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6-12-23杨学林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插图兴趣小学语文

杨学林

摘 要: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许多色彩鲜艳、活泼生动的插图,不仅形象直观,而且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在教学实践中,巧用插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兴趣;思维

现行的新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插图甚丰,且图色彩鲜明、线条简洁,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因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生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巧用插图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就会激活探究的思维,满怀热情,废寝忘食的想去了解和掌握这一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中,观察更加敏锐,记忆更加深刻。可见,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是关键所在。而小学生具有喜欢色彩鲜艳,美丽的事物,这能够学生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效果。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富有童趣,并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比文字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联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借助这些形象生动的插图激起学生问课文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去阅读语文,寻求答案。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并没有直接从课文入手,而是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并根据插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小壁虎借尾巴,小鱼、老牛、燕子他们说了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他们到底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它在想什么呢?”“小壁虎到底向谁借到了尾巴?”这一连串的问题,结合栩栩如生的插图,能够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想象和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带着想象、好奇和想知道答案的急切心理,能够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巧用插图帮助理解

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和享受,而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可以说,是课文的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巧妙使用这些插图,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的意思。

例如《荷花》这一课文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景:“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有的……有的……。”如果知识单纯的文字,对小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出来的,而通过观察插图,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文字所描述的美景,同时,对“挨挨挤挤”“饱胀”等词的理解,也更加鲜活。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帮助理解,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师生都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巧用插图拓展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如此的重要,课本的插图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课堂,一幅小小的插图成为了我们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和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载体。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0课《西门豹》一课,写了西门豹到邺的地方巧妙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的故事。学完课文后,教师仍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河伯要娶媳妇这一天,西门豹来漳河惩处巫婆和官绅时,如果官绅向西门豹行贿,会发生什么故事?”“如果西门豹迟来一步,故事又会是怎样?”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一个个精彩、离奇的故事也便诞生了。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一课,写了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一个瓶子,可瓶口小,瓶子的水不多,它想办法放进小石子,乌鸦喝着了水的事。学完课文后,教师仍然借助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乌鸦还能用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图上还有哪些东西能帮助乌鸦喝到水?学生的答案多样:用大石块旁边的水草叶当吸管用也能喝到瓶子里的水;乌鸦还可以用自己身上的羽毛伸进瓶口蘸到水,慢慢地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多得。

四、巧用插图练说

很多课文都是要求学生能复述的,课文中图文一致性高的插图就能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台阶。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时,利用故事里所配的六幅插图让学生练习复述,图里清楚地画着一年四季小熊和爸爸去森林里准备砍树但都没舍得,最后小动物们飞来感谢。因为是低年级段,所以出示插图后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说,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经过这样的分步指导,引导学生细致看图,回忆课文内容,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就不难了。面对高段学生,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和关键字,让学生练一练复述的技巧。

五、巧用插图引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而且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很多,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放到文章中设身处地去想等,然而有很多学生思维并不开阔,不一定能按老师的思路想开去。在这种情况下,插图就可助一臂之力。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中的插图。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司马光没有慌”和“小朋友都慌了”的动作和表情,启发想象: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其他小朋友怎么叫?怎样喊?司马光怎样砸缸?通过观察静态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填充”故事的过程,也就体会到了司马光“遇事勇敢沉着、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也懂得了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材课本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我们在探索多种新式教学方式的时候,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课堂教学效率、课文氛围营造而背离课本。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原本的价值。教材中的插图是服务于语文教学的,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合理运用课文插图。

猜你喜欢

插图兴趣小学语文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