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渭河看王朝兴衰

2016-12-26王文元

丝绸之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渭水渭河流域大禹

王文元

奔流了无数岁月,曾经波涛汹涌的河流,而今却被人们所忽视。

一条孕育了中华远古文明的河流,至今它的两岸依旧布满了扑朔迷离的谜团。

这河便是渭河,一条有大小支流共273条的河流,一条从黄土沟壑区到关中平原的河流,一条令无数寻访者心潮澎湃的河流。

多个王朝的根基

7月18日清早,一场久违的豪雨,洗去多日的酷热,取而代之的是碧绿的山川,在清凉日子里的惬意寻访。上午8时,我们冒雨离开兰州,前往渭源。渭源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从兰州出发,一路上,走临洮,过会川,上午11点多,途经五竹镇后,抵达渭源县城。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远古时期,大禹就疏导过渭河源头。渭河从这里出发后,流经陇西、武山、天水等地,然后流经陕西的关中平原,最终在潼关附近汇入黄河。

纵观全国的河流,人们似乎找不出一条能和渭河相比的河流。因为这条河流的古今变化太大了。古代的渭河是汹涌澎湃的大河,而今它却处在几乎断流的境地。古代渭河两岸,植被丰茂,而今却是黄土沟壑纵横。在数千年前,渭河两岸孕育诸多文化类型,而今,渭河两岸许多地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文化发展落后。

这条河流曾经有多么神奇,而今就有多么安静,它养育了中华远古文化,是人们始终无法绕开的母亲之河。

顺着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的流向,夏、商、周、秦四大王朝中的夏、周、秦,先后入主中原,建立了国家政权。大禹出自西羌,导渭水,他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周人依托泾水、渭水发展了先进的农耕文化;秦人靠着渭水河谷,从西而东,最终夺取了天下。实际上,不仅是夏、周、秦三个王朝依托渭水流域夺取了天下,在秦之后汉、隋、唐三个王朝的兴起,都和渭水流域密不可分。在徐州长大的刘邦,参与秦末农民战争,先被分在汉中,而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渭水流域的精华——关中,才开创了汉家天下。而隋文帝杨坚,也是以关陇为根基,才扫平四方。唐王朝就更不用说了,起兵晋阳的李渊,夺取关中,而后西进,灭了占据兰州、天水等地的西秦霸王薛举后,才进一步击败各个地方势力。

过一线天,寻渭河源

渭河源自然是寻访的重点,在渭源县文化部门相关人士的带领下,我们先前往渭河源景区。

进入景区,眼前是一个巨大的禹王广场。历史上大禹曾导渭于鸟鼠,因而这里不仅修建有禹王殿,而且还举行祭祀禹王大典。流经这里的清源河,是渭河三大源头中最长、水量最大的一个。当地政府依托清源河的丰富自然景观,全力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

参观禹王大殿后,我们乘坐电瓶车去寻找清源河的源头。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却颇具挑战性的行动。首先,要乘坐电瓶车走4公里,然后走登山步道20多分钟后,才到“大禹导渭”字样的山崖下,然后攀登极其陡峭的悬崖台阶——基本用巨大石头简单堆砌而成,再加上护栏而已。故而高低不平,攀登有些吃力。走完台阶后,算是到了半山腰,山路变成了一线天。

所谓一线天,就是巨大山崖形成裂缝,宽处2米多,窄处1米左右,以前人们通过这里,必须趟过半米深的河水逆流而上,现在开发旅游,在河中布置了列石,用巨大的石头排列成供行人通行的石凳。我们踩着这些石头,在有些昏暗的光线下,抓着时断时续的铁链小小翼翼地通行,同时还要不时避让对面来的行人。

如此走了十几分钟,才出了一线天。这时,我们面前出现一个山沟,清源河的源头就在前方4公里处,河水极其旺盛,轰鸣着从山涧奔腾而出。山谷中长满了灌木丛,只能徒步而行,来回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我们斟酌再三,只能放弃进一步的行动计划。

渭源地处西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之间,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给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渭河源景区,我们看到的是高大陡峻的西秦岭山脉,山上往往植被密布。而在渭源县北部,山坡比较缓慢,山上植被比较稀少。

