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员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态度及激励机制研究

2016-12-20赵伯锐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馆员态度图书馆

赵伯锐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态度及激励机制研究

赵伯锐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

本文介绍了移动图书馆在高校的应用状况,以TAM比较读者与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分析馆员消极态度的根源,并采用IDT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员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积极性的对策。

智能移动设备;移动图书馆;图书馆馆员

信息技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经济与文化,智能移动设备正是信息技术的新希望,并颠覆了很多传统产业。图书馆也毫不例外受这股科技浪潮的影响,并推出了新应用程序,即移动图书馆。中国很多有实力的高校已将图书馆作为展示科技或财力的竞技场,移动图书馆无疑是这场竞争的焦点。而图书馆管理员掌舵着移动图书馆的方向,馆员对这场革命的态度(兼容或排斥)决定着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未来。

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的图书馆馆员作为调查对象,特别关注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图书馆与馆员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笔者重点调查分析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考虑到不可能完全分开图书馆及读者的态度,因此多少会有所涉及。对于“态度”的定义,现在理论界通常认为: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认识的评价、情感感受和行动倾向。[1]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可以通过经典扎根理论的调查分析显现出来,笔者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model,TAM)及创新扩散理论(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IDT)作为指导思想。

笔者针对不同的群体做了两份问卷,分别是“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调查问卷”及“读者拥有智能移动设备和移动图书馆的使用调查表”。馆员的问卷共发出200份电子问卷,回收163份,有效问卷142份;读者的调查问卷共发出500份,其中,纸质调查表350份(回收265份,有效调查表216份),电子调查表150份(主要发送给上海财大的读者,回收84份,有效调查表61份)。

1 移动图书馆在馆员中推广及使用情况

1.1 移动图书馆介绍

馆员与读者基本上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因此移动图书馆的硬件是具备的,但个别学校移动图书馆只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例如上海财经大学使用汇文公司开发的“手机图书馆”仅限于Android及I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而广东三所高校采用超星“移动图书馆”,可以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使用。一般移动图书馆具有:短信服务、书目查询、图书预约、图书续借、新书通报、推荐阅读、公告讲座及我的图书馆等功能;有个别学校做的比较全面,如同济大学“掌上图书馆”具有打印机的状态显示,上海外国语大学“移动图书馆”有云笔记本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是电脑功能的延伸。[2]

很多图书馆界专家学者认为,将来图书馆数字化会是有限的功率、存储器及屏幕窗口小型化,无地域限制的移动网络,服务可以随时进行,并且很容易阅读、导航以及提供及时的信息。[3]相对于半智能化图书馆,图书馆的数据系统进化到智能阶段,即自动执行或部分代替馆员,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自治系统、完全智能化。更高级的智能图书馆还会引入数字化技术使馆藏文献的形态发生彻底改变,甚至包括扫描、数码照相、OCR、3D建模等多种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将来对馆员在信息、知识、情报等专业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专业协同性会更强,流通、信息咨询和情报构成大部门对外服务,而编目部门的作用将会减弱。[4]但是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图书馆还处于智能图书馆的初级阶段,这也就是笔者称之为移动图书馆的原因。

1.2 移动图书馆的应用调查

高校图书馆的部门设置各有不同,按照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有“采编、典藏、借阅、咨询、技术支持”。如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内设有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信息技术部、读者服务部、特藏部、369分馆及办公室等9个部门;广东高校也大体相同。

为了真实分析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笔者根据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接触的频率,将其分为一线馆员和二线馆员。一线馆员包括:流通部、阅览部与读者服务部等;其他的就归类为二线馆员。采用“科技接受模式”TAM模型理论设计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移动图书馆态度调查

事实上,很多高校图书馆对移动图书馆还处于推广初期,如广东财经大学处于试用期。读者知道移动图书馆的软件程序并不多。读者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情况调查表见表2。把馆员与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最先获悉途径作对比。在读者的调查表中设置“读者获悉移动图书馆的最先途径”选项,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读者从图书馆主页获得的移动图书馆信息将近占了一半,由此说明,很多读者是主动获得移动图书馆信息的,具有强烈的积极性。而馆员很多都是通过部门开会、宣传海报及宣传手册才知道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说明馆员的信息来源处于被动状态。

表2 读者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情况

表3 读者获悉移动图书馆的最先途径

2 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分析

2.1 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状况

一线与二线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积极性有一些不同,且相对于普通读者都偏低。63%学生读者在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过移动图书馆,该部分读者基本会用移动图书馆,在非学术状态时使用移动设备的频率超过了电脑。馆员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比例不到30%,其他人基本不懂如何使用;很多馆员也不会主动推广移动图书馆,即使学生问到委托借阅及查阅书本借期,馆员基本上回答:“上网自行操作”,不会特别提到使用移动图书馆操作。读者在使用移动图书馆遇到不懂的问题,很多馆员不能回答,只能将相关问题转交给熟悉操作的馆员,这表明馆员的主动性不高。

2.2 馆员之间对移动图书馆态度的差异根源

(1)一线馆员与二线馆员属于不同的群体。一线馆员有很多属于临近退休或是专业素质不高的人员,部分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还有30%馆员是合同编制,该部分人流动性较大。二线馆员以计算机相关专业、情报学或图书馆学知识结构的人员居多,男性馆员比例较高,相对于一线馆员收入较高,也更年青。

