时期,此时是深衣发展的盛行时期。因为此时的曲裾深衣已逐渐成为女子专用的服式,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从西汉初年始,汉人贵族妇女的礼服也采用深衣制, 并通过不同的颜色、质料、纹样以及头饰和佩绶等区分身份的尊卑高下[8]。曲裾深衣根据款式变化主要分为单绕曲裾和双绕曲裾两种形式,其特点是: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处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且领口很低,可以露出几层里衣,极富层次感。因里衣最多可达三层以上,故称 “三重衣”[9](如图3)。

图3 西汉彩陶俑、穿交领右衽袍

东汉时期,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称为“裈”[1]。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曲裾深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直裾深衣所取代[7]。直裾深衣继承了楚袍的形式 ,既有大汉的雄伟大气,又有楚文化的灵秀飘逸,浪漫多姿,在东汉时期广为流行,并在以后的历史中占据了男子日常生活服饰的主要地位,但已不能作为正式礼服出席社会活动。到东汉末年,直裾深衣基本的款式特征确立下来,主要款式特征为衣身宽博,上衣下裳连属袍服。下摆宽大方便活动,整体线条简洁流畅,朴素大方,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直裾深衣的穿着要简便多了,而且更适体。

2.4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深衣已逐渐走向衰落,男子已不着深衣,此间,大袖衫以其博大与洒脱独领风骚,它是汉袍的一个发展形制。深衣在女装中仍然可见,但与早期的形制相比,已有较大差异。此时的深衣,即杂裾深衣,又称“杂裾垂霄”服(图4),其主要变化在下摆部位,加一些相连接的三角形装饰,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总体特征为“上俭下丰”式。另外,在深衣腰部加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这种装饰始于东汉,走动时可以起助长动姿的作用。到了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10]

图4 杂裾垂霄女服展示

3 结语

深衣产生于服装萌芽的商周时期,发展于服装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失宠于魏晋时期。深衣虽然不再流行,但它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如魏晋时期的大袖长衫、隋唐时期的宽袍、宋代的襕衫、元代的长袍、明代的补服、清代的旗袍、民国的改良旗袍、直至现代的连衣裙都是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的发展演变,深衣的影响不能说不深远。此外,深衣制造方法之先进,织品之精湛,制造工艺之复杂,品种之繁多,都属世界之罕见,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奇葩。

[1]华梅.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赵连赏.中国古代服饰图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大勇.华服美蕴[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4]范君,杨勇.浅论深衣及其文化蕴涵[J].黑龙江纺织,2010; (3).

[5]沈从文,王予予.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袁建平.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深衣研究[J].求索,2000;(2).

[7]姜欣.试论深衣及其演变过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 (3).

[8]万棣.关于”深衣”之探索[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 (6).

[9]鲍怀敏.儒服深衣的形制变化与款式特征研究[J].管子学刊,2012;(2).

[10]袁仄.中国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On Origi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Robe

Li Ying
(Fashion & Art Design Institut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an clothing, the ancient robe, after the style of "coat and skirt" clothing in dynasty of Yu Shun, Xia and Shang , appeared another a "one-piece" clothing. It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ress robes in the most infl uential.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cess, the ancient robe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ostume and the historical status is extraordina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ritual;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rrie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its great infl uence, the ancient rob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origin of the ancient robe and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study the infl uence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robe on the cloth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cient robe; origin; history; development

J523.5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1.011

李影(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理论。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上衣服饰
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动物“闯”入服饰界
萌芽期|春秋战国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作品(十六)
历史喵第二部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
紧身上衣阔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