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返乡“村官”的承诺——株洲市天元区栗雨街道高塘社区党委书记罗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纪实

2016-12-23发自湖南株洲

清风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罗平村官集体经济

文/图_本刊记者(发自湖南株洲)

一位返乡“村官”的承诺——株洲市天元区栗雨街道高塘社区党委书记罗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纪实

文/图_本刊记者(发自湖南株洲)

罗平

“10年前,我带着一种责任和乡情,回村担任书记。人生历程,交汇相融,熔铸成我坚定的人生信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乡亲!”这是2016年6月30日,湖南株洲天元区栗雨街道高塘社区党委书记罗平在市委礼堂做事迹报告时的一段话。罗平说,他是饱含深情说出这番话的,深情之中,有他对家乡浓浓的爱,更有他返乡担任“村官”以来奋斗的总结与回顾。

起誓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2016年,是株洲市天元区栗雨街道高塘社区党委书记罗平回乡担任村官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的高塘村是该市有名的贫困落后村。那时,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的只是常年亏空、债台高垒的集体债务,有的只是各项考核指标排在全镇末名的旧摊子。

当时,甚至有人笑称村干部是开“皮包公司”的,因为他们不管天晴下雨,总是满身是泥地骑着那辆“饱受煎熬”的摩托车走家串户,车子后面永远捆绑着那个“历经沧桑”的仿造皮包。2007年春节,罗平回乡探亲访友时,当见到乡亲们那一张张老实憨厚而又熟悉的面孔对着他点头微笑,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捧着有些受潮的花生来招待他,尤其是听到乡亲们那种低落的语气和无奈的心声时,他内心有了颤动。

也因为这次内心的颤动,罗平坚定了要回乡创业、彻底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决心。适逢湖南省统战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号召,罗平瞒着家人召集一批与他在外共同打拼的同村发小,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十分惊讶的决定:将自己的产业全部交给职业化团队负责经营管理,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身于家乡建设。就这样,他怀揣着一帮好友赞助他用于偿还集体债务的数十万资金,开启了他的“村官”之路。

千真万确,罗平还对高塘社区的全体党员和乡亲立过誓:“高塘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扎根不走人!”这是他刚回到家乡担任高塘社区党委书记时,在第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面对近百名党员和代表立下的誓言。罗平的起誓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对高塘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使然。“我知道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我给予了厚望,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我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如果我没有毅力和决心那肯定是不行的。”这是罗平返乡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时许下的承诺。

经过仔细考察,罗平认为,要让高塘社区彻底转变原有状态,必须在几个方面“转过弯来”,首先就是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要转过弯来。2007年5月,罗平回乡解决好办公场地问题后,在他就任的第一次支村“两委”班子会议上,为了打消班子成员“受排挤、被淘汰”的思想顾虑,转变“让位荐贤、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提出了“只换思想不换人”的工作原则,并逐步树立了“党员亮身份、支部亮形象、党委亮正气”的“三亮”理念。这样一来,不仅完全扭转了班子成员、党员骨干的思想观念,更增强了这支基层骨干队伍的服务意识,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寻找适合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与此同时,怎么让村民的思想转过弯来,也是罗平重点考虑的问题,他还对对村集体和村民立过誓,要在这些方面“转”过来:村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村民变股民、集体转国有。一份资料显示,十多年前,高塘村在当时的马家河镇,农民人均收入排在下游,集体经济负债十几万。基础实在太差,要富起来谈何容易。面对这样的“穷摊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他们村什么时候能富起来、出路在哪儿。通过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他逐渐地意识到,农村要想致富,就得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有适合自己的创收项目。

2008年,高塘村迎来了株洲市率先试行“征转分离”政策的发展机遇。罗平认为,要想改变现状、冲出困境,就必须拿出先行先试、独立潮头的胆识和魄力,于是他作出大胆的决定,组建一个集团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并提出“村集体经济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经营理念。虽然理念很好,但在当时随之而来的阻力也很大。广大村民对此经营理念认识很模糊、感觉很新鲜,不理解、不支持,总认为自己的血汗钱拽在自己口袋里或者放在银行里要靠谱些。

