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地图集》设计技巧研究

2016-12-26刘美春黄思思刘亚虹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集武汉信息

冯 平,刘美春,黄思思,刘亚虹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武汉市地图集》设计技巧研究

冯 平1,刘美春1,黄思思1,刘亚虹1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从图集的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及艺术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武汉市地图集》进行阐述,对设计技巧和成果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城市地图集的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地图集;图组;地图语言;艺术设计;设计技巧

《武汉市地图集》主要通过地图、图表、文字、图片4大要素来表示专题,将这些内容上具有关联、表现形式上相对独立的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 图集结构设计

地图集实际上就是以地图为主题,由地图、文字、图片、统计图表等综合性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书籍,在整体内容结构上往往脱离不了封面、封底、前言、目录及各章节的表现形式,但与常规书籍不同的是,一般会增加图例说明和索引等,同时各章节内容往往围绕图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展开,内容表现形式上相对独立,表现风格上相对统一。

图集主体内容结构由“揽武汉风采”、“溯历史文化”、“观今日发展”、“描未来蓝图”、“绘江城全景”5 个图组构成,每个图组通过与之相关的图幅进行展开。图集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武汉市地图集》整体结构

2 图集内容设计

《武汉市地图集》(审图号:武汉市S(2015)019号)内容涵盖城市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专题涉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武汉城市圈地图、武汉全市域图及武汉中心城区图等不同的范围。内容设计包含所有图组及图幅的每个信息,其中98%以上的设计内容在图组和图幅设计上,包括选择哪些图组、每个图组表示哪些专题、每个专题表示哪些内容,其中既有框架性的架构,也有细节的描述,是整个图集最关键的设计环节。

“揽武汉风采”图组介绍武汉的总体面貌,重点突出武汉的区位、交通、文化、科教、工业等优势特色。“溯历史文化”图组表现武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点突出武汉处于3次崛起、2次全国政治中心等重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观今日发展”图组展示“十五”以来3个五年规划阶段,武汉市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态与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描未来蓝图”图组从宏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系列规划图表现武汉未来的发展蓝图。“绘江城全景”图组由覆盖武汉全市的分幅地图构成,详细反映武汉的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其中前3个图组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范围的专题地图为背景,将所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过滤和提取,将武汉城市最具特色的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最具表现力的符号、颜色等地图语言,全方位展示给读者。

为最大程度地体现城市发展规模和发展特色,“绘江城全景”图组分为三环以内中心城区、新型开发区和城市新城区3个范围,根据图面信息情况和图面载负量分别设计1∶10 000~1∶30 000不同的比例尺,在城市发展十分均衡的三环范围以内,以1∶10 000为主,同时将6个新城区以全区图及城关图单独成幅。中心城区分幅图以最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背景,详细反映城市路网、街区、居民地、绿地、主要机关、企事业单位、标志性建筑等,突出城市主干道以上路网框架和居民地。

3 图集艺术设计

色彩、文字、符号是表示空间信息的地图语言,是地图集中最基本的设计元素,设计时详细了解这三者各自的属性特征,科学布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运用符号与色彩的视觉语言,更好地准确表现设计意图。

3.1 装帧及色彩设计

由于图集每个篇幅中表示的内容较多,图外版式能否起到点睛作用是设计的前提。《武汉市地图集》采取以图组为单元进行版式设计的常规设计方式,分为封底封面、前言(含序、编委会、编辑说明、目录等)、间隔页、专题图组、城区分幅图组6大块,封面和图组间隔页以三维影像和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勾画展示大武汉,体现出图集时空延伸的内涵,引领读者深入各图组内容,具有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每个图组图面大小、内芯、外框等图面整饰以及每个图幅的图名、比例尺、页码、图框表示形式和图面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集整体效果的色彩设计,即确定图集的基本色调,确定装帧、图组及图幅的色彩基调和布局方式。

地图集的主要构成元素就是地图。《武汉市地图集》拥有大量的历史地图、规划地图和城市分幅图,色彩设计时紧紧围绕5个图组内容,在保持已有地图原色的基础上,针对历史、现状、发展、未来进行铺设,历史部分采用暗橙色,现状采用红色、紫色和蓝色色系,规划采用绿色,这样既丰富了图面视觉效果,同时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版式设计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封面及间隔页效果图

3.2 符号设计

各类环境、经济、人文、交通等专题地图,由相关专题地图、统计图表、文字介绍、图片信息等融合在一起,专题地图仅是表示时空信息的辅助工具。图片、文字和专题符号是读者关注的焦点,一般将历史图片、文字、专题地图等结合表示,在表达上突出艺术性,以图片和文字为主,突出时空对比等特点。地图的设计相对较简单,对于同一区域范围内的地图采取统一的地理要素风格,对每个图组进行各专题要素的符号和色彩设计,针对不同的专题,着重设计突出表示的专题信息。为了增强图面的灵活性和美观性,符号设计在清晰、淡雅、饱和度较低的背景上,针对不同的专题信息,采用抽象和半抽象的几何、自然等图形符号,辅以对比色、饱和度不同的色系进行穿插表示,需要突出表示的专题用立体图案、暖色调,次之的符号用平面图、冷色调等,保证整个图面的层次感和活跃性,形成视觉效果。

