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匠心

2016-12-20张雪芮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木工匠人匠心

张雪芮

近期,一部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网上走红,该片讲述了一群“貌似普通却身怀绝技”的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故事。而它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片中每件古老的文物背后,都伫立着一个个鲜活的现代匠人: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文物修复师,用几近绝迹的手工活儿,让文物起死回生,重焕光华。

他们用流水一样柔和流畅的动作,用火炬般灼热的目光,用天空般舒朗澹泊的心境,诠释了专注与执着的“匠人精神”,也让观者从“慢节奏”中收获到对生命的感悟。而我,也由此深深感受到传承与发扬匠人精神的重要性。

所谓匠人精神,是内心的从容与平静,是摈弃浮躁的执着与坚守,是对事业的热爱,更是一种责任。记得大艺术家齐白石先生有一方印叫“大匠之门”,这是老先生为了不忘自己木工出身的经历而刻制的。当时老人在京城刚刚落脚,以鬻印为生,人家看不起他的木工出身,说他刻的印不行,只不过是个匠人,但老人却引以为自豪。正因为他木工出身的匠人经历,给他的篆刻和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让他终成一代大师。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的大师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在别人看不见的进步里,收获了所谓创造给予不了的快乐,作为匠人的快乐!这,更是一种信仰。

匠人,首先要找到内心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一步步实现所有的素净与坚持。匠人其实也在“逐利”,只不过这个利是自己内心的坚守,是本心的欢喜,是文明的传承。只有把纯粹、专注的心安放在最自然的状态,使它成为信仰,坚定地朝着它走,才可坚持一生,超越自我,要坚信,一切伟大,都是渺小的积累与幻化。

要有一流的心性,才会有一流的技术。正如李宗盛所说“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的”。匠人对于工作,虽固执、缓慢,但背后隐含的却是专注,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这既是匠人的本色,也是匠人穷尽一生坚持的信念。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在“三十条匠人须知”中阐释了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他说他不是在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而他提出的“守——破——离”这一理念,尤其使人深思,即“守护”师傅的传授形式,然后“打破”这个形式,自己加以应用后,“离开”师傅传授的形式,开创自己的新境界,进而继承和发展。这意味着一个合格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突破传统藩篱的同时,更要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管世事沉浮,只有按下心府的躁动,才可成就匠心,独具匠心。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与思考。目前中国企业对所谓“精益生产”已经耳熟能详,在优化企业流程时却忽视了精益的“灵魂”——工匠精神。在我们一味高呼创新的同时,是否忘记了承旧的重要性?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沉沉匠心与现代科学系统相结合,才能结出进步之果。要坚信,不忘本,本立而道生。“匠人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智慧,只有充分传承,才能尽其利促进社会稳步发展。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应是在始终坚持匠人精神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愿我们人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尽力做到极致,传承“工匠精神”,撑起“中国脊梁”;愿自此一生,做一个善修心性,掌握技艺的法匠;愿匠人精神常伴左右,常驻心中,永不背离。如果要问匠人精神的精髓是什么,我想俞敏洪老师的那一句“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就足以说明了。

(作者单位:成都二十中)

猜你喜欢

木工匠人匠心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把麻烦挂在树上
老艺人的匠心
黄木工
黄木工
青年匠人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