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川古镇州城的红色记忆

2016-12-24

云南画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庄标语红军

宾川古镇州城的红色记忆

宾川州城南熏桥——红军长征过宾川时曾在这里发生过激烈战斗

红二、六军团1936年4月19日抵达宾川,20日攻克了宾川县城州城,4月22日经炼洞、鸡坪关出宾川,共历时4天3夜,途经85个自然村寨、街坊,行程180多华里。

留存下来的珍贵红军标语

书写在革命先辈李璠故居西北楼阁墙上的“打倒卖国的南京政府!红二政宣”这幅标语,还完整保留至今。

李璠,字斐如,宾川周官营人,举人李荫华之子。在长征过草地时英勇牺牲。在长征之前,李璠受中共云南临时省委的派遣,又到个旧、晋宁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李璠回到宾川。此时,李璠的堂兄李燕石任宾川县高等小学校长,李璠经常到学校接近进步学生谈论社会政治问题,对宾川进步学生后来投奔革命起了很大的影响。

如今这座造型独特的李璠故居正在装修,很快就要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长征博物馆。进入这座小院的圆形的大门,曾经古戏台的精美雕琢在杂草中熠熠生辉。进入主院,正前方的照壁上,仿画着“毛主席去安源”的壁画,据当地人说,这是当时在这里居住的小学老师所绘画的,如今还保存完好。在主院旁边的小院墙壁上,红军当年留下的用蓝色颜料书写的标语仍清晰可见。这是我们在这次红军采访中所见到的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标语印记,可知非常珍贵。坐在院落中间,斑驳的地面和天井围合出的蔚蓝天空之间,想象着曾经在这里的地下党穿梭往来,在阁楼上读书的莘莘学子传出的革命口号,都和此时此刻宁静的景象大相径庭。不过,历史就是一条长河,每一个节点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而我们此刻也只能尽量去想象,去回味了。

宾川红军村墙上的革命标语

攻克宾川老县城州城

红军精神代代传扬

今天,宾川县的州城已经不再作为宾川的行政中心,而当年这座古城正是因为是宾川的县政府所在地而经历了一场和红军之间的战争。

如今在州城古城门外的南熏桥已经成了老人们聊天晒太阳的场所,这样一座悠然自得的古典风雨桥,很难想象,这里当年经历过一场怎样的生死劫难。

宾川国民党当局在红军到来前一个多月就成立了“宾川县防共保安委员会”,组成了1000多人的城防队,并向民间强征硬调了近万名民工,在城墙外挖护城壕,并沿城墙根栽了近4米宽的仙人掌等杂刺,设置障碍。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洞用土基堵死,把州城附近村里的楼梯也收进了城等措施。1936年4月20日拂晓,红十二团派出了一名团参谋长为谈判代表带领五名战士,经过南门外的南薰桥,来到了南门与南薰桥之间的月牙城,向城墙上的守敌喊话,叫县长出来谈判,解决红军和平过城问题。团参谋长的话音还未落,城防队便公然打死红军谈判代表,战斗就此打响。攻城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到中午,整整激战了六个多小时,多次进攻都没有取得新的进展。攻城部队稍事休息,又重新统一了战斗部署,下午四点钟左右,又发起了新的攻城战斗,最终红军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取得了全面胜利。

宾川县留存至今的毛主席去安源画坊

宾川州城

在战斗过程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关键,可以说是奠定了红军胜利的基础。在第一次攻城失败的时候,有几个战士建议用炮轰,贺龙果断的说:“城里大都是老百姓,怎能用炮轰”。而正是因为红军这种爱民护民的精神,决定了他们的成功。

据党史记载,红军攻克宾川县城后,处决了县警察局长吴绍伯,县参议长赵现清和为非作歹的法警、政警及清丈官员24人。释放了50余名文职官员和勤杂工,贺龙还亲自和比较开明的县副参议长褚美轩谈话并将其释放。打开监狱,救出了40多名受害者。红军每到一个村寨,都狠狠打击当地欺压贫苦百姓的土豪劣绅,对那些作恶多端、为富不仁,民愤较大的恶霸,进行坚决镇压,没收其财产,分给穷苦百姓。同时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劳苦群众。

红军的所作所为打动了宾川的当地百姓。270多名宾川子弟追随红军北上抗日,12岁的李文斌,就是这270多个宾川青少年参加红军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红二军团中年纪最小的红军。

如今的州城,仍遗留下了很多古老的印记。在一座被红军当成卫生院的小院子里,一座中式小阁楼里有一个西洋式的旋转楼梯。当地人说,这是西洋传教士所留下的独特建筑风格。州城的重檐八角亭钟鼓楼仍在发挥着地标性建筑的功能。在钟鼓楼边,我们奇迹般的发现了日晕,金黄色的光圈笼罩在楼顶,更为我们这次的寻访之旅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红色旅游新思路幻化军民鱼水情

在大理宾川风景秀丽的海稍水库东岸,依山傍水坐落着一座白族村落,新庄村。这里是宾川特色名吃海稍鱼的发源地。海稍鱼顾名思义来自于海稍水库,采用宾川本地水源和本地鱼,肉质鲜嫩,口感绝佳。所以海稍鱼也成为宾川最负盛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来到新庄村,村社街道干净整洁,特色白族民居错落层叠在半山坡上,不远处就可以看到海稍水库上泛着波光。仔细看看房屋墙壁上的标语,“红军”“长征”等字眼随处可见。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远处传来队伍口号,一队四五十岁的农妇身穿红军制服,昂首挺胸大步前进。这是他们为了一场联欢会而特意准备的出场仪式。据了解,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套红军制服。为什么这里会对红军有那么深的感情呢?原来1936年红六军团在萧客、王震率领下,于4月19日攻占盐丰县县城后进入祥云,4月21日从祥云米甸经小松坡、观音箐,到达宾川乔甸新庄村,并在村里驻留了一夜。这样的“一夜情”,让新庄村和红军的情节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新庄村的一座宅院已经改成了红军博物馆,因为这里就是当年红军驻留了一晚的地方,现在二楼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当时红军留下的标语。红军博物馆里还原了当时红军驻留时的格局,以及当时他们留下的铁锅等用具。村里人说,虽然这座红军博物馆可以说是全国同类博物馆中最小的一座,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村里有这样一座博物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如今新庄村的村民们唱得朗朗上口的是红歌,红军舞蹈也跳得一流,而这些特点也让新庄村逐渐被外人所知晓。很多游人慕名而来,除了品尝一道正宗的海稍鱼以外,还要体验一下这别具一格的红色风情。

宾川海稍新庄村处处留存红色记忆

猜你喜欢

新庄标语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老庄尾盘拔高股价的确认技巧
最牛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