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力视角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研究

2016-12-27周洪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价值

周洪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就业力视角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研究

周洪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社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随着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后学生陆续毕业而显得尤其突出。本文以大学生就业力为视角,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构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的模式,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就业力;就业价值观;引导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社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随着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后学生陆续毕业而显得尤其突出[1]。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全国毕业生人数更是分别达到了727万人、749万人、765万人;同时,就业市场整体也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而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各种限制,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也称职业价值观),就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标准,它受社会、文化、性别、经济地位等变量而产生变化。现在的大学生更崇尚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追求更多的是经济收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就业理想与现实存在的较大差距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压力,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导致期望值过高、物质要求过多、追求高回报的热门职业[3]。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即就业力。据调查,无工作经验和缺乏求职技巧是大学生求职的主要障碍,就业力已经成为一个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密切相关的概念。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现状分析

1.就业意向。

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以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为主导,呈现明显的双元化特征[4]。这反映出大学生一方面希望能够获得有较高收入的职业,以尽量满足自己对于生活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获得较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希望能够做到既能赚钱,又能使自己得到较好地发展。

2.就业评价。

社会就业评价标准、各职业的经济及社会地位的变化引导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就业评价标准是就业价值观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意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地区,行业、职业、岗位之间收人差距逐渐拉大,而高校一般都设在受消费文化影响较大的大中型城市,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就业评价标准的重心转向经济收入,这一评价标准的变化引导着大学生不断流向沿海开放城市,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也因薪酬待遇高,用人机制灵活而吸引着大学生,高级职员、企业管理人员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逐渐为大多数学生所看重。

3.就业期望。

新的价值观形成了以“向钱看”为核心衡量系统的所谓“成功人士”阶层,以及以“时尚美”为导向的所谓“中产趣味”崇拜,从而酿成大学生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和普遍的享乐情绪,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期望上往往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倾向,个体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具体表现为:就业图实惠、讲待遇,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低风险、低付出的工作,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频频跳槽,总希望找到能够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地方,跟随潮流去竞争所谓的热门行业、热门职业,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攀比。在就业地域方面,多数毕业生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的中心城市。部分学生认为内地特别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发挥自我才能的环境和机遇,因而不愿下基层[5]。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单一。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及就业价值取向教育,较少从学生个体差异性考虑,缺乏针对性,偏离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期望值过高,没有认识到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效应,结果造成不同教育功能相互错位,看起来加强,其实不然,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也使得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设计中发生价值取向偏离[6]。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标准,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价值取向教育的内容很难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观念,教育实效性不强。

2.教育内容空泛。

具体表现在,一般性号召和单纯说教多,混淆理想与现实之间质的区别;强调教育工具性作用,忽略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面对社会上多元价值取向导致的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偏离,无法作出科学合理性解释。

当前正处于创新变革年代,必然出现新的价值判断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贴近生活,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切不可忽视实践问题、忽视文明素养和人文教育。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注重日常文明修身,增强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判断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对策

1.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首先,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诚信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创造性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旦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敞开了心扉,价值观教育就能发挥最大限度的引导作用,在交流中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调节[7]。加强核心价值观引导,包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崇尚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把握时代特点,了解现实需求;具备自强、公平、责任、和谐、创新的内在品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知识学习型人才向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发展人才转变。

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实力,让大学生多了解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前景,以便更好地与中小微企业对接;高校要搭起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创新人才对接模式,通过培训、见习、实践等步骤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以便顺利就业,通过沟通交流,也能让企业选择到合适的人才。同时,要把入学军训、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企合作等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多方位进行价值观教育,多渠道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功能[8]。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校园文化环境包含大学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思维、前景意识和情感积淀,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非常重要。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针对性、持久性的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跃校园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组织网络文化社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能量,在网络中拓展和升华校园文化,增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要加强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知识以及创业能力,改变传统就业价值取向。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尤为残酷,大学生创业意味着知识群体步入竞争激烈的市场这一竞技场,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自筹资金创业或以技术入股等模式就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软实力和职业素质,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同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概率就高。创业在大学生就业去向中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应潮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1] 陈清华. 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J]. 中国成人教育,2008( 3) : 77 -78.

[2] 张永玉. 高职生职业规划的意义[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11: 33 -35.

[3] 郭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教育研究[D].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2007: 56 -58.

[4] 王昭翮. 领航——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探索[M].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45 -47.

[5] 包卫党.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转变分析与对策[J].浙江统计,2008,(5).

[6] 郭鹏,沈超.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演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7] 张英杰,刘启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17).

[8] 何丽君.大学毕业生待业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