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2016-12-22王蕊

艺术与设计 2016年3期
关键词:贾科梅萨特美术馆

王蕊

他被称作现代主义精神的化身,影响东西方的“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他是全球艺术市场最高纪录的创作者之一,半个世纪,却创造了250件经典的不朽名作。他是谁?他是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Giacometti),极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现代雕塑家、画家、素描家及诗人。2010年初,贾科梅蒂著名雕塑作品之一《行走的人》(1960)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65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当时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

2016年恰逢贾科梅蒂逝世50周年之际,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等全球顶级美术馆都将陆续举行贾科梅蒂的重要大型纪念展览和活动。今年三月,中国观众可以在上海的余德耀美术馆一睹贾科梅蒂的250件作品,体验融汇知识与情感的自由与力量。此次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在中国的首次回顾展在中法两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以及全球顶级策展人的精心策划下登陆上海西岸的余德耀美术馆,是这一轮全球纪念热潮中的重要一站,亦是亚洲的唯一一站。

对战后人类心理和20世纪人文精神的精致刻画的《行走的人》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不朽名作,对于贾柯梅蒂而言,站立和行走是一个生物个体存在的标志。贾科梅蒂深深影响了战后现代艺术的发展,给众多东西方艺术家带去启迪和灵感,因此被称作“艺术家中的艺术家”,当然也对诸多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以及对现代主义的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始人余德耀先生在谈及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时说到:“他似乎在前行,对抗所有不幸,无所畏惧,迈向未知的领域。《行走的人》传达给我的正是这行动中广阔的自由。”

二战后,社会经济萧条,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心空虚,充满恐惧,贾科梅蒂的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视觉和哲学思维,他抓住外部世界能感觉到的转瞬即逝之物,完整地反映人类形象的需要。火柴棍儿似的人物形象代表了被战火焦灼了的平凡百姓,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和可怕后果。贾科梅蒂不断缩小雕塑形状的规模和体积,使其变得瘦小、单薄,而雕塑形象也日益多变。他受到幻觉真实的推动和刺激,雕塑中反映出来的人类形象更接近于从远处观察时所见的人的真实样子。

生于瑞士的贾科梅蒂,14岁就开始了第一件雕塑作品的创作:18岁他到瑞士日内瓦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师从埃斯托佩,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进一步的个人创作;两三年后,他又来到了意大利学习绘画,激发了对古典艺术的兴趣。1922年,他来到巴黎,在雕塑家布德尔身边学习,同时也继续着在博物馆的写生和临摹。

贾科梅蒂起初受立体主义理论的影响,表现出对大洋洲土著雕刻的浓厚兴趣。他所创作的《纪念头像》就是在模仿喀利多尼亚岛上的巨人头像。1925-35的10年间,他逐渐受超现实主义影响,《匙型女人》(1927)是以现成品加工的方式创作而成的。而1932年创作的《手被一个指头抓住》,是一个有机械装置的活动雕塑。贾科梅蒂超现实主义阶段最优秀、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早晨四点钟的宫殿》和《手捧空虚》。1935年以后,贾科梅蒂与超现实主义者决裂,转向现实主义。

1938年贾科梅蒂因一次偶然事故卧床休息,期间,他对艺术创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二战期间,他留在瑞士,开始根据记忆创作,在人物和半身像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战后,在巴黎,他继续这种创作风格,其具象的雕塑、绘画中出现的形同鬼魅的、拉伸延长的形体仿佛是饱受战争折磨的新欧洲人道主义的象征。

贾科梅蒂的雕塑与著名剧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者一一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与前法国文化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烈马尔罗(AndreMalraux)两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贾科梅蒂一生的现代艺术成就,在当今世界上有着如此之大的影响,包括在现代美术史论上和当代美学上,以及他的实验超前性认识论方面,大大得益于这两位文学泰斗的青睐。萨特和马尔罗两人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世人推广贾科梅蒂的人道主义艺术。贾科梅蒂所追求的艺术含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几乎与萨特的剧本同出一辙。他借藉了萨特的关于人生存的“空无概念”,推导出艺术形而上的外在表现。其作品也受到了萨特的热烈赞誉。其作品将单纯的人类形象与侵蚀人性的空间整合起来。正如萨特所言,为其形象披上空间的尘沙,贾科梅蒂的作品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现代人的焦虑和被剥夺了的传统的慰藉。

贾科梅蒂曾在上世界40年代末对马尔罗说:在好似布满劫难后创伤的雕塑外表上,背后掩藏的是人类工业社会带来的沉重的悲观及焦虑。而马尔罗对此的回应是:人类文明的异化所铸就的自身悲剧命运,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孤独感所引发的。因此,马尔罗和萨特异常兴奋地赞许贾科梅蒂刀镌之下的这些纤细麻竿似的既“丑”又“怪”的金属生灵。它们成了萨特“存在与虚无”概念的形象立体、可视的展示,表现人们对不合理的理性世界所作出得无奈反抗。贾科梅蒂大量的实验性的作品,因为契入了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使得他的实验效果更加成熟。他以一个哲人的智慧,站在社会的最底层,以无产阶级的小人物形象造就他的大众艺术。贾柯梅蒂确立了独特的现代主义雕塑语言,以其对开放空间结构的探索确立了独特的现代主义雕塑语言。年轻时他曾经是一个优秀的超现实主义雕塑家,为了将他亲眼所见的东西完全表现出来,贾柯梅蒂以近十年的隐居生活,苦心孤诣地探索着人物,他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实验。无论单人像或是群像,贾柯梅蒂独特的火柴棍儿似的人物展示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他们孱弱无助,但却直着腰板向前行走,尽管他们历经伤残,甚至怀疑生活,但却依旧苦苦挣扎,坚强地走下去。他的雕塑形象几乎已被作为现代人孤独感的完美写照。

贾科梅蒂的大部分绘画作品是1947年后画的,与其雕塑品如出一辙,画布上的人类形象也是拥有狭长的身体、瘦弱的躯干。他们依旧是直立的、正在打招呼或大步行走的样子。保持动态的人物形象似乎带有一种目的,想要向世人宣泄着自己内心的力量。往往瘦弱的人,却并非拥有一颗柔弱的内心。要科梅蒂画中的人物被置于一间巨大的、空荡的、洞穴般的房间里,他只使用暖灰色、黑色、褐色和奶白色这样的色彩,而他的绘画基本上是用画笔作的素描画,当然,他也创作石板画,其主题和构思同其油画、素描都很接近。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作初衷和最终意义都是一样的,它来自平凡的生活和平常的经历,渴望能带给人类轰轰烈烈的炙热刺激和影响,它渴望叫醒沉睡中的人民,唤醒人内心的斗志和力量。而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做到,贾科梅蒂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不只是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表达了小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因为他用小人物的强大内心力量,足足震动了整个强大的人类。

猜你喜欢

贾科梅萨特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中外研究综述
贾科梅蒂的雕塑世界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论贾科梅蒂的具象艺术与超越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