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非遗保护“灵武经验”

2016-12-27张晨曦宁夏灵武市文化馆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0期
关键词:灵武名录技艺

张晨曦 / 宁夏灵武市文化馆

打造非遗保护“灵武经验”

张晨曦 / 宁夏灵武市文化馆

本论文针对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作保护方面的探究和诠释。从中总结出三个观点,其一,对非遗的保护,必须使之接上现代生活的地气;其二,与现代生活进行更广泛的连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三,透过保护探求传播和发展。

时代脉络;保护措施;发展传承

一、 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灵武是宁夏的文化名城,历史遗存十分丰厚。但值得强调的是,这里不仅仅包括以水洞沟遗址、明长城、恐龙、高庙、东塔、马鞍山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古遗址等,更包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马氏口弦、羊羔酒、城隍出府、牛记中草药水丸王天贵剪纸、王天贵烙画、灵武民歌、长枣栽培技艺等,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义化遗产也代表了城市的纵深记忆,一座留有太多记忆空白的城市是没有多少立体美感可言的。文物和古建筑的历史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是静止与凝固的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历史才显的动感十足。民俗也好,民间艺术或者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罢,它们都承载着前人的情感、指纹与气息,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历史的容颜。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非遗的参与,仅仅凭借几件出土文物与历史建筑的断壁残垣,我们如何真正进入历史的深处?

但是,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来得更迫切,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往往更易为人所忽略而悄无声息地淹没。物质文化遗产更注意的是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意的则是技能、技术、知识、风俗的传承,始终以人为主线。所以,如果说,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可以将其放进博物馆的玻璃柜子了事,对非遗的保护,必须使之接上现代生活的地气,与现代生活进行更广泛的连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方面灵武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我的理想是社会的文明。所谓民族复兴,实质是文明的复兴,社会的最终理想是高度文明的社会。社会应该这样,有文明准则,有文明底线,人人都文明自律。人有人性、有欲望、有兽性的部分,但得自律,要克制自己。”

二、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灵武市是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立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2.名录保护。

建立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截至2014年,灵武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项,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项,灵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7项。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级、灵武市级四级名录体系初步形成。

3.数据库保护。

建立数据库,通过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形态化并对其进行有效保存。

4.传承人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于人类通过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它是一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存在在人的身上。它是以人为载体的活着的文化遗产。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和核心。

2014年,自治区财政部专门设立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经费,资助每位国家级传承人每年1万元传习经费,支持他们开展传承活动。银川市政府对灵州唐氏羊羔酒酿造技艺传承基地奖励10000元、灵武市回中马氏口弦传承基地奖励10000元;灵武丹碧园农林牧有限责任公司长红枣栽培技艺传承基地奖励10000元;灵武市牛记药店牛记中草药水丸制作技艺传承点奖励5000元;传承人《道教音乐》顾振民、《羊羔酒酿造技艺》唐震、《回族阿文书法》杨正东各奖1000元;灵武市政府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奖励工作补贴10000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工作补贴8000元;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奖励工作补贴5000元;灵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级奖励工作补贴3000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奖励20000元。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存在下去,必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传承。

5.抢救性保护。

遵循抢救第一的原则,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年老体弱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记录,使濒危的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转化为有形的信息形式,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基因。

6.场馆式保护。

灵武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和展示馆12个,回族民间器乐口弦保护示范点;灵武市唐氏羊羔酒酿造技艺传承基地;灵武市丹碧园农林牧有限公司长红枣栽培技艺传承基地;灵武回中马氏口弦制作传承基地;灵武牛记大药店牛记中草药水丸制作传承点;回族阿文书法传承基地;银川天贵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兰亭书画院;马氏口弦制作传承展示馆;灵武市郝家桥镇关渠清真大寺传承基地;灵武市郝家桥镇王家嘴村舞狮传承基地;灵武市梧桐树乡沙坝头王喜喜社火传承基地;灵武市泾灵新村民间秦腔传承基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集收藏、研究、传习、展示于一体,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基地。

7.生产性保护。

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炮制和饮食文化类非遗项目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增强自身造血机能,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2014年,灵武市大唐食品研究所对唐氏羊羔酒酿酒技艺传承基地;牛记药店对牛记中草药水丸制作技艺;灵武市丹碧园农林牧有限公司对灵武市丹碧园农林牧有限公司长红枣栽培技艺传承基地进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树立了一批生产性保护的成功典型。

“非遗进校园”、对外宣传展示

对马氏口弦、唐氏羊羔酒制作技艺、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长枣栽培技艺、牛记中草药水丸制作技艺、王天贵剪纸、宣纸烙画、铁皮画、城隍出府等重点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并拍摄了专题片。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编成册,等待出书,这样使更多人能够更深入详细的了解灵武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开展“文化遗产日”“非遗专题讲座”“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 “非遗进机关”“非遗图片展”等系列宣传活动,相继走进灵武回中、灵武二中、银川六中、银川回中、兴庆回民一小等,传授马氏口弦技艺,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使数万名师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城市市长联系会;参加上海世界博览会;参加海峡两岸博览会;参加北京创意博览会;参加中国 银川第二届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周活动等,均受到好评。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2.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3.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4.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认定和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文化“活化石”,是国宝。

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一种重大的责任。

传承人享受着国家在资金、场地、开展活动等方面的资助和支持,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其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义务就是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于个体性项目,如剪纸、刺绣、烙画、羊羔酒,这些项目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授即可实现传承。而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于群体性项目,如舞狮、社火、城隍出府,则需要通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授才可以实现传承。

显然,群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比个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要难得多。

总之,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强调主动的坚守,需要毅力耐心更需要智慧,政府、学者和民间各有角色。政府在制定搬迁、复建规划时,应首先考虑非遗保护规划,使其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居核心地位。同时,以建设乡村文化生态空间为重点,改善居住、生存和传承环境,留下原住民,留住传承的本体。学者要走向田野尽可能多地保存、抢救并记录传统村落遗物,将村头田边的文化遗存纳入学术研究殿堂,把学术智慧转化为实践成果。

[1]冯骥才:进步挡不住破坏势头.

[2]戴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2015年4月12日讲于银川).

[3]王福州 .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猜你喜欢

灵武名录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灵武长枣早熟优系选育
灵武有座藏珍阁
基于b值分析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强震危险性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中国又现新恐龙——“神奇灵武龙”
参展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