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2016-12-26贵琳

考试周刊 2016年9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

贵琳

摘 要: 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本文尝试以CBI教学理念为导向,以《文化标准理论》为依据,对基础德语课程教材《当代大学德语》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CBI理念下的教学,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CBI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标准理论 《当代大学德语》教材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外语研究聚焦于内容教学法即CBI教学理念。探索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的有机融合,强调交际和文化的重要性,重新调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最终培养合格的能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的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1.CBI教学理念

以内容为依托教学(CBI)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的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达到外语习得目的的教学理念。其主要依据是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前者的核心思想是语言学习应注意有意义的内容学习,后者强调语言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联系。袁平华的弱势CBI教学模式即主题式语言教学(themenbezogener Ansatz)是目前德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它强调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现代教学法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一种媒介、一种工具、一种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因此,要实现本文开始提到的教学目标,以CBI教学理念为出发点,语言学习为基础,同时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材建设尤为重要。

2.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界定。Weier从跨文化能力的社会功能强调跨文化能力应该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和平政策。Helmholt提出跨文化能力既表现在意识层面,又表现在行为层面。Brislin,Landis,Brandt更进一步区分跨文化交际分为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层面。杨建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能力综合体,它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核心出发点发挥作用,帮助参与交际的个人采取不同的交际策略,应对各种交际场景,解决各种交际问题,实现有效的交际,这正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CBI理念指导下的德语基础课教学有两大任务,即向学生传授语言技能,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将这种意识和能力更有效地运用于实践,改变其自身的文化视角,促使他们运用跨文化理论与观点审视不同文化,了解中国本土文化与德语文化的异同,能够做到从对方的思维方式中去理解对方,避免跨文化冲突,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拥有跨文化交际视野的国际性、应用型人才。要想使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教材改革是基础,教材的科学建设是CBI教学理念实现的保证。

3.基础德语课程教材分析

教材能否保证CBI主题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其衡量标准很多,其中判断教材能否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跨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是否涉及价值观、行为和思维方式;(2)学习材料是否将德语国家脸谱化还是利于破除偏见或刻板印象;(3)能否引导学习者进行中国和德语国家的文化对比。

目前国内高校德语专业大多数选用外研社出版的《当代大学德语》作为德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基本教材,同时此教材配有相应辅助练习册及听说训练教材。本文对《当代大学德语》第2册(2006年第一版)进行分析。该书共15单元,题材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除一般的对话和叙述文外,还有通讯报道、采访录、书信、日记、电视访谈、广告、图表、诗歌、笑话等不同文体篇章。该教材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学习方法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如第七单元大学学习与生活,通过中德学生大学生活介绍,将不同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引入课文。第八单元介绍德国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德国文化中的婚姻观、家庭观等,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相比于其他教材或只侧重于词汇、语法体系的讲解,或过于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该教材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并尝试将两者融为一体,这恰恰满足了CBI主题式教学要求。

但笔者在教材使用中发现一些问题,如一些非对话类文章语言较为书面,课后习题以书面语法练习为主,缺少跨文化训练部分,尤其是具体案例实训等。另外,教材有些内容有些过于脸谱化,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有些内容相对过时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托马斯《文化标准理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以不同跨文化场景为基础分析产生交际问题和困难的文化原因的方法,与CBI主题式教学恰好可以相结合,可应用于外语课堂跨文化训练。笔者以此为依据,对《当代大学德语》教材提出几点建议:(1)单元选题应更具有代表性。以中国8个核心文化标准(单位系统、等级、手段和技巧、维护面子、社会和谐、关系体系、官僚制度、礼仪礼节),以及七个德国核心文化标准(事件导向、规则导向、弱交际情景、人际距离、内化的控制、时间计划、公私界限)为参考,选择难度适宜的文章。(2)习题设计应更多样化。尝试在基础语言习题后增加跨文化实景训练、案例分析等,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思考由于不同标准而产生的中德交往过程中可能预见的困难,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教材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材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各种现代化方式不断补充完善,从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最大化,达到教学最优化。笔者认为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上述改进,将跨文化实训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语言知识,还能够补充实践内容,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考和行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2]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3]杨建培.跨文化能力培养论——以德语教学为例.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4]http://lehrerfortbildung-bw.de/bs/bsa/bgym/lehrgang/erklaerung/stand/2016.09.18.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