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中实物符号的“隐喻”功能

2016-12-23冯菲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扁担隐喻符号

摘 要:影视制作最大的魅力往往在于通过声画组接传递情感。但并非每一位受众都能完全接收到电影制作者的意图。专业者通过光线、构图、色彩等电影要素分析电影,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感知则是停留在电影中直接可感的“实物符号”上。所以,为了更好地被受众认可和接受,电影创作者往往通过反复出现的“实物符号”的“隐喻”功能来表达电影主题。

关键词:符号;隐喻;楼;扁担;

作者简介:冯菲(1991-),女,汉族,湖北荆州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电影符号学诞生。它用结构语言的方法来研究分析影视作品的结构,认为电影的本质并非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电影创作者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1]一部电影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创作者将画面、声音、光线等电影元素进行有效的编码,表达人物情感或情节意义;受众接收电影信息,并调动大脑中的认知储备,对电影进行解码,获取“观后感”。但受到受教育水平、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较为隐秘的专业符号并不能被所有受众感知,受众更容易接受“实物符号”带给人们的直观“隐喻”。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艺术的创作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而这种公认的“程式”,在今天看来,就是电影中最能被普遍受众接受和认可的实物符号系统。

《万箭穿心》这部影片是根据湖北知名作家方方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以90年代的武汉老工业区汉口为地理布景,讲述了下岗女工、汉正街小贩在入住新房后的悲惨遭遇。[2]李宝莉年轻时美貌能干,但性格泼辣。让丈夫马学武每天生活在压抑之中。为了排解生活苦闷,马学武与同厂的打字员周芬成了秘密情人。李宝莉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打电话报警,导致马学武和打字员在旅馆被抓。丈夫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跳江自尽。为了小宝的成长,李宝莉忍辱负重做“扁担”供小宝读书。但是儿子小宝不能原谅母亲对父亲造成的伤害,大学毕业后毅然与母亲断绝关系。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得鲜亮动人,虽然是悲剧,却能让人感受到苦难生活里绽放的乐观。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实物符号“隐喻”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宿命难违”的味道。

《万箭穿心》中实物符号之一——“楼”。电影名称——《万箭穿心》一语双关。本是指李宝莉家买了风水极差,是“万箭穿心”格局的楼房。却在开始就隐喻着李宝莉一家接下来的人生将全是无法开解的苦难。影片中“楼房”外景出现过多次,每一次出现都映照着李宝莉不同的心境。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楼房全景是在李宝莉一家搬新家时,这个时候的楼房是从下而上仰拍的,暗示着李宝莉一家脱离了小破屋,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楼房的色彩并不明亮,也预示着往后新家的生活可能并不如人意;第二次是在李宝莉抓到老公马学武出轨后出现的像牢房一样的阴暗楼房全景,映照着李宝莉昏暗煎熬的内心。第三次楼房外景出现时已是十年后,与前两次不同,这时的楼房有了明亮的色调,这个时候虽然李宝莉生活艰苦,但是她和建建走在了一起,暗示着失去了丈夫的李宝莉内心的喜悦。这是影片中“楼房”唯一一次显现出较为明亮的色彩,之后的两次出现都像是昏暗甚至漆黑的“监狱”。分别是长大之后的小宝要跟李宝莉断绝母子关系时和片尾李宝莉从小宝中得知马学武的真正死因时。“万箭穿心楼”贯穿了整部影片,让人感慨“宿命”的无奈。

《万箭穿心》中实物符号之二——“扁担”。“扁担”的首要意义便是“负担、重任”。与“万箭穿心楼”一样。“扁担”也是贯穿了整部影片,时刻提醒着观众片中人物的生活状况。“扁担”第一次出现是李宝莉闺蜜——小景出场。在小景开车进入汉正街寻找李宝莉时,街上的“扁担”时不时挡住了小景的路,小景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了小景优越的生活条件。“扁担”第二次出现是李宝莉一直照顾的穷苦人——何嫂出场。卖袜子的李宝莉照顾何嫂生意,不仅通过“扁担”交代了何嫂穷苦人的身份,还刻画了李宝莉善良的内心。第三次“扁担”出现时,依然是何嫂背在身上,何嫂告诉李宝莉自己准备先回老家找点别的事儿做,等冬季换季有货了再回来。这些话让观众感受到了何嫂的生活艰难。同时何嫂也告诉李宝莉建建被抓的信息,意思就是以后的“保护伞”没有了。第四次“扁担”出现时是李宝莉丧夫之后,生活的重任让李宝莉不得不辞去轻松但工资太低的工作,跟着何嫂做起了“女扁担”。李宝莉对何嫂说“我得一个人把家里撑起来”。拿起扁担的那一刻,观众看到了一个坚强、有责任心的李宝莉。接着,李宝莉出工回家之后,床边竖着的“扁担”也在暗示着这份工作的艰辛。十年后,“扁担”正式成为了整部影片的“主符号”。十年后的第一幕就是李宝莉背着“扁担”,穿着土黄色的衣服,行走在大街上,形容憔悴,与路人身上的鲜亮形成对比。“扁担”再一次提醒着观众李宝莉这十年来所受的苦。一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李宝莉被小宝赶出家门,她拿起挑了十几年的“扁担”挑起自己简陋的行李离开家,让人不由得对小宝的不孝心生气愤,为李宝莉感到悲哀的同时也生出如释重负的感觉,李宝莉的“扁担”以后挑起的只有自己的生活,也许会轻松很多。

