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住院部的安全疏散研究

2016-12-27

重庆建筑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住院部高层病患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高层住院部的安全疏散研究

王玉婕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飞速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逐渐向着综合化和高层化发展,而医院住院部部分由于功能简单,多以可重复的护理单元为基本单位,向高层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但由于住院部特殊的服务对象及使用特点,面对突发灾害,其内部疏散与普通建筑有着显著的区别,将人员疏散至地面安全区域的难度较大,而住院部高层化的发展加剧了这一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15年5月1日起实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增加了对高层住院部的相关规定,该文通过分析住院部的人员构成和疏散特点,结合新规范,提出了高层住院部的安全疏散要点。

高层建筑;住院部;避难;安全疏散;设计规范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飞速蓬勃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医疗越来越关注,医疗需求也不断提高,医疗建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全国医院的数量已由2005年的18703家发展至2012年的23170家,总床位数达到4161486床(表1)。医院逐渐向着综合化和高层化发展,而医院由于便民需要和本身特性,多需要建于城市交通便利、周边功能配套齐全的位置,在地面横向拓展的周边阻力远远大于竖向高度发展阻力,大型综合医院尤其如此,因此综合医院采用集中式的高层甚至超高层建设成为必然。而医院的住院部分,由于在实际设计和建设中多以可重复的护理单元为基本单位,功能与门急诊等相比相对简单,向竖向拓展采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

表1 全国医院相关数据统计

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疏散设计根据对火灾和传播烟气特性的预测,采取一系列相关的防火措施,进行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和设置,以确保在最危险的火灾条件下,建筑中的所有人员能够通过合理的疏散方法和其它安全防护方法,采用设定的路线,在安全疏散时间内全部安全疏散至室外或避难场所,以保证人员安全。

尽管高层医院有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如造价高、维护费用高、隔离交叉感染控制难、消防安全自救困难等等,但面对我国人口众多和城市用地极其有限等情况,高层住院楼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由于高层住院楼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突发灾害下人员疏散与普通建筑有很大区别,即把病人疏散到地面的难度很大。因此,如何针对高层住院楼的疏散特点,合理、有效设计疏散空间,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1 住院部疏散特点

明确高层住院楼的使用者和行为模式,是研究的基础。根据研究,医院住院部内的人员组成相对简单,基本由病患、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组成。其中病患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人数比例相对较大,是安全疏散的重点对象。在灾害情况下,紧张情绪更会造成人员的恐慌,进而引起行为能力大大下降,使得疏散通道拥堵,人员密度激增,移动速度在此基础上还将大大下降。此外,病床和轮椅在疏散楼梯间不具备垂直移动能力,这将加剧疏散通道的阻塞程度,极大地降低疏散速度和效率[2]。

影响疏散安全的人员特性因素主要涉及人员脆弱性和群集流动性,人员脆弱性包括人员对场所的熟悉程度、人员生理、病理、药理、心理及安全意识等。住院部聚集了大量患者,尤其是其中的老年人、儿童或者残疾人士等,受身体条件等因素影响,他们的应急疏散行为呈现一定的特殊性。病患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因此疏散时倾向使用平时利用率较高的或较为熟悉的路线进行疏散,由于病患的行为能力十分有限,自我疏散能力很差,疏散过程中需要其他人员协助,病患常需借助轮椅、担架、带滑轮的病床等作为辅助疏散工具,危重病人在疏散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护理,因此病患疏散的平均空间需求较正常人大很多,并且,一旦疏散过程中出现拥堵,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病患本身较为脆弱,因此对火灾中的烟气等会较为敏感,也更容易出现心理恐慌,因此,高效、安全的疏散和疏散时必要的安抚对于病患来说至关重要[3]。

2 住院部避难空间设计

我国护理单元的规模一般在40张床左右。住院部避难空间的设置主要考虑容纳病情较重无法快速转移至室外安全场所的病患,护理单元内病情较轻、在他人帮助下可基本具备正常活动能力的病患及其他健康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和家属)可通过预先设置的疏散通道进行紧急疏散。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每个护理单元应设有不小于25㎡的避难空间。而护理单元避难间的位置定于何处,可直接引导人员的疏散行为和疏散方式,更影响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因此,笔者认为,避难间的位置选择,除了需要有利于建筑内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快速疏散以确保安全以外,也应考虑消防进行灭火扑救和救援人员的方便,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作为高层建筑,避难间的位置需要便于消防车的停靠,结合消防扑救面,考虑到云梯车的操作,因此避难间紧邻的外墙侧方向最好有适当的空地,便于展开扑救。

