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有钱的人也很小气?

2016-12-20张文君

中外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电话卡买票有钱人

张文君

一、有钱的人也小气

有钱人小气的例子,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见。明明在这一桌里他最富有,每次吃完饭该付钱的时候,他却故意低下头去系鞋带……不仅一次如此,而是次次如此。那么,为什么有钱人也很小气呢?最近在看到一篇文章解释有钱人为什么小气,作者用的是机会成本的分析视角。作者举例认为,同样是一百块钱,对于有钱人来说,由于他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因此能够创造的价值比没钱人更多。也就是说,一百块钱对于有钱人来说,浪费的话会有更大的机会成本。

我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虽然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想有钱人面对要不要浪费一百块钱的时候,大多是心里不会去盘算这一百块钱的机会成本的。何况,根据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即使这一百块钱让有钱人能够创造出比没钱人更多的价值,但是创造的这些价值不见得会给有钱人带来多大的效用。因为有钱人会说,“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

那么,为什么有钱人也小气?我认为,可以用行为金融学里“心理账户”的理论来解释。关于“心理账户”,有一个经典案例。是这么说的:假如你要去看一场演出,花100元买了一张票。当你到剧院的时候发现票丢了。你愿意再付100元买一张票吗?实验表明,大多数人选择不愿意。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如你原来没有买票,到了剧院的时候掏出100元正准备买票的时候,发现昨天买的价值100元的电话卡丢了,这时候你还愿意买票吗?实验表明,大部分人还是照样买的。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票还是电话卡,总之是丢失了价值1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为什么大多数人在丢了票后不愿意再花100元买一张票,而同样丢了100元的电话卡仍然愿意买票?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纳曼将之归因为心理账户的局部组织。可以将看戏剧视为一个交易,用买票的成本去交换看戏剧的经历,买第二张票会增加看戏剧的成本,可能大到超出人们的接受程度。相反,丢掉的电话卡没有被列入戏剧的成本账户,丢掉电话卡仅仅使人没有原来那么富有。

心理账户是经济金融领域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账户,分别是经济学账户和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投资与消费决策。在心理账户里,对每一块钱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根据来源与去处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与此相反,在经济学账户里,每一块钱是完全替代的,而不管这一块钱是怎么来的和怎么花的。心理账户有三种情形,一是将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账户中,不能相互填补;二是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三是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围绕开头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有钱人也小气?”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了:因为他把不同的钱放到不同的心理账户去了,即使他在股市里面每天面对自己的账户几万元的浮盈浮亏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去菜场里仍然会为了几毛钱跟卖菜的大妈争吵得面红耳赤。拿他们的话说,这叫做:“这事,一码归一码。”

二、心理账户与股票投资

2007年那波牛市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过一条新闻。大意是说一个小伙子在2003年的时候在股市里投资了30万,后因斗殴,被判有期徒刑,蹲了几年监狱。出狱后,他打开账户一看,自己的股票市值已经由30万变成了300万。很多人过来给他道喜,他难过地说:“如果能把这300万换来前几年的自由,我宁愿自己一贫如洗。”这则旧闻可以有很多种解读的版本。让人不胜唏嘘的同时,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假如。假如他不进监狱,一直盯着这30万炒股,一定会频繁交易,最后即使能盈利,也不可能有300万这么多。

类似的现象有不少。经常能够听见股市上一些中小投资者有这样的抱怨:“真是见鬼了,我手上一支股票赚了一千块,想想能赚钱也可以了。所以把它卖了,调仓到手上目前还在亏损的另一支股票上。结果卖了的股票翻了好几番,亏损的股票‘跌跌不休。看到卖了的那支涨成那样,我不敢再追。于是只好补亏损的那支,结果越补越亏。”我们是不是发现身边的中小投资者,甚至包括我们自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相反,一些趋势投资者,买了股票后不管,等旅游回来后,发现自己账面上的市值翻了好几番。虽然这个大道理,很多老百姓都懂,也知道频繁交易不对。但是,为什么我们又老犯这样的错误呢?

大多数不是很成功的中小投资者,都是运用的心理账户进行交易。他们把自己手上的每一支股票都设立了一个心理账户,然后潜意识里要求自己每一支股票(每个心理账户)都必须是盈利的。由于存在损失厌恶,他们对于盈利多少不是很在乎。但是对于亏损多少却是十分敏感。于是出现了上面例子里说的那样,不停地调仓,但结果是不停地离开了股票的主升浪——虽然从表面上来说,最终的结果是每一支股票的交易都是盈利的。那么成功的投资者是什么样的呢?曾经跟一个业内人士有过交流,他说,他发现成功的投资者,十次交易有九次失败的,只有一次交易是成功的。但是,恰恰仅有的这次成功足以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原理很简单,他们算的不是心理账户的收益,而是经济账户的收益。每当手上握的股票不对,股价快跌近成本位的时候马上卖掉,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一旦手上的股票进入主升浪,他不是天天预测什么时候到顶,而是坚持持有,以逸待劳。最终通过“右侧交易”,让自己获得巨额收益。于是,从结果来看,成功的投资者,他的每一支个股(心理账户)看来不是盈利的,但是他的所有股票的总收益(经济学账户)却是巨额收益。看似他们很懒,事实上他们是算对了账。

猜你喜欢

电话卡买票有钱人
『有钱人』迷惑行为大赏
为什么日本有钱人开的都是很一般的车
家庭服务卡
瞬间
有钱人的想法不一样
12年收藏电话卡7万张
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