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及其培养

2016-12-27王素君任芳逸沈阳建筑大学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意志公益

王素君 任芳逸 /沈阳建筑大学

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及其培养

王素君任芳逸 /沈阳建筑大学

公益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利益事业,热心公益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表现,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志愿者这一团体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参加公益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达到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公益活动的平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将对我国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素养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培养

高校工作其中的一项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素养,这对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涌现,各大公益活动都有大学生的参与,这对他们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学生投身公益在提升他们的公益素养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社会和学校为大学生参与公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鼓励他们投身公益,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大学生志愿者永远活跃在公益的第一线。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公益素养普遍不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进行探究。

一、公益素养概述

(一)公益素养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目前,学术界对公益素养没有进行明确的解释。但是,从公益活动中不难看出,公益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掌握公益知识;二是熟知公益过程和方法;三是公益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概括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公益素养是指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而不断地拓展公益知识并从中获取正确的公益价值观,进而在公益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和品格。

(二)大学生公益素养

大学生公益素养则是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通过对公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探索出的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它的具体表现为公益活动中的能力和品格。一个真正具备公益素养的大学生,就应该具备形成正确的公益认识、热切的公益情感、端正的公益行为、过硬的公益能力和坚定的公益意志这五个公益素养中的基本要求。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培养公益能力和公益品格,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公益素养。

(三)大学生公益实践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由大学生发起或参与,以利他为内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指向的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服务社群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途径。经由这一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之中,拓展了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四)大学生公益实践的属性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以及多方联动性等多重属性,体现了青年学子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其中的自愿性指的是大学生自愿参与公益活动的举动,也就是说参与公益活动要以学生的自愿为前提;社会性是指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在社会领域践行,其活动平台是在社会,服务对象的指向也应具有社会方面的特征;而利他性是强调公益活动不以私利为目的,而是以更多人的公共好处为目标;最后的学习性则是在说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把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现实中加以应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二、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

(一)对公益知识知之甚少

根据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了解当下新提出的“新公益”的理念,有一大部分大学生对这个概念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无所知的。还有,他们对公益知识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公益信息活动网站。开展公益活动也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捐赠衣物,无偿献血等活动,通过其他途径参与的很少。此外,大学生也几乎不了解与公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大学生公益知识的掌握不全面,更有的大学生认为所谓的公益是要以牺牲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此,他们就减少花在这些课外活动上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公益活动完全提不起兴趣。

(二)缺乏公益情感、公益意志不坚定

大学生的公益情感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公益的心理体验,公益情感影响着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看法还有他们参加公益活动时的兴趣。它常常表现为“爱公益”“恨公益”“冷公益”等行为。“爱公益”是指热衷于公益,认为公益行为可以帮助他人并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积极的公益情感;“恨公益”是指完全否定公益的作用,认为公益行为不但费事费力,而且还有损个人的利益,从而表现出拒绝参加公益的行为,这是一种自私的公益情感。“冷公益”主要是指对公益采取漠视的态度,觉得公益是有钱人和有关公益机构的事,认为公益与个人无关,觉得参不参加公益无所谓。在公益活动中常常采取懈怠的态度,即使偶尔参加也跟随大流,毫无自觉性可言。 就大学生的公益意志而言,他们刚开始报名参加公益活动只是为了图新鲜,但是报了名后发现,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参与公益活动既费时又费力,得不到什么利益上的回报,所以半途而废的志愿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公益意志不坚定,也是没有办法完成公益活动的。

(三)公益能力弱、公益行为出现偏差

大部分公益活动都是以公益团体的形式参加的,但是,大部分志愿者指出,团体活动时,团队协作能力存在明显的欠缺。这就造成了公益能力明显不高。此外,学生在进行公益行为的选择时,主要都是以捐赠、献血、助教、爱老等作为活动内容。但是,由于这些活动在完成时受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完成公益活动时缺乏一定的行为自主性,真正实施起来是会造成行为偏差的。公益行为是公益素养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公益实践的能力上。所以,公益行为的偏差或公益能力的不足都是造成大学生公益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加大对公益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对公益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要让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并对公益培养一定的公益能力和品格,这必须以学生对公益知识的认知为前提。如果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公益,那又何来的参与公益呢?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公益认知是基础。这就要求社会和高校注重对公益知识的宣传,丰富公益知识的宣传渠道,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书籍、杂志、网络等对公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培养大学生的公益情感,帮助他们坚定公益意志

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说明公益情感在公益认识向公益行为的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益情感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人们公益认知的发展,从而帮助大学生产生自觉的公益行为。因此,应该帮助大学生培养“热衷于公益”“爱公益”这样积极的情感,让他们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把公益行为当做是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有意义的活动,从而积极投身到公益活动中。从培养坚定的公益意志来说,应该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定的公益意志,让他们明白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保持自己的热情,遇事不退缩。这些都是可贵的公益意志。增强这些意志品质有益于养成坚定的公益意志。

(三)培养大学生公益能力

从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公益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团队合作能力弱、协调能力不足、办事效率低等方面。学校或学生自己在培养公益能力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欠缺的方面着手。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积极动员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向正式的公益机构学习,不断提高大学是公益活动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学校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应该增加与公益素质有关的内容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发展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通过学校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公益素质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应该通过对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肩负起以后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今天的大学生在未来会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因此,在校期间就应该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公益的种子,是未来这颗种子以后能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增加公益素质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大学生提高公益认识、增强公益情感、坚定公益意志,更好地践行公益行为,从而服务社会。这不但使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公益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对未来的公益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公益素养能帮助他们在公益事业中更好地发挥自己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生的公益素质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可以带动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第1期.

[2]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张敏.《中国慈善事业调查:我国人均捐款额仅为0.92元》.《工人日报》,2006.

[4]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教育科学》2004.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意志公益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公益
公益
公益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