(2)工作的内容不同。一线馆员主要是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维护,如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的维护与专业咨询;二线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的电子技术利用及开发,如数字资源的维护、了解IT技术的最新动态及开发易用的图书软件等。

(3)读书习惯不同。一线馆员接触纸质书本的机率较多,看书可以随时翻阅;二线馆员接触纸质书较少,看书的地域与时间受到一定限制,多会利用移动智能设备看新闻或移动图书馆的书籍。

2.3 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积极态度的科技诉求

根据戴维斯.D的TAM理论,用户受两个认知信念支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5]学生对移动图书馆服务具有强烈的兴趣或期待其具备更大的功能,并希望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但是很多馆员没有感受到移动图书馆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仅认为移动图书馆减少了工作量,如图书馆电脑设备使用的次数、读者的排队现象、书本的借阅率等减少,以及图书馆的学术讲座、其他宣传事项的传达比以前更理想。比移动图书馆级别更高的智能化图书馆,带来的低碳图书馆和提高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等变革,很多馆员认为时间尚早。[6]

3 提升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积极性

为了使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价值最大化,笔者使用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对TAM模型进行修正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即一项创新应具备相对的便利性、兼容性、复杂性、可靠性和可感知性五个要素[7]理论构建了提高馆员关注移动图书馆的流程图。

图馆员关注移动图书馆流程模型

以此模型作为指导,设定高校馆员关注移动图书馆积极性提升的步骤。

(1)馆内宣传移动图书馆,让馆员了解和接触移动图书馆程序。很多高校与商业公司合作订购移动图书馆,比如超星、汇文及书生等都开发了移动图书馆软件,但是该类公司很少在校园进行推广,甚至只在管理层推广,普及意义不大。图书馆应当在签订合同时附加馆员培训与推广义务。管理层还应当举办移动图书馆讲座,宣讲移动智能设备带来的变革,消灭馆员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模糊概念,增加馆员的危机感。按照创新扩散理论,现在移动图书馆处于曲线上升的起跑线上,即所谓的“起飞期”初始阶段,图书馆管理层应当把握该时机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调动馆员的职场积极性。

(2)置换办公设备,让馆员使用智能移动设备工作。针对一线馆员,图书馆应购置一些办公设备,在流通大厅使用平板电脑,在工作中推广移动图书馆;让咨询部的馆员采用该类平板移动设备进行某些工作。移动智能设备便利性强,馆员可以在图书馆馆藏库流动使用,为读者提供专业指导或其他人性化服务。

(3)让馆员评估和体验移动图书馆,发现与克服技术程序的问题。移动图书馆处于一个发展期,有一些技术并不完善,就像图书馆每个库都有自己的特定服务人群,而移动图书馆建设也要适应各个库的特点,这就要求馆员使用移动图书馆时尽可能发现问题。如移动资源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进行采购,以满足日常教学和科研需要,有效配置和优化数据资源,保持移动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兴趣。实质上移动程序有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用户的参与性,只有让每一个馆员都参与到移动图书馆中,才有可能提升移动图书馆的利用率。

(4)让全部馆员熟悉与接纳移动图书馆。经过前面的三步,馆员基本上熟悉移动图书馆,最终也会接纳移动图书馆。图书馆要维持这样的工作机制,必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让制度去促进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制度化的落实,必须建立培训及考核机制。例如从其他高校、先进工作单位引进或者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馆员,并不定期派馆员去其他友馆学习交流移动图书馆的经验,从中提升整馆的科技素质。对于优秀馆员应当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工作消极的馆员也要加强培训及教育,使高校图书馆馆员成为引领图书馆发展的群体,也保证馆员综合素质与移动技术同步发展。图书馆只有整合移动图书馆资源、电脑数字资源及馆员人力资源,才会使各种资源利用最大化。

4 结语

本文尽可能用经典扎根理论的方法,及TAM模型、创新扩散模型作为指导思想来分析馆员对移动图书馆的态度,希望能够提升图书馆馆员在移动图书馆的工作积极性,为馆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供便利。如果能提高馆员积极性,最大的受益者将是读者,也将实现移动图书馆的价值资源。

[1]魏万磊,刘黎.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4):40-42.

[2]江波,覃燕梅.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1(1): 69-71,88.

[3]卢章平,等.发现服务:大学与研究机构图书馆的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20-26.

[4]王跃虎.图书馆的分类及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2):35-45.

[5]Davis F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ofuse, and 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40.

[6]Harris-Pierce Rebecca L,Yan Quan Liu.Is data curation education at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chools in North America adequate?[J].New Library World,2012(113):598-613.

[7]Rogers 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New York: TheFreePress,1995.

Research on the Attitudeof Librarians in University Library toM-Library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Zhao Bo-rui

Thisarticle introduces theapplication statusofM-library in universitiesand compares theattitudeof the readersand librarians to M-librarywith TAM.Furthermore,it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librarians'negative attitude and puts forwards some motivationmechanismswith IDTmethod.

SmartMobileDevices;M-library;Librarian

G250.76;G251.6

B

1005-8214(2016)11-0031-03

赵伯锐(1979-),男,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2016-03-24[责任编辑]刘丹

猜你喜欢

馆员态度图书馆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态度决定一切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