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立体服务 合作唱兴广播

2016-12-26

中国广播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盈利模式媒体融合体制

【摘要】本文记录了2016年8月25日中国广播大会互动讨论环节访谈内容,《中国广播》杂志与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成都的广播电视新媒体负责人就广播新媒体的发展理念和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与会嘉宾以亲历实践如何遵循互联网思维和广播发展规律,寻求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融合发展的路径,传播有价值的声音,提出了广播要树立自信,打造立体服务体系, 合作唱兴未来。

【关键词】媒体融合 盈利模式 体制

2016年8月25日下午,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负责人李向荣,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技术销售部总监、“中国广播”客户端项目负责人阎冬,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阿基米德FM客户端项目负责人王海滨,江苏广播新媒体主任、微啵云项目负责人张雷,成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部总监、成都广电视讯公司总经理余忠以及与会代表,围绕媒体融合、广播新媒体盈利模式、广播如何做强做大合作共赢等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中国广播》杂志社长覃继红

主持人:感谢你们参与“声音价值”的讨论并分享你们在广播新媒体开发和实践的宝贵经验。因经济实力所限以及其他主观或客观因素,目前全国独立建立广播客户端的电台屈指可数,在业界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阿基米德FM”、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听听radio”、江苏广播电视台的“大蓝鲸”以及“微啵云”等;而大多数电台使用的是广播电视共用的客户端,比如像成都广播电视台“看度”等。但是,无论什么形态,在座各位所负责的客户端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并从取名上体现了开发理念。

李向荣:“中国广播”,意为服务于全国广播电台。

阎冬:“中国广播云平台”,它的入口是Radio.cn,翻译成中文就是广播.中国。

王海滨:“阿基米德”就是想找到一个支点,撬动传统广播的变革。

余忠:“看度”,“看”得见的视野、感受到的温“度”。定位:一是成都市的舆论主流平台;二是语音视频发布平台;三是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四是智慧城市。既有服务,还有视野。

张雷:“微啵云”跟着互联网趋势走,“微”字打头;另外,把广播的“播”改成“啵”,更加有新媒体的属性。“微啵云”是一个系统化平台,在前端并没有太多的展示,但后台有支撑系统,主要支撑江苏广播即时的微信和微博账号。

主持人:我们今天谈的广播是大概念的广播。目前在传输渠道、内容、听众、价值等诸方面传统广播都发生巨大变化,你们认为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融合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余忠:大家看到传统媒体的现状,比如:纸媒、电视都出现明显下滑。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目前广播的日子相对好一些,还可以沉浸一下,但我觉得广播深层的技术开发不能被忽略。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把成都市列为下一代互联网的试点城市,成都广电视讯公司拿到了相关的项目。以往这类专项资金项目都是直接给三大运营商的,为什么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系统如IPV4(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4的缩写)、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都建起来了,已经为物联网阶段做好了准备,包括我们的工程师对这两套系统十分熟悉。关于声音的应用,包括科大讯飞对语音的研发,语音输入软件和声音识别技术的研发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包括微信也用语音跟朋友聊天等。但是,我觉得目前一些广播机构还没有意识到新技术的使用给广播带来的机遇。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任何优于别人的条件,仅靠平铺直叙的广播业务和你的评估能力,跟别人谈定制化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往往是盘旋式上升的,技术带动运营和服务,一路狂奔下来就可以持续占有市场。广播到底还应该有什么样的应用?用户可能坐在车上听广播,但他手机里还有更多的东西,可能是物联网化的东西,他也可能更关心其他的内容,如:车况、周边的道路等,这个一对一的定制服务是要靠技术穿透的。广播完全可以立体化发展,朝着这个方向走,将线性的声音变成立体的服务。