“那段时间,为了做好村民的工作,也为了争取发展机遇,我几乎天天都处于跑来跑去的状态。”罗平说,为了取得信任,他白天到上级单位“化缘”跑项目资金,晚上便到群众家中“攀亲”做思想工作。“老罗”罗正强是一名有威望的老党员,但一开始是在这个事情上思想总是“转不过弯”来,认为罗平在搞集资,在乱来。为了说服“老罗”,他先后14次登门拜访,使“老罗”的观念转变过来。

也正是有了德高望重的“老罗”的支持,全村人才放下疑虑,跟着他主动参股。随后,以社区集体经济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湖南新高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在一片担忧和质疑声中正式挂牌成立。在公司成立的当天,他又立下誓言:要开创具有他们高塘特色的“村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村民变股民、集体转国有”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仅用6年多时间,新高集团便实现了从一个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具有行业优势、产值过亿元的多元化企业集团。社区集体经济已经涉及园林绿化、生态旅游、土石方机械化、商品混凝土等多个经济领域,年生产总值达2.68亿元,居民股东平均每年各项红(福)利分配达16%。

让村民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是罗平和其他村支两委干部考虑的另一件大事。2009年8月18日,在喜庆的鞭炮声中,“新高塘”安置小区一期交房,60余户失地农民领到了盼望已久的新房钥匙。在交房仪式上,他带着满满的诚心,告诉全体村民:让大家从此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如今已有325户居民住进了“新高塘”安置小区。

安置小区建好了,农家生活习性却难以改变。每当看到宽敞道路上随处是烟蒂、槟榔渣,绿化带中夹杂着塑料袋、纸片,房前屋后堆满生活垃圾时,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心酸。但是,他们又不能去责怪居民,因为他们习惯成自然,难以一朝一夕改变。为此,他亲自组建了一支小区保洁队伍,每天与保洁员一道在小区内捡垃圾,居民走到哪他们跟到哪,居民丢到哪他们捡到哪,垃圾桶满了,他们就去清运。

通过两个月的“垃圾清运”,让小区的邻里感受到他们与他们一道在保护他们的家园,维护身边的秩序。久而久之,居民被他们的行为感动了,生活习惯逐步改变,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后来,家住小区的65岁退休教师罗斌峰自告奋勇地担当起小区保洁员,为家家户户宣讲“两型”理念,并自发组织成立了一支由10余名老同志组成的治安环境监督队伍,共同维护幸福家园。

不仅如此,他们还相继出台了一项项惠民利民的福利和政策:每亩农田三年800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励基金;60周岁以上的居民每月享受20斤大米、3斤食用油的生活福利,春节1900余名居民人人5斤肉、5斤鱼的节日物资;每年100万元的文化、体育基金,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的爱心救济……这一桩桩、一件件暖在群众心中的实事好事,让他感受到,只要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居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十年汗水和艰辛的付出值!

为了让从村民(居民)尽快脱贫致富,罗平付出了太多。不少熟悉、了解罗平的人都知道,他有不到凌晨两点不休息的“陋习”。周末陪父母、参加家长会、节假日旅游等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十分奢侈和遥不可及的。那些年,为了征转分离、发展集体经济,他和他的团队不知有多少个通宵达旦地登门入户。2010年10月,为了集体企业投资一个株洲本土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他们连续六天六夜没有回家,累了就趴桌打盹、困了就抹药提神。2012年9月,连续工作几个日夜后,赴长沙参加一个项目的洽谈。

洽谈之后,和同事们在停车场交流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黑、头昏地旋、随后便失去知觉。当他醒来时,已躺在了湘雅附二的病床上,晕倒时的事情毫无印象。医生告诉他这属于体能消耗过度、睡眠严重不足、精神高度紧张所造成的短暂晕阙……

十年来,罗平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高塘这块生他育他的土地上。父母、家人多次劝导他要注意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但罗平说,社区2000多居民在看着他,祈盼着他,我不能放慢脚步,更不能有丝毫地停歇。“我只有将原本应该给家人的爱、时间和精力分出来给社区、给居民,也只有舍小家顾大家,才能实现当初我对居民们的郑重承诺!”

猜你喜欢

罗平村官集体经济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唱村官
回到“罗平”
探秘罗平生物群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个性“村官”都特立独行?——不,他们有诸多相同品质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罗平记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