在城区分幅图内,图面内容十分复杂,主要突出路网框架和城市建设信息,为了保证图面的协调性和信息的易读性,将建筑分为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几个等级,通过颜色饱和度进行递进,增加图面的层次感和活跃度。

3.3 文字及注记设计

综合性地图集内的文字信息很多,包括专题内容概述、辅助信息说明、统计图表及地图注记等,其中概述性文字基本上与图片、统计图表或专题地图结合在一起成段出现,在图内不属于最直观的兴趣点,但对整个篇幅的视觉效果起到干扰或润滑作用,一般选用宋体或者楷体,不大于4号字,黑色为主。辅助信息说明文字如图组、图幅名、页码等,一般占的幅面较少,却是读者希望获取的第一层次的信息,因此选用黑体为主,字大比图内文字大2号为佳。统计图表一般以彩色线条、符号或面表示背景信息,表内相关文字一般以等线体或黑体、6号黑色字为主,清晰自然、杂而不乱。

分布最多、设计最复杂的是地图注记。由于地图要素多而细,地图注记往往只起辅助说明作用。整个图集注记的设计分为专题示意性地图和城区分幅图,对于前者来说,地图仅是背景作用,主要是突出专题信息,注记内容很少,将专题说明性注记用突出字体如黑体字等表示,其他注记略去或淡化就行。最关键的是城区分幅图内注记的设计,以专有名称注记为主,图集中涉及的地名注记就有行政区域、居民地、单位、交通要素、景区景点、历史地名、社会经济区域名称、山名、水域、自然地域等10大类。每类又分不同的等级,分为几十个小类,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注记在字体、字大、字色、字间距等属性上又不一样。设计原则是字体、字色不能太多,字大不能过分悬殊,同类不同等级的注记保持字体、字色一致,在字大和字间距上进行区别设置,不同类注记选择字体、字大、字色中1种或2种属性进行区分。

4 设计技巧与成果分析

4.1 借鉴成功经验,吸取权威信息

《新北京·新奥运》、《深圳市地图集》、《上海市地图集》、《Los Angeles & Orange Counties street guide》等,虽然每部图集反映的主题不一样,但都紧紧围绕所研究的对象来展开,结构上具有书籍和地图的双重属性,有设计者主观意识的一面,同时受研究的地理空间所约束,设计时不能照搬照用也不能闭门造车。要想设计出让读者满意的地图成果,在结构设计时多研究已经出版的成果图集,从那些成功的案例中找研究对象的相似点,选择最适合研究对象的切入点,从而理顺并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

4.2 剖析城市发展特色

《武汉市地图集》定位为全面剖析武汉城市发展轨迹和发展特色、展示武汉城市发展的百科全书,在总体设计前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对城市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对城市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充分利用编委会成员单位已有资料,在此基础上采取与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信息获取,使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3 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表达

随着城市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各大城市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一个城市所拥有的信息十分广泛,编制城市地图集时可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这些海量数据转化为自己所要表达的专题是实现设计思路的前提和基础。在图集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错综复杂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分析、提取与整合,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从而保证图集内容的丰富性和设计的新颖性。

4.4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科学性和严谨性是地图的必备属性,艺术性表达是地图集永恒的话题。在整个图集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将这两重属性贯穿其中,严谨而不失灵活,使成果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如图3所示。

图3 设计效果图示例

5 结 语

城市地图集是全面反映一个城市一定时期市容市貌、生产、生活信息的综合体,是研究城市发展最直观、最科学的信息工具。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地图集的编制工作,并已具备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挖掘并将城市最具特色的部分让读者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获取并非易事。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传承是一般设计者选择的方式。但是,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地图文化向前发展,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才是地图设计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1] 祝国瑞.地图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述彭.新型地图产品前瞻[J].地球信息科学,2005(2):8-10

[3] 庞玉华.对地图集总体设计的思考[J].测绘通报,2007(5):63-65

[4] 刘美春,肖剑平.城市公益性专题地图编制技巧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171-173

[5] 陆明华.《上海市地图集》世博专版的设计特点[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164-166

[6] 赵勇,王东华,赵婷婷.《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设计研究[J].测绘通报,2010(1):68-71

[7] 肖剑平,刘美春.浅析城市地图集图幅设计——以《武汉城市地图集》为例[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3):154-156

[8] 汪前进,罗明坚.编绘《中国地图集》所依据中文原始资料新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120-123

P285

B

1672-4623(2016)04-0049-03

10.3969/j.issn.1672-4623.2016.04.016

冯平,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生产管理等工作。

2015-12-16。

猜你喜欢

图集武汉信息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世界抗疫图集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现场图集
订阅信息
动物打呵欠图集
展会信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图集》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