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让孩子的语言更丰富——童谣与低年级教学

2016-12-22李学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734000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童谣汉语拼音绿色

李学鹏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734000)

童谣,让孩子的语言更丰富——童谣与低年级教学

李学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734000)

摘要:童谣是在儿童之间传唱的口耳相传的文学艺术,它形式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给人以轻松活泼、趣味无穷的感觉,说唱起来顺口、合拍、动听,是孩子们学习、游戏、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效工具。在开展《农村小学开发“绿色童谣”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我们将绿色童谣与低年级教学进行整合,采用课堂教学与生动形象的绿色童谣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体验到了“说唱童谣,学好语文”的快乐,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语言。

关键词:绿色童谣小学低年级教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 9132.2016.02.054

童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儿童文化的重要内容。幸福童年离不开对健康向上的童谣的吟唱,因为,对吟诵、唱歌的喜爱与对童谣的迷恋是儿童的天性,而且,好的童谣更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滋养他们精神的食粮。童谣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将抽象的道德内容具体化,将深奥的科学道理有趣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童谣是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最好的阅读教材,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让学生从小接触绿色童谣,不仅可以使他们了解我国的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增强爱国情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想象力。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案例,谈谈童谣在教学中丰富孩子语言的一点体会。

一、童谣与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提升语文素养,学好汉语拼音是关键。但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汉语拼音本身比较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让无趣变有趣。所以我们尝试利用绿色童谣结合教材和生活、学习的实际,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我在汉语拼音教学时,将所学字母都编成一句一句有趣的童谣,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我利用童谣“哥哥有只小白鸽,弟弟有只小蝌蚪。小白鸽,小蝌蚪,飞飞飞,游游游,哥哥弟弟乐呵呵。”展开教学,通过对童谣有节奏的说唱和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母的发音熟记于心,学得轻松而有实效。

借助于童谣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真是“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除了利用童谣让学生识记拼音外,我还利用童谣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反复运用,使学生熟练掌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色童谣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二、童谣与识字教学

由于汉字读音复杂、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记难写,给儿童的识记和书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便于儿童吟唱的短歌,对于辅助儿童教育,增进儿童快乐学习很有帮助,尤其对识字有困难和智力一般学生,童谣就更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识字教学课时,我抓住童谣中的动词进行教学。例如:讲到课文《操场上》中“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在律动的同时做出相应的跳、拔、拍的动作,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形声字形旁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创编新的句子“打球跑步踢足球、跳绳跳远扔沙包……”

识字教学中,学生对形近字的分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有些生字字型复杂,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学生往往张冠李戴。而儿歌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形,强化了识字效果。

例如,有这样的一首童谣:“顺水漂,随风飘。目光一瞥那是瞟,蠢猪酣睡猛长膘。”学生读了童谣后就很容易地记住了飘、漂、膘、瞟这几个字的读音和字义。

三、童谣与文本的结合

培养小学生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让他们能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低年级的小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句式也非常有限,在利用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时常常不够明晰、准确、完整,书面语言的发展也刚刚起步。童谣的语言简洁精练、优美而富有诗情画意,一般的文学作品是难以与之媲美的。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但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鉴赏和品味了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诗情画意美,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对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的童谣,没有过长的句子,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变得乐于接受。

例如,文本《哪座房子最漂亮》: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四、童谣与课外阅读

平常的课堂,孩子接触到的童谣很少,而生活中的童谣远比课堂上来得多。例如:民间童谣《小花猫》:“小花猫,蹦蹦跳,蹲在洞前喵喵叫。小老鼠,不见了,躲在洞里睡大觉。小花猫,性子急,想捉老鼠捉不起。”;童话故事“小老鼠,偷油吃,上灯台,下不来……”等都不是课堂上学到的,因此,教师应格外注意引导和保证学生阅读童谣的时间和空间。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有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上开展了“每天读说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把课外搜集到的好童谣读背给学生听。发言按座位顺序轮流,有时也可以抽签、课前报名和课堂举手决定。评议以鼓励为主,在评中渗透要求,让学生没有思想压力,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地去说,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积累了语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些名言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总之,充分利用童谣,只要教师们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就会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其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都有一定期的帮助。但愿这朵校园亚文化奇葩——童谣,在校园开得更加灿烂多姿。

参考文献:

[1]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6).

[2]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3(12).

(责编齐真)

猜你喜欢

童谣汉语拼音绿色
绿色低碳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