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6-12-23彭小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系统化输液静脉

彭小洁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 江苏 常州, 213300)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彭小洁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 江苏 常州, 213300)

急诊静脉输液; 系统化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院急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同时也是一种高效、迅速的治疗方式,在急诊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为临床评价指标,比较了常规护理干预和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效果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69岁,平均(48.36±4.62)岁,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肺炎7例、支气管炎5例、肠炎4例、其他疾病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70岁,平均(48.45±4.54)岁,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10例、肺炎6例、支气管炎5例、肠炎5例、其他疾病4例。2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人员接到输液通知后,应将患者带入输液室,为患者安排好床位或座位,简单介绍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如果静脉输液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2]。如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出现情绪变化或身体不适,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和对症干预工作,同时认真耐心地解决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

1.2.2 实验组: 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进行干预。① 输液前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将患者带入输液室,为患者安排好床位或座位,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将患者安置到床位或座位上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如患者数量较多,应安排患者有序等候,让患者和家属在等候区休息,并选派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和管理[3]。如患者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以便静脉输液治疗能够顺利开展;如患者病情过重,应开辟绿色通道,立刻给予输液治疗,并向其他等待患者说明,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在静脉输液前,护理人员应以待诊患者的数量、病情轻重等因素作为评估标准,通知患者等待的时长;对于排号偏后的患者,可告知其先安排其他检查或治疗项目,在其输液10 min前进行电话或短信通知[4]。② 输液中的护理干预。为患者进行穿刺操作时,护理人员可通过语言交流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心情放松,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可使用语言鼓励、糖果奖励等方式来消除抵触情绪,而后快速精准穿刺,缩短患儿的疼痛时间。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病情需求、药物要求为参考标准,合理调整静脉输液滴速,并为患者选择合适体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护理人员在离开患者之前应叮嘱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一旦出现掉针、回血等情况,要及时呼叫护理人员处理[5]。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应该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巡查,以掌握患者的输液情况,及时处理意外,如发现患者欲言又止,护理人员应该主动询问,为患者解决问题。③ 输液后的护理干预。在患者输液即将结束的2 min内,护理人员应陪护在患者身边,以加强患者的安全感。药液滴注完成后,及时为患者拔去针头,并教会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嘱患者待出血停止后再离开输液室。如患者在输液治疗结束后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即可离开输液室。在患者离开前,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整理并携带好个人物品,并与患者道别,嘱其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1.3 评价指标

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临床评价指标,比较2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急诊静脉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严重回血、输液外渗、针头脱落、针头堵塞等[6]。护理满意度采用匿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分别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7]。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病情相对紧急,但因护患双方接触时间短,如护理人员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医院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应将提高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从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3个方面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将护患沟通作为工作重点,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合理排序,缩短病情危急患者的等待时间,并合理安排患者的座位或床位,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舒适度。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提高穿刺操作水平,最好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恐惧感。在输液过程中,合理调整滴速,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对于腼腆、害羞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积极解决问题。输液后,护理人员则应持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在患者离开前友善道别,树立好热心服务、关心患者的形象。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静脉输液患者在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将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输液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宓莹燕, 黄莺, 王彩霞. 零钢针输液对普外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1): 1523-1524.

[2] 华润.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 61-62, 65.

[3] 陈小武, 梁莉, 王爱丽.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1): 144-145, 147.

[4] 王高洁, 孙媛媛, 谷照敏. 构建肿瘤化疗患儿行外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的收效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8): 2779-2781.

[5] 刘蓉. 系统化护理管理对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 29(15): 1885-1887.

[6] 罗三妹. 门急诊静脉输液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7): 975-977.

[7] 孟藜藜, 李芹, 徐炜炜. 前馈控制在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6): 89-90.

2016-10-10

R 472.2

A

1672-2353(2016)24-151-02

10.7619/jcmp.201624057

猜你喜欢

系统化输液静脉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