(2)避难间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到人员疏散心理,尽量与病患日常使用的流线相同,便于紧急状况下有序疏散。

(3)为了保证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等疏散对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脱离危险场所,避难间的位置分布需要综合考虑病患行走距离。

(4)尽量设置在楼层的同一相对位置上,便于救援时快速发现目标和相邻楼层之间的救援。

(5)要有一定的面积,需同时考虑辅助疏散工具如轮椅、病床的停留空间和辅助疏散人员的停留空间。

根据住院部的不同平面组织形式,避难间可结合疏散通道设置在护理单元不同的位置,一般可设于主要交通体附近,符合人员疏散心理。同时,遵循平灾结合的设计原则,平时可作为病患的公共活动室或康复室等公共空间,一旦发生灾害,这些空间自动启用防灾设施,保证避难间的安全,这样既补充完善了病患的活动区域,又为紧急时的救助提供了支援,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此外,阳台也可以作为临时避难场所,紧急时病床可直接推至阳台疏散[4]。荷兰的WOZOCO老年公寓(图1),悬挑部分设于公寓的不同区域和不同楼层,连接室内通道,灾害发生时,人员可通过疏散通道直接通向挑出部分的屋顶,为不能自行快速疏散的病患及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室外安全避难空间,便于救援人员的施救,值得我国建筑设计师学习和借鉴。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第5.5.24条规定,避难间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此外,避难间的装修材料应当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病床等设施能方便移动,必要时可设置应急照明和防毒面具,入口处采取加密喷头保护,增设消防软管卷盘等灭火设施。

图1 荷兰WOZOCO老年公寓(设计:MVRDV)

3 总结

长期以来医院病房楼等建筑发生火灾,通常逃生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疏散走道、楼梯,到达安全出口,从而实现安全逃生。对于大多数建筑来说,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大量人员通过这种方法,在火灾中得以逃生。然而,对于住院的病患来说,他们不仅缺乏快速独立疏散的能力,甚至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帮助,才能实现安全疏散,且疏散过程中容易引起二次伤害[5],因此,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对高层住院部的疏散作了特殊的相关规定,旨在提高高层住院部疏散的效率,保证在面临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尽量确保住院部人员的安全性。当然,住院部的消防安全还包括许多其它方面,并不能单独提出某一方面的因素进行指导。本文仅从规范的角度提出高层住院部避难空间设置的重要性,旨在唤起设计者们的注意,随着近年来医院功能的复杂化,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有待专业人士做进一步的探讨、反馈、实证和研究。

[1]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4-04-01].http:// www.nhfpc.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3/index2013. html.

[2]周文晖.高层医院住院部消防疏散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陈屹一,殷舟,邵浙新,等.突发情况下大型医疗机构的应急疏散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2013(2).

[4]李晓蕾,王鹏.日本医疗建筑的防灾设计[J].科技资讯,2009(25).

[5]郑聪荣.医院住院部避难逃生行为与路径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1(6).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Research on Safe evacuation of Inpatient Department High-ri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society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medical needs,hospital buildings increasingly move toward high-rise complex,particularly the inpatient department,for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care units with simple functions.However,due to the special service target and characteristics,the internal evacuations in inpatient department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rdinary buildings when threatened by sudden-onset disasters.Evacuation is much harder and even worsened by the high-rise buildings.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oblem,relevant regulations were added into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GB50016-2014,which was implemented on May 1,2015.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ff composition and evacuation characters of impatient department and,combined with the new Cod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key points in safe evacuation in a inpatient department high-rise.

high-rise building;inpatient department;taking refuge;safe evacuation;design specifications

TU20

A

1671-9107(2016)12-0027-02

10.3969/j.issn.1671-9107.2016.12.027

2016-10-10

王玉婕(1990-),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住院部高层病患
高层动态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基于我院2012-2015年住院部中成药使用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
住院部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项目管理在住院部整体搬迁中的应用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住院部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