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6-12-24鲁佳白雪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

鲁佳+白雪

摘要:当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运作经验,重点从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搭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内高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进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已被视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高校在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页也举足轻重。作为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培养具有航天特色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一直是学院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院积极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显著,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分阶段开设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

(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

为使学生更顺利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院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了不同难度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加强一年级的入口处引领,学院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经验的赵树山老师为学生开设《科技创新启蒙讲座》。分别邀请学院参加过职业发展教育师资培训和EBC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辅导员老师为大二至大四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导论》和《创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

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联系成功创业校友企业家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讲座。近两年来,分别邀请北京明镜世纪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邵念龙(航天学院2006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和易瞳科技CEO张恩泽(航天学院2013级自动化专业校友)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教育专题培训讲座及座谈活动。

(二)开设航天特色创新训练课程

为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线,学院一直将基于项目学习形式的创新训练课列入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阶段的各个年级。此类课程是学院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本科教学的载体,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每门课程均由学院责任教授负责,学生进入责任教授团队的科研实验室,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利用实验室良好的科研条件,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科研创新活动,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共同完成项目设计或论证报告。

2014年夏季学期,学院在原有10门创新训练课的基础上针对大二学生又开设了10门综合性和难度相对降低的基础性创新训练课程,全面完善了学院创新训练课程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了在本科阶段各年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为培养航天特色拔尖创新型人才,学院整合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于2014年创建了航天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旨在通过基地建设,构建多位一体的航天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基地由学院统一组织管理,基地场地分别设置在学院一公寓和科学院2A栋,场地的设置为学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便利。学院安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负责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学生社团航模协会负责航空航天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与培训,保证学院各专业学生均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依托学院雄厚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基地还与学院各教学、科研实验室联合开放,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学院目前共有7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10多个科研实验室,其中2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除承担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外,学院要求所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均须定时开放,为学生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及创业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与场地。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教师或学生负责人,可凭借学院开具的证明提前与实验室负责教师进行场地预约,方便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创建平稳的校企合作基地

学院于2010年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再度申请成为校内首批“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学院。两项计划实施的关键都是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为学生进行工程实践与实习、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供帮助。通过实施卓越和领军计划,学院已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805研究所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表现获得了合作单位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更多学生到企业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阶段学院计划依托各学科教学科研团队的科研与项目合作,与若干企业联合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实验室提供部分软件和硬件支持。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模拟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运行保障。

四、开展形式丰富的创新创业类学生活动

航天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学院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挑战科创讲座、创意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依托科技讲坛、经验交流会等为大一新生组织开办了创新训练培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依托大赛牵引,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热情。承办“飞航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校内预选赛,近百名学生参与到创新作品设计中来。

另外,基地还借助学院“航天行”品牌,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学生走访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区的一线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通过参观、访谈、实习等形式,使学生亲身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增长见识。2016年,学院组建了3个“航天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近60名学生分别赴北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天津八三五八研究所、上海八院,为航天学子提供深入航天一线、零距离感受航天精神的平台与机会。除此之外,通过走访深圳乐美客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科创客学院、中兴通讯、速腾聚创和大疆创新科技等创新型企业,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情况与企业最新的创业形势,为学生进一步面向社会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五、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一)“紫丁香二号”发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紫丁香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发和管控的纳卫星,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一次新的尝试。

学生研制团队以航天学院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航天学院学生为主,凝聚了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等8个一级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开放性研制团队。紫丁香二号卫星研制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独立自主设计、开发、测试、控制与管理,掌握纳卫星的核心技术,致力于开展多项技术试验任务。

(二)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突出

近两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成果显著。2014年度,学生共获得79项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73项,省部级奖励6项。2015年度,学生获得奖励8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8项,省部级奖励7项。学院航模协会在2015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再创佳绩,共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在科技创新获奖项目中比较典型的是由我院张雪林老师指导、宋佳盈等同学完成的创新训练项目“遥控太阳能模型飞机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奖。我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1级本科生安博纳等同学设计的“苍穹”临近空间大型悬浮平台,从全国各大高校和院所的532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飞航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一等奖。由姚郁、贺风华、杨宝庆三位教师指导的哈工大控制与仿真中心多旋翼研究团队(6名研究生,9名本科生构成)在2016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中斩获第二名。

(三)优秀创业实践项目进入企业意向合作阶段

在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支持与指导下,近两年来,学院学生积极申请参加国家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2014年,本科生申请创业实践项目1项、创业训练项目2项;2015年,本科生申请创业实践项目2项,创业训练项目3项。

目前,由学生自主申请开发的各类创业项目运行良好。其中由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桑胜田老师指导的本科生创业实践项目《便携式智慧课堂交会系统》已完成调试,预计今年年底结题,明年进入与企业对接联调阶段。由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王强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创业实践项目《测绘四旋翼机器人》已初具规模,完成样机。目前正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和南京景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商谈合作,预计明年将投入企业进行生产。

编辑/宋 宇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