渭河就是诞生在这两种地貌之间的,既有黄土高原的厚重,也有西秦岭山地的险峻。一条兼有两种不同风格的河流,注定它是一条多面的、复杂的、令人难以琢磨的河流。

事关天下兴衰的河流

实际上,自古至今只要牵扯到渭河源的话题,总是被蒙上了种种神秘色彩。大禹是有记载最先抵达渭河源的人。他的行程就充满了迷雾。《尚书·禹贡》中说:“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大禹导渭,基本上将渭河的流向弄清楚了。可以这样说,大禹导渭不仅疏导了渭河,而且也比较早地提出了渭河流域的开发。但关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却留下了诸多的谜团,最大的一个就是渭河源头的“鸟鼠同穴” 。

那么,鸟鼠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呢?自古至今,无数人为之付出心血。有人说,其鸟为鸆,其鼠为鼷,言下之意是一种鸟鼠杂交的动物。也有人说,鸟鼠同穴,说的就是蝙蝠,蝙蝠住在山洞,头像老鼠,而能飞,这不就是鸟鼠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鸟鼠是两种动物,鼠是一种兀儿鼠,而鸟则是一种本周儿,这两种动物各有特点。兀儿鼠是一种形状像老鼠,而尾巴粗大的动物;本周儿则是一种雀类,灰白色,这两种动物,经常在一个洞穴中活动。

而在民间传说中,鸟和鼠原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妻子勤劳,丈夫懒惰,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渭水源头,生活过得清苦,但为人忠厚善良。后来,妻子变成了鸟,而丈夫变成了鼠。它们经常在一起,就成了传说中鸟鼠同穴。

近些年人们研究认为,鸟鼠同穴中的鸟,实际是一种褐背地鸦,这种鸟曾经飞翔能力高超,可惜时间久了,翅膀退化不能飞了,双脚却变得十分有力。有人则进一步提出一种推论,现代人虽然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观念,但在远古时代,人们却对鼠有一种崇拜,十二生肖就是以鼠打头的。鸟鼠似乎是两个不同部落,分别以鸟和鼠为图腾,活动在这里。

但细细分析这些说法,都无法令人信服。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渭河的进一步认识。在大禹导渭之前,渭河流域已经有着非常古老的远古文明。在渭河流域,早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到了距今6万年时,甘肃秦安大地湾一带就有人类生存。3.8万年前,武山人已经活跃在这块土地上了。在距今8000年时,大地湾文化已经成为西北最早的远古文化。

而在渭河流域,以陇山为界,大体将渭河分为东、西两大板块,陇山以东是关中平原,为农耕区,而陇山以西,则是游牧区。以渭河为界,渭河以北,大体属于黄土高原区,以南则属于秦岭山地。而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的支流马莲河,其流域甘肃庆阳一带,则是周人先祖发展农业的地方。这两种并存的地域,注定使渭河流域能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文化发展条件。

渭河流域也是古老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的文化交融,使这里能够吸收到更多的文化和科技。比如汉代天马,就是从费尔干纳盆地沿丝绸之路而来的。再如佛教,也是沿着渭河河谷进入关中,然后向东传播的。

渭河虽然不长,但兼具农耕和游牧的优势,能产粮食,能出骑兵,有盐井产盐,有便利的信息交流通道。再加上东面黄河天险与函谷关等关塞的阻挡,足以守护安全,自然就成为帝王之地。这似乎就是历史上,占据整个渭河流域后,王朝猛然成长壮大的秘密。

然而,如果渭河流域被割裂了,也意味着一个王朝走上了下坡路。东汉末年,羌人造反,西北动荡,渭河上游的董卓带凉州兵进京,东汉彻底衰败。“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大军东援,渭河上游丢失,唐军只能固守陇山一线,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伴随着渭河的滔滔流水,数个王朝在历史中兴衰更替。

猜你喜欢

渭水渭河流域大禹
基于样本熵的渭河流域月降水序列复杂度与异步性特征研究
渭水秋歌
渭水访贤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渭水舍渔
“小大禹”来治水
家住渭水边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渭河流域粮食生产与灌溉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