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数学教师课堂口语艺术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2016-12-26黄文青

考试周刊 2016年99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教师

黄文青

摘 要: 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很容易呆板、单调。繁多的公式常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恐惧和乏味。要提升数学课堂口语表达能力,需要针对数学课堂常用的数学语言和一般教学语言两类口语分门别类地处理。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严瑾和合逻辑,并做好与普通自然语言的转化。对一般教学语言要注意语境把握,适用于平和性、开放性和激励性的表达。

关键词: 数学教师 课堂口语 数学语言 一般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最主要符号,教学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语言的把握能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①因此提高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相比较其他科目课堂语言很容易呆板、单调,冗长的概念、繁多的公式常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恐惧和乏味感,激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说课等概念深入推广,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一定的改善,但由于许多教师对数学课堂口头语言的类型没有弄清楚,课堂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数学课堂的语言类别和不同语言的功能,才可能提高表达能力和表达艺术。

一、数学课堂口头语言的类别

从语用学角度看,课堂语言可以称为课堂话语,课堂话语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建构过程。衡量课堂话语好或者不好,不是看辞藻华丽与否,主要看教师教学话语的适当运用,即教学话语如何符合语境,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把语境分为三类:(1)语言语境,即上下文(context),指语篇内部环境;(2)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事件的特征、性质和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指作者所在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②。从课堂实践看,课堂语言主要是在前两类语境——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中发生的。据此,我们可以把数学课堂口语分为两大类:一是数学语言,一是一般教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用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特殊语言,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的、有意义的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专业语言,是一种以符号表达为主的特殊语言。具体可分为符号语言(数学中通用的、特有的简练语言,包括象形符号、缩写符号、约定符号)、文字语言(经过一定加工、改造、限定、精确化而形成的,常以数学概念、术语的形式出现)和图表语言三类③。数学语言是数学课堂的主体语言,学生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教学。”④因此,数学教师普遍对数学语言特别重视,教师教案的主体都是围绕数学语言设计的。

一般教学语言是自然语言,是适应课堂环境,用于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的衔接、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过程中。因为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差异度比较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把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用来组织教学活动,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使用大量的一般教学语言。

数学语言本身不带感情色彩,单纯的数学语言不能很好地被学生接受,因此数学课堂语言是数学语言与一般教学语言紧密结合。

二、提高数学教师课堂口语艺术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根据数学课堂口语的类别特征,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应该注意以下策略运用。

1.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严瑾和合逻辑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非日常和非自然语言,每个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外延模糊或内涵不清的词语,不允许有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使用这类语言时,注意对知识的描述和界定要肯定、准确、科学,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切勿含糊其辞、拖泥带水。再者,要合乎逻辑。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谛。逻辑思维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课堂语言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便于培养学生遵循这些规律的习惯,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有因有果,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2.做好数学语言与普通自然语言的转化。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比较远的。但学生群体对自然语言是熟悉的,对与生活距离比较远的数学语言比较陌生,用数学语言直接表达,必然因为这种陌生感而产生疏离,进而有畏惧心理。卢梭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通过自然语言作为解释语言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将抽象的哲理或逻辑分析尽可能融化在具体可感的自然语言、自然形象中。当然,学习数学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在适当条件下有意识地将自然语言“数学化”,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效用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对知识的活化运用。

3.注意对一般教学语言的语境的把握。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特定语境。数学课堂上数学语言和普通教学语言是交织在一起使用的。如果其中数学语言要关注上下文语篇内环境,一般教学语言就要关注情景语境。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对课堂语言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语言时,数学教师需要注意对具体语境的把握,针对具体语境使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语言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组织课堂的目的。

4.注意一般教学语言的平和性和开放性。

指令性语句、统一评判式语言是许多教师为了保证课堂主导性而最常使用的语言,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这样的语言在数学课堂上更为常见。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话语交际总是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达成理解。课堂教学和人的话语交接一样,不是一种简单的你传我受的关系,只有传授主体围绕同一目标达成一致,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语言的语用习惯,多采用平和的语言和开放性语句,以促成平等师生关系形成,最终在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形成对达成教学目的是有巨大帮助的。

5.增强一般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不可否认,数学学习尤其是数学语言对学生群体而言有些严肃,因此持久地对数学感兴趣的概率是相当低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要激发兴趣,对学生群体来说更多地源于情感激发。研究发现,学生如果喜欢他的老师,那么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动机、兴趣、课堂积极性,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由于教学语言是自然语言,本身就有着强大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这一特点,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激励性,评价学生时尽可能多地用一些激励式语言,注意情感效应,从而弥补数学语言的枯燥性,让学生感应到情感,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优质的课堂口语表达能给学生准确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数学语言,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课堂口语准确、明快、流畅,并能妙趣横生。

注释:

①[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89.

②来金明.语境理论视阈下英汉翻译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5(6).

③④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途径探析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