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之旅

2016-12-21林语堂

焦点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条哥伦布灵性

林语堂

传说作为天使的化身,鸟儿在飞过战争和苦难的尘世上空时,会用喙啄下自身的羽毛,以此安抚那些受难的凡人。因此越是羽翼不整的鸟儿,却是拯救苍生越多的天使。当我们像鸟儿一样展翅一段旅程,路途的不凡和行走的艰辛更能磨练我们对远方的渴望,因为这一路,无关远近,只为信仰。

哥伦布曾否在美洲登陆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最重要的是哥伦布会去探索,且有过探险旅程中一切的兴奋、焦虑和欢喜。如果麦哲伦选取一条更长、更迂回的不同路线来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各人必然有各人不同的路。我清楚知道,今日到印度去,搭乘喷射飞机是简单得多的方法;你可以快一点到达。但我怀疑如果你搭乘喷射机到达得救,更迅速、更正确地认识上帝,对你会有多大的益处。

我确知有许多基督徒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探索。他们在摇篮里的时候,便已找到这位基督教的上帝,而且像亚伯拉罕之妻一样,把这位上帝携带到他们所去的一切地方,最后他们进入坟墓时,这一位神也和他们同在一起。宗教有时太舒服了,而且已近乎自满自足。这一类的宗教,好像一具家具或财产,你可以把它带走,且无论你到什么地方旅行,都可以携它同行;在近代较粗鲁的美式英文中,就有所谓人可以“得到宗教”或“出卖宗教”那句话。我相信许多教会都宁愿把宗教放入手提箱里出卖。那箱子是紧密的,这样,推着它周游各地便方便得多。这是一种获得宗教的舒服而容易的方法。但我怀疑这种宗教的价值。我获得宗教走的是一条难路,而我以为这是唯一的路;我觉得没有任何其他的路是更妥当的。因为宗教自始至终是个人面对那个令人震惊的天,是一件他和上帝之间的事;它是一种从个人内心生发出来的东西,不能由任何人来“给与”。

宗教是一株最好在田野中生长的花,那些在盆中或温室里生长的,容易变色或变得脆弱。因此这必然是一个个人经验的故事,故事中一切值得提及的,必然要以个人的探讨、以个人瞬间的怀疑、瞬间的领悟,及所获得的启示为基础。它绝非一次平易无奇的发现之旅,而是一次灵性上充满震惊与遇险的旅程。这其中常有些类似雅各布在梦中与上帝搏斗的故事,因为对真理的寻求很少是一种愉快的航行;常有类似使哥伦布船上水手们震恐的风暴、船难及令人困惑的罗盘偏差;常有疑惑、踌躇、叛变及渴望回航的威胁。我曾航过可咒诅的地狱之火的雪拉恶礁及法利赛党、文士,及有组织信仰该亚法派的涡流。我是终于通过了,但费了不少手脚。

很奇怪,在这件关于宗教的事情上,每一个人都似乎认为他所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真理。在演说中要求通过美国联邦宪法的富兰克林说:“因此我越老,我越容易怀疑我自己对别人的批评。”可能有许多人想给我们一种“装在箱子里的拯救”,许多人想保护我们免于异端的诱惑。这种对于我们个人得救的焦虑,是完全值得赞赏的。但另一方面,在这种“装在箱子里”的拯救中,人们却容易在我们的信仰上,加上过重的负担。这就是所谓教条及灵性上的独断主义;而我所反对的是那种灵性上的独断主义,多于那些个别的、特殊的教条。这种过度的保护及信仰的负担,可能压扁了许多青年人的心。

猜你喜欢

教条哥伦布灵性
哥伦布与明朝灭亡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和哥伦布一起去航海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
哥伦布与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