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庆红军墓诉说军民情深

2016-12-24

云南画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墓碑战士红军

鹤庆红军墓诉说军民情深

鹤庆黄龙潭风光 杨继培/摄

从大理州府出发,进入鹤庆境内后,没走多远就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路标。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红军墓”。这个醒目的路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所以当即决定去探访一下这个本在计划之外的地方。这个墓就在一座小山坡上,几十层笔直的台阶,直接从山脚通到墓碑正下方。红军墓所位于的小山,树林茂密,气氛庄严,来到到这里立刻肃然起敬,不敢有一丝儿戏。缓缓走近墓碑,虽然,很少有人来访,但是周围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片落叶。在墓碑前面有一块黑色石板上刻下了一段墓记,而这座墓的红军主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被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故事要从1936年4月22日的晚上说起,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经过鹤庆,途经松桂镇太平村。一位姓王的战士身负重伤,几个年轻战士把他抬到鹤庆一家村民的家门口,热情的村民为这位红军敷药疗伤,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昏迷中,还不停地喊出:“枪,枪,我的枪……北上,打敌人……”4月23日清晨,受伤的红军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红军的部队在村民的院子里举办了追悼会,并将烈士的遗体安排在村北山坡上。

如今,墓碑的正对面就是太平村,这座太平村一代又一代的守护着这位红军战士,而红军战士也正是有了村民的陪伴不再显得孤单。

鹤庆是白、汉、彝、苗等15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到金沙江石鼓渡口必经之战略要地。云南军阀龙云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命令地方武装层层设防,又派滇军鲁道元旅向鹤庆尾追而来,妄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根据龙云的指令,鹤庆伪县政府一面派密探到处打听红军的消息,一面命令乡镇保长派民夫在交通路口修筑碉堡,设置障碍,训练民团,沿途堵截,想迟滞红军渡江的时间。但是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挡不住红军千里铁流。姜寅民团在团树村伏击红军,红军先头部队当即击毙了负隅顽抗的民团队长吕崇发。北衙地区的民团闻风丧胆,丢枪弃械,各自逃散。

红二、六军团前卫部队4月23日中午直逼鹤庆县城。这天正值前清参加过抗法战争,后为北洋军阀陆军上将的丁槐出殡,送葬之人挤满大街,当灵柩抬至大街时红军已进入县城,送葬队伍如鸟兽散。县长董广材没想到红军会如此神速,吓得脚瘫手软,仓惶逃命,出北门时,几次都爬不上马背,身边的几个卫兵把他扶上马,才狼狈逃跑。县常备队分守四门城楼,红军骤至,惊恐万状,四处奔逃,枪弹和装具忙不及收拣,尽被红军缴获。

红军遗物——帆布包

红军遗物——皮包

红军到鹤庆前,尽管反动派大搞什么鸣锣传话,说“共匪窜鹤,所有民众,一律不准招待,违者严加惩办。”但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是徒劳的,红军用实际行动使广大群众“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红军路过鹤庆的许多村寨,都有欢迎的群众。在金墩乡桃树河村,白族农民张汉池、张子坚、张如山等在路上设茶水站,还煮了稀饭,慰劳红军。上曲罗邑的赵辉斗、赵绍州、赵庆昌等白族农民,组织了民间洞经乐队到桃树河、柏树庙演奏传统的洞经古乐欢迎红军。沿途群众,还到路边给红军送水送烟送干粮。县城南门外至城内的太玄坊,许多群众在家门口恭敬地摆上香案,贴了标语,欢迎红军的到来。在商会当杂役的杨寿山,听说红军来了,举着红旗与群众一道,跑到南门外的南头塘欢迎接红军。平时为伪县政府鸣锣传话的“施乡约”,红军进城时,沿街一面敲锣一面高喊:“欢迎红军,家家照常开门卖货,公买公卖,不准抬高市价。”红二、六军团就是这样在各族人民的欢迎声中经过鹤庆的。

猜你喜欢

墓碑战士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书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跟踪导练(二)5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