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光学领域的探路者

2016-12-26王珍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红外光赫兹波段

王珍

黄志明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研究员,2005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目前,他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红外与太赫兹专项负责人。黄志明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10余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并担任首届“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析技术委员会(SAC/TC/SC6)”委员、“上海市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激光学会”会员。

1999年博士毕业后,黄志明一直从事红外光电子物理和技术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在红外光学性质准确测量、全波段热敏红外探测和太赫兹光源与探测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在Advanced Materials、Scientific Reports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篇,授权和受理中国专利33件,参加国际大会特邀报告6次,论文被他引1000次以上。他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中国材料工程大典》、《Trends in Semiconductor》、《Physics and Properties of Narrow Gap Semiconductors》、《Mercury Cadmium Telluride》等学术著作中。他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黄志明首次实现了2~12.5微米单色仪分光红外椭偏仪器和方法,解决了红外材料介电函数的准确测量问题,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他所提出的测量理论被现代椭偏技术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D.E.Aspnes作为有关椭偏测量理论30年来发展的唯一代表性进展工作。他发现了材料的中红外波段介电函数公式,填补了电磁波谱在该波段色散模型空白。黄志明还进一步准确获得了10余种材料体系的红外光学常数,填补了这些材料的光学数据。他的其中一项研究工作被美国Nova科学出版社评为全球500个新的标题之一。

黄志明首次发现采用化学溶液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锰钴镍过渡金属氧化物热敏薄膜探测材料的生长条件,成功实现了具有适中电阻率的同时获得高TCR的薄膜材料,突破了高性能锰钴镍热敏探测薄膜材料生长的难题,对国家重大工程中对航天核心元器件发展需求起到关键作用。

黄志明利用红外非线性光学差频及参量方法实现了频率连续可调、窄线宽、高功率太赫兹源,研究了多种方法获得0.22~4.4THz(1360~68μm)范围高功率太赫兹激光,并通过对掺硫GaSe晶体实验实现了21.8W的高辐射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首次发现可通过低能量THz光子的波动性产生载流子来实现高性能室温太赫兹探测的新理论,利用该理论成功实现高性能太赫兹室温探测器,他的相关部分研究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为太赫兹波段空间地球遥感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为老师,黄志明已培养毕业研究生十几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3人。他们中有人已进入大学或科研单位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了青年科研骨干力量;有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担任要职,从事管理或技术研发者;有的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目前,黄志明的实验室建设已趋于完善,科研团队配置科学合理,实验室硬件设施处于领先地位,小组工作学习的氛围轻松活泼而又务实严谨。黄志明教授热忱欢迎有理想、有追求、勤奋踏实的物理、材料、微电子、通信、化学等学科的青年学子加入本研究小组。

猜你喜欢

红外光赫兹波段
基于石墨烯/硅微米孔阵列异质结的高性能近红外光探测器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石墨烯纤维可应用于中红外光电子器件通讯
基于双频联合处理的太赫兹InISAR成像方法
太赫兹低频段随机粗糙金属板散射特性研究
太赫兹信息超材料与超表面
M87的多波段辐射过程及其能谱拟合
有关红外光电子物理研究的几个问题
日常维护对L 波段雷达的重要性
基于SPOT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选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