张雷:江苏广电的“微啵云”系统增强了台网互动。原来广播用这个系统,现在电视(体育频道、综艺频道、电视购物频道)三个地面频道也用。使用中发现一个现象,即广播听众的互动率远远大于电视,特别是晚上黄金时段,广播在这一点上很有优势,这是我们越来越有信心的地方。广播是一个大喇叭,传统广播可能缺少一个信息化的系统平台,听众可能像游客一样听完就走,走了之后很少回来。如果我们有信息化平台,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把用户承载下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资讯服务和产业服务。

李向荣:不管是物联网、车联网,我们都应该真正把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它作为一种更加定制化的服务,不能再用以前的单向传播方式。首先,用户习惯在变化,接触方式在变化,我们要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需要不同的客户端、H5(由HTML5+CSS3+JS等多种技术组合成的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和终端,需要不断去接受、去开发技术。第二,场景变化服务也要变。以前广播场景可能就是汽车,或者像农村大喇叭,以后广播场景服务会越来越丰富多样,比如:学校场景、KTV(提供影音设备与视唱空间的场所)场景等。

主持人:广播的核心是声音,声音无处不在,如何传播有价值的声音?也就是广播如何建立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导向体系?

王海滨:声音科技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中国科学院的声学研究所看到指向性音响,在科大讯飞看到人工智能合成声音和一些声控技术等,有些节目播报可以不再需要播音员了。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新技术运用其实已经开始了,声音的想象力、丰富度和价值空间一步步被打开。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广播行业自己不能唱衰自己。就像一个人生病,说我真是不行了,他就病入膏肓了。全国近3000家广播机构,6万多名主播,2015年收入134亿元,这说明我们还有能力。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农村的对接一旦打开,广播的想象空间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唱兴广播。

阎冬:说到“生病”这个话题,我也想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广播行业不缺少精品内容、资源和人才,也不缺新媒体技术。可能目前欠缺的是遵循互联网思维和广播特点的一种行业运营模式,它是让广播更健康的一种“良药”。广播采编、播音、技术和营销等各方人员要挖掘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多方位掌握多种运营模式,这才是真正的健康生存之道。

主持人:互联网的思维是开放、共享、用户、跨界,广播应如何遵循这一思维做强做大?

阎冬:首先要增强聚合力,紧密团结、互相配合。“中国广播”客户端在技术上主要聚焦在音频上,在社交互动、节目展现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广播新技术和运营人才相对电视或虚拟视频等要少得多,中国广播云平台的搭建可以降低系统硬件平台的成本,增援截流,增加粉丝影响力,增加广告创收能力,这个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收入。

李向荣:我认为用户是最根本的东西。做产品、做开发,无非是想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让人觉得用了感觉很顺溜。不管是“微啵云”还是“看度”,我们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在广播客户端要百花齐放,同时要有个平台整合资源,以融合的思想理念相互合作。同时,创新人才机制也特别重要,需要积极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包括技术工程师。

王海滨:不管广播怎么发展,“内容为王”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今天做的所有东西,是介质消亡产生的不适感,不是因为内容没有需求了。内容的需求永远在,传播的需求永远在,字图音视的需求永远在。当10张报纸、100张报纸都是一个面孔的时候,各种终端出现了。你拿出一个客户端(App),但你的对手并不是“微啵云”、阿基米德FM、蜻蜓.fm、喜马拉雅FM,平均一个人的手机上有35个应用,但你一天经常使用的只7个左右,即微信、微博、QQ、地图、音乐、气象、大众点评。也就是说,不管你生成什么样的客户端,你的竞争对手就是每天使用的,而不是说我的竞争对手多所以我要差异化竞争。换句话说,这场终端界面渠道的竞争是极其残酷的,必须砸下你想象不到的金钱、人力和物力,才有可能获得一丝成功的机会。但是内容恰恰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可以用最小代价换取我们现实优势的机会。

余忠:对客户的服务包含内容服务,它最后是要变成一种商品来交换的。

张雷:广播要有开放的心态,比如吸收更多的内容表达方式。一些自媒体团队广告发布从内容撰写到最后发布的渠道方式等已超过传统媒体,最流行的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带动销售,接地气儿。还比如一个直播就可以让一个“草根”迅速被大家关注,“主播”一词已经不是广播电视台的专属。

