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2016-12-26宋兆誉

未来英才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情境数学

宋兆誉

摘要:“高分低能”——这是我们教育界一个熟知的名称,也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界的耻辱,但一个个鲜明的事例,又不得不让教育者们低头。而且,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又逐渐发展成了另一种极端——“低分低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善于提问,甚至是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人云亦云”,缺乏创新精神,屈从权威。因此,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解决这种状况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

关键字:推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兴趣

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其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关键。但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探索阶段,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也不敢提出问题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为此,笔者就如何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谈几点策略:

一、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否提出问题的基础

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我们的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产生问题,而无问题可问,又如何能提得出问题呢?即使能提得出问题,那也是十分肤浅。被苹果砸了头的人相信不少,但只有牛顿对此发问,从而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见过水开后,气冲壶盖的人很多,但只有瓦特对此发问,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否提得出问题的坚强后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牛顿和瓦特缺乏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也将和其它人一样“平庸”,“万有引力”也许还没有诞生,“蒸汽机”肯定不会是瓦特所发明。

二、积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是学生能否“提出问题”的关键

学生“提出问题”是需要勇气的,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提、不想提,乃至不敢提。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无论是在“提出问题”方面,还是在“回答问题”方面都是最积极的,因为他们无所顾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地变得“规矩”、变得“沉默”多了,这主要是学生有“四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挨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反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四怕老师的反问,自己答不出来。另外学生确实懂得太少,无从问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学生的“四怕”心理,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反问的技巧,教师反问的问题若是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的,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还能起到巩固知识,消除疑虑增强勇气的作用。

例如:刚学习负数时,有的学生会问:“‘-0 为什么不是负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反问:“假定向东为正,向西是什么?”“既然向西为负,那么向西走0米,则应记作什么?”(记作-0)“此时,实际上位置移动了吗?”“没有。”“说明-0=0,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此,-0还是负数吗?”……通过这样的逐步引导反问,学生就会逐步明朗,也增强了对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学生的心理负担放下了,那么我们还用担心学生无问题可“问”吗?相反,我们完全有理由可相信,学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来,而且“问题”的质量将会不断地提高。

三、浓厚的学习和提问兴趣,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源泉和动力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当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诱导学生:“大家想不想掌握一种不用上树也可以量树高,不用过河,也能测河宽的方法吗?”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于是,我们可以十分自然地引入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已经知道学好相似三角形的作用,因此,他们都十分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就越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总之,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对数学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对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想问“问题”的欲望就会日益高涨。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日益提高。

四、在教学中,合理釆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无问题可问,而是缺少提出问题的途径和表述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积极釆用多种途径,努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课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本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

3、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列途径来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第一,利用学生能或亲身体验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来设计问题情境;第二,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手段来设计问题情境;第三,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低级知识与高级知识的联系处来设计问题情境;第四,通过对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比较来形成问题情境;第五,通过科学史故事、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第六,故意设置一些错例或陷阱,来设计问题情境

4、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很多学生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教师可以让他跟同桌、跟邻桌的同学说说;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可以让他们在平时互相提问,让他们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地收获。

五、须注意的二个方面

1、切忌急功近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开始时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2、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将教为主改为学为主。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14.

[2] 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148-153.

[3] 覃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五题[J].广西教育.2004,9B:28.

[4] 喻平等.数学教育学导引[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106-108.

[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80-95.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情境数学
清律的基础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掌握基础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