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棚改后的社区管理模式

2016-12-26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棚户区物业管理底线

2013年12月、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来到天津市西于庄。他走街串户,实地了解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听取居民对棚户区改造的意见;他深入到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程现场,使原棚户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2015年12月31日,首批西于庄居民入住和苑西区安置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区委、区政府把研究和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摆到重要位置,一个配套齐全、高效服务、突出特色、严守底线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基本形成,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配套齐全。除去物业管理服务用房、换热站、配电站、消防控制室等设施外,非经营性公建,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菜市场、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综合执法用房、托老所社区居委会、服务站、文化活动站、活动室、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环卫清扫班点、公厕等32处55720平方米。为方便居民生活奠定了基础。

二是高效服务。特别是6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内设16个便民服务窗口,高效地为群众办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制证登记等7大类71项社会服务事务;中学、小学、幼儿园咨询服务窗口,便于居民咨询子女入学事宜;有限电视、物业登记等服务窗口为入住居民办理综合性事务;区人力社保局还在大厅内配置了自主化查询设备,居民可以随时查询就业岗位等信息,真正实现了“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三是突出特色。整合1750平方米的和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做好残疾保障、为老服务、创新创业、社会组织四项特色工作。此外,还打造西于庄记忆展览馆,让社区居民在享受新社区居住环境的同时,不忘昔日居住条件,铭记党和政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是严守底线。即城市管理和物业管理两条底线。在城市管理方面,制定环境卫生、外檐结构、商业门脸管理标准,规范沿街商业门脸牌匾,打击小广告张贴,综合执法进社区、进楼门,牵头进行社区环境整治,联合派出所打击沙霸、楼霸行为,有力维护了社区环境秩序。在物业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街道物业办管理职能,对物业公司实施监督管理,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多次组织召开物业管理协调会,针对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督促物业公司整改落实100余项,提高了物业作业水平。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好棚改后的社区管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房屋的保值增值,有利于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等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棚户区物业管理底线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真相与底线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北京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