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培养思辨能力的路径

2016-12-22肖沙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思维能力

肖沙娜

思辨也就是思考与辨析,更严格地讲,就是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英文中的批判(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考。在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理念,从充满思辨智慧的《柏拉图对话集》到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直至近代的黑格尔、罗素等哲学家的批判思想,可谓源远流长。社会学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这种思辨精神孕育了西方的哲学与科学。

在今天,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教育过程中也十分强调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始终贯串着致力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 在如今中国的新课改中,虽然也突出了语文对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通过各地中考中被阅卷者认可的满分作文中,仍然可以发现考生思维上存在的观点片面、思维浅薄、逻辑混乱等特征,学生思辨能力的欠缺从中可见一斑。

一、思辨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首先,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其历史文化原因。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体系中,强调“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因此,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书本是神圣的,教师的权威也是不可侵犯的。虽然今天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对这些思想需要辩证继承的态度,然而保持教师的权威性与课本的权威性更利于课堂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种便利之举。因此,虽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多年,现实中思想一元化教育却普遍存在。

其次,中学语文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不高也导致了在课堂中使实施思辨式教学存在困难。要实施思辨式教学,教师要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而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多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加上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致使知识储备不完善而影响课堂的思辨教学。

另外,考核方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从中考的阅读理解题看,主题上多与感恩、励志、歌颂相关,作文题材也多属于这一类,而需要采用思辨式回答的社会性问题较少。阅读理解通常是采用标准化答案的方式给分,而作文题目往往是出题者已经预设了考生所应站的立场。所有这些,都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功利化非思辨教与学的方式。而欧美国家抽象性议论式的中学语文考核,则注重对考生客观辩证的理性思维和成人价值观念的考量。

二、中学语文课培养思辨能力的路径

要想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赖于社会价值环境的改善、教育目标与考核体制上改革以及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理念及方法的革新。从学校教师的角度上,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丰富知识储备,鼓励思辨行为。教师的知识含量与对学生思辨行为的态度呈现着正相关,相比之下,高中、大学教师比小学初中教师更倾向于鼓励学生的思辨行为。而同为初中语文教师,博学的教师的课堂往往更加开放,而不注重知识更新的教师则更喜欢用填鸭式教学。可见,知识储备本身会促使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营造轻松平等的氛围,诱导学生思考。

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是促进思辨行为的关键因素,应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授课模式,而应让学生平等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但也要摒弃以往教师预设立场的提问,致使所有的学生参与都是为教师自己引出正确答案服务,导致学生对参与行为的厌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还是在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必须摒弃教师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将教师从真理代言人的角色转换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创新思辨培养方法。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多数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会形成定式,将学生从定式思维中拖出不是仅仅靠鼓励思辨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授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对比、批判、联想、反思等。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多维度的学习目标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决定了学生理解和判断问题的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思维能力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