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氏古籍孤本中的吴地故事

2016-12-21徐温杰姚月明

现代苏州 2016年28期
关键词:潘氏书画苏州

文 徐温杰 姚月明

潘氏古籍孤本中的吴地故事

文 徐温杰 姚月明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系苏州状元潘世恩从弟潘世璜所编

近日在温老先生家偶见宣统三年(辛亥闰六月)潘氏(苏州状元潘世恩)后裔潘敦先、潘眭先二兄弟重印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一书。温老先生现年96岁,解放前曾在苏州察院场附近开办“大众”书店,据苏州地方志记载,当时的营业额在苏州私营书店中排名第二(第一是“文学山房”书店),“大众”书店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时并入苏州新华书店。温老先生曾师从颜文樑先生在苏州美专学习美术绘画,一生爱好书画和收藏古籍善本。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系苏州状元潘世恩从弟潘世璜所编。潘世璜与潘世恩、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潘世璜乡试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乾隆六十年(1795),中乙卯恩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改任户部主事。后补户部浙江司兼云南司行走。新近开放的潘氏故居“状元府”(苏州钮家巷)和 “过云楼”( 乐桥),在介绍潘家史料中也提及此书。

清代江南私人书画鉴藏风气盛行,各类私家著录从清初至清末不下四十种,这些著录均秉承《贞观公私画录》的著述传统,使得作为绘画史籍之一的著录,体例更趋完备,内容更为精致。精于艺术鉴赏且富于收藏的苏州潘氏家族亦有多种书画著录存世,这其中潘奕隽的《三松堂书画记》、潘世璜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堪称代表之作。是清代介绍存世书画鉴赏方面的名著。宣统三年(辛亥闰六月)潘世璜后裔潘敦先、潘眭先二兄弟根据潘世璜著录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重印了《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一书。书中除了保留咸丰五年七月三日编印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中,有潘遵祁所题书跋1页和原文31页外,新增的内容主要有:(1)叶昌炽先生题写的书名1页。叶昌炽先生是晚清金石家,文献目录学家,收藏大家,苏州名人。他应潘敦先、潘眭先的请求,为宣统三年重印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题写书名,一方面说明他十分看重该书,另一方面也是对潘家后裔能够坚持不懈地传承吴地文化的一种鼓励。(2)著名画家羽卿所绘的“三松居士小像”(潘奕隽) 、“理斋先生小像”(潘世璜)、“西圃先生小像”(潘遵祁),都是潘家前辈,作为重印插图编入其中,可见后辈对前人的尊重和爱戴。(3)潘氏后裔潘敦先、潘眭先的书跋2页。主要介绍了编辑此书的后记。内容是:此录始于嘉庆甲子,迄道光乙丑凡二十五年。粤乱中家藏诸珍,皆散失殆尽。小子生晚,仅在邓尉侍游得见杨逃禅四梅花卷,钱唐戴文节公绘图张之,并题句云:“搜得名绘阁藏之,更种梅花好护持。数得空香本无迹,天闲万马是吾师。”盖先大夫既成香雪草堂,复筑四梅阁以度是卷。此外继公血书出华厳经,先大夫于兵燹后偏加搜访,几无知者。嗣在残梵夹中捡获之,并重付装治,仍归龙寿山房为生祖妣增福果。从后记的字里行间不仅可见,兄弟二人在潘家书画、古籍等多次失而复得后,能够重印此书的喜悦与艰辛,更反映了当时吴地文人对书画爱好的深厚感情。

书上60多处“注解”,字迹端正、清楚可辨,实乃

从木刻工艺印刷的3帧小像来看,景物线条清晰,人物形态逼真

此书可贵之处在于:(1)从潘氏后裔潘敦先、潘眭先亲笔“注解”,最后一页原句“眭先字季孺,西圃第四子(1871-1964)”的时间看,已到解放后的六十年代,此时二位老人已到九十多高龄耄耋之年,为了后人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几十年坚持用蝇头小楷,在书上完成60多处“注解”,且字迹端正、清楚可辨,实乃亘古未有,难能可贵。(2)温老先生所藏的带有的亲笔“注解”的《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一书,不仅潘家也没有保存下来,就是在收藏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孤本,堪称绝本。(3)苏州在修复“状元府”、“过云楼”等一大批历史遗产过程中,亟需这样的原始文化遗产来佐证历史。(4)此书系木刻版印刷,全书共35页(含3帧插图),线订1册。从木刻工艺印刷的3帧小像来看,景物线条清晰,人物形态逼真,堪称精美绝伦。

现摘录部分“注解”原文,供读者评鉴。(1)第8页后半页第9行:沈树镛(1822-1864)字筠初,川沙人,咸丰已未(1859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富收藏,又宝董室。(2)第13页后半页第2行:此伯恭,即是宜兴陈伯淮之养子崇本,官至副宪。三松老人自辑年谱,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七十七岁,七月商人陈崇本伯恭携示所藏圣教序,玉石谷太行山色卷,董香光长卷索题,又示张东海草书诗卷。(3)第17页后半页第7行和第18页前半页第4行:东莊图二十四幅,王梦楼跋谓:“此石翁动心骇魄之作,荟萃唐宋人菁华,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详见鸟程庞莱臣虚斋名画录卷十一,葉三九一四七。(4)第28页前半页第8行:金之先号鹊泉吴县香雪海人,少为木工,善於画,嘗为寓吴门缪松心進士家,松心精於赏鉴,家藏李营丘半幅,及诸元明人画极多,皆铭临摹,咄咄逼人,亦奇士也。见钱泳海溪(1789-1844)履園丛话卷十一下。每一处“注解”,都清晰地标明了书中人物或书画作品的来龙去脉,为后人更好地了解江南文人墨客,研究古代书画,传承吴地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潘氏书画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吃西餐更容易患肠炎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小小书画廓
同根同祖 两岸一家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