《万箭穿心》中实物符号之三——“门”。“门”的开与关分别有不同的深意。“门开”往往象征打开心扉、重燃希望之意。而“门关”则表示拒绝、不接受、隔阂。在《万箭穿心》这部影片中,“门”往往是关着的或者正在被关。照应人物内心的同时也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影片中第一次“门”的特写是马学武在外面与周芬、邢大姐吃完饭后回家,李宝莉开了门,马学武进门。这一开一进显示出李宝莉对马学武是欢迎的,但是马学武却笑脸全无。门关上,门上的图案像牢房上的栅栏定格,隐喻了马学武的心境——“回家就像住进了牢房。”夫妻之间出现了隔阂。后来,马学武的老娘来了,李宝莉把马学武拉进卧室大骂。两人在屋里吵,老娘和小宝在门外听。老娘眼中的“一门之隔”,刻画了老娘内心的悲伤与不安,同时也显示出了李宝莉与老人之间的生疏。后来老娘叫出马学武,李宝莉跟着出门,关了一下门,门没关上,打开了一条裂缝,预示着生活中的裂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李宝莉与儿子小宝的关系也是由“门”来刻画。影片中,李宝莉每次推开小宝的门,都是半开,说的每次都是同一句话——“作业写完了没?”而且不到几秒钟,们都会被关上。关门的人刚开始是李宝莉自己,后来变成了儿子小宝。说明母子之间的感情也在一点点消磨殆尽。

《万箭穿心》中实物符号之四——“自行车”。《万箭穿心》中的“自行车”作为一个重要的实物符号,主要有两层隐喻:第一层是通过马学武骑自行车的前后状态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转折。影片前面马学武做工厂主任时意气风发,骑着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时脸上带笑,动作轻快,私会情人时也是满面春风。但后来经历出轨被抓、下岗等一系列变故与打击之后的马学武再骑车时,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动作也显得僵硬优柔;第二层隐喻更多的体现在家庭地位的转换上。在上世纪90年代,如果家里拥有一辆“自行车”,也象征着这家的家庭情况算是中等偏上,而使用“自行车”的人也自然是家里的“话语权掌控者”。通过电影前半部分可以看出,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马学武虽然在家饱受李宝莉的谩骂,但依然是家中实质上的“话语权掌控者”,所以他才会主动说出要跟李宝莉离婚的话。但自从马学武偷情被抓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变化。李宝莉去工厂领马学武出来的时候,“自行车”在李宝莉手中,李宝莉推着“自行车”走在前面,马学武低着头走在后面,暗示着马学武的生活主动权彻底丧失。

除了以上四种贯穿整部影片的实物符号之外,《万箭穿心》中还存在着很多实物符号,比如“烟”、“烟花”、“镜子”等。这些实物符号总是适时出现,为受众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助力。这些实物符号的组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并不完美但却坚强勇敢的平凡武汉女人的形象,让我们在爱与恨的世俗生活中触摸内心的脆弱和复杂。

电影中实物符号的隐喻性是普遍存在的。[3]每一个实物符号都有其独特的隐喻含义和魅力。这些符号经过电影创作者的有效编码,传递出导演赋予其中的思想情感,而受众只有积极调动已有的认知储备,充分挖掘每一个实物符号背后的“隐喻”意义,才能对整部影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细腻情感的正确感知。从而理解电影本身以及其背后的丰富意蕴。

参考文献:

[1]齐隆壬.电影符号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15-18.

[2]陈文洁.方方《万箭穿心》中的苦难叙事分析[J].广西技术学院学报,1998,(3):167-173..

[3]孙坤赫.浅析符号学在电影中的隐喻意义[J].大众文艺,2016,(1):200.

猜你喜欢

扁担隐喻符号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学符号,比多少
金扁担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符号的由来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