主持人:腾讯在微信出来前,当时内部有3个部门在做类似微信的产品,张小龙团队的广州研发中心为什么能成功?腾讯认为这与他们被视为腾讯内部计划的“特区”有关,能在腾讯的巨型体制下自由生长。

余忠:我们很多创新是自己在业务运作中间发现的,这个时候授权很重要,这是一个方向。台长曾说我要什么待遇?我说要人权和业务决策权。新媒体的开发和营销模式要与市场、客户契合,这没有经验可依循,需要试错。广播新媒体的盈利需要真正研究透项目,要准备足够的资源,要有机制保障。网络直播现在很红,但你想过信源到互联网平台怎么组建吗?4G通信是按字节结算的,卫星是按时长结算的。去年底我们跟中国卫通集团达成五年独家合作战略协议,用卫星信号与我们云平台连起来做网络直播,现在已经开始挣钱了。

主持人:余总是通信行业专家,所以能看到通信商机;李向荣是央广网创办人之一,但王海滨是从传统广播转型到广播客户端的文科生,张雷更是学艺术的,所以互联网广播需要各类创新型复合人才。我们《中国广播》杂志的微信公众号(zggbzz)最初攻关小组也是由学法律、报刊编辑、新闻传播专业的三位文科生组成的,侧重内容,缺少技术的深度开发,有短板。其实目前广播电台或频率用的最多的是微信公众号,它的短板是不能掌握客户的信息,盈利模式并不乐观,“微啵云”采取什么经营方式?

张雷:“微啵云”系统不是通过微信单纯地去盈利,首先是通过这个系统聚合活跃的粉丝,产生粉丝经济。比如:江苏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以推送广告方式,一万元一条,全年每天1条,每天阅读数达到一两万人。第二是开发了微信朋友圈广告,每天有50万人在朋友圈里听节目、互动。广告信息插入聊天信息中,可以是图片、视频。第三是营销活动,我们推出六类21款插件,这些插件包括跟苏宁易购的合作,包括跟一些卖场的合作、主持人到现场和听众互动等,客户可以选择卖场冠名、提供商品以及“一元夺宝”“先到先得”抽奖或者“摇红包”活动等参与其中。

王海滨:阿基米德FM节目社区为上海广播创造的节目收益已经超过1200万元。它就是一个平台,为大家提供图文直播,提供菠菜直播,提供各种各样的报名、插件、统计、竞猜、投票等功能,每一个节目的主持人在后台随时可以启动这些功能。

主持人:我看到有代表举手希望一起参与讨论。

与会代表:我来自陕西榆林广播电视台,作为市级电台或者说地方电台如何能与中央级和省级电台融合发展?

李向荣:特别欢迎大家到央广新媒体总部基地,首先我们要了解你们目前最缺什么、需要什么,知己知彼,才能在中国广播云平台上逐步实现精准服务。

与会代表:我来自河南洛阳新安县电视台,这次中国广播大会的内容实战性很强,让我开阔了眼界,思想也有所开窍。现在讲融媒体、资源整合,但我感觉县级广播电视台道路真的很艰难,有点被边缘化了。

余忠:“看度”在四川省除了与绵阳市合作外,与其下辖七个县也开展合作;与广安市下辖的五个县也在合作。

王海滨:在互联网思维中,广播电视是没有级别的,一些市县级广播电视非常活跃,正在孕育着新一代媒体集团。中国广播云平台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上海台也是成员单位。我认为像阿基米德FM应该是这个大平台上的一个产品,应该为中国广播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主持人:创新无处不在,但是无论媒体融合怎样发展,广播媒体定位不能变、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新闻立台的理念不能变,要始终做正确声音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广播的目标就是让有价值的声音无处不在,为此,我们呼吁全国广播人携手共建我们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盈利模式媒体融合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