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的治家之宝

2016-12-19曾梦遥张弛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家规曾国藩家风

曾梦遥 张弛

摘 要:晚清重臣曾国藩,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治家上也可谓颇有一番见解。他根据祖父星冈公的教诲,总结制订出了八字家规,并要求族人严格按照这八个字执行,由此形成了为世人赞誉的曾氏家风。

关键词:曾国藩;家规;家风

中图分类号:K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88-02

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一生荣誉与恶名参半。誉者称其为是清王朝的忠臣耿将,是“中兴第一臣”;毁者称其卖国求荣,是清朝统治者的帮凶。不论赞也好,毁也罢,都是政治方面的评价,然而先人已离今百余年,我们无法将当时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渺感同身受,只能说在其位,谋其职。但是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却是为世人称颂,无一不叫绝叫好。

曾国藩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学识,他将对家族子弟的要求归结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渔、猪”。①字面意思的解释,考,即祭祀祖先;宝,在曾国藩解释为邻里和睦就是无价之宝;早,就是要早起,曾国藩强调“黎明即起”,不能贪恋床榻;扫就是要勤打扫,不仅是家中的仆人,就是作为官宦家族的主人,也要亲自将自己的卧房书桌打扫干净;书,即读书;蔬,是种菜的意思;渔是养鱼;猪是养猪。这八个字是曾国藩的治家之道的概览,是曾氏的治家之宝。概括起来应该有三层涵义:

一、敬祖睦邻——“考”“宝”

曾国藩将敬奉祖先视为第一大事,他在家书中嘱咐家人,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要恭敬,要虔诚。但凡是家中最好的器皿,都要用于祖先祭祀中,家中最好的饭食,也要优先用来祭拜祖先。在他和家人的书信往来中,家里人将他总结的八字诀列序为“书、蔬、渔、猪、早、扫、考、宝”,曾国藩的回信将顺序改作“考、宝、早、扫、书、蔬、渔、猪”,将“考”字挪至八字诀之首,由此可见曾国藩对“祭祀祖先”的重视和恭敬之心是彰显于每一处细节之中的。

曾国藩在家书中也常常提到要睦邻友好,与邻居和睦相处,善待邻居。他非常看重与邻里的关系,常常嘱托家里,如果有邻居来家里,一定要“有求必周济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要恭敬地款待,即使自己没有精力款待,也要专门去请一个人来家里款待邻居。曾国藩严格按照祖父星冈公“人待人无价之宝”的处事原则,将其作为治家之道传承于家族中,为后人传诵。

二、勤劳俭朴——“早”“扫”“蔬”“渔”“猪”

曾国藩要求家人早起,不睡懒觉。并且起床之后要开始打扫卫生。不仅家中仆人打扫,家中主人一样要进行自己房里的整顿清理。在他看来,清扫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扫尘,而且是人开始一天生活的起点,在清扫房内灰尘时,也就把早上的懒惰之气清出门外了,这有助于人的精神集中,以便于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蔬”“渔”“猪”虽然字面含义是指种菜、养鱼和养猪,但又不仅仅指这些。曾国藩的意思大概是要传承耕读之家的本色吧。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典型的农家生存建设的基本产业,像曾氏这样的官宦大家自然不会像农民家庭一样靠种菜和养猪过日子,这些产业对曾家生存问题是没有影响的。曾国藩向家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提醒家人要保存农耕本色。而他的根本目的在于这体现了他的家庭勤劳简朴、团结和睦。稼穑耕种,养鱼养猪,都是简单却劳神费力的工作,不能有哪怕一天的懈怠,这样自然就体现了曾家勤劳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而且这本就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需要全家人一起团结一致地去完成。曾府是个庞大的家族,曾国藩深知若要家庭和气协调,就需要家庭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而家庭副业发展的好坏就是家庭是否和气协调的晴雨表,也是促进家庭和谐的助推器。其实,曾国藩这种耕读传家的思想受祖父星冈公的影响很大。在他的心目中,祖父可谓其为人处事治家的模范榜样。在曾国藩点翰林后,星冈公告诫家人道:我们家以耕种为本。宽一(曾国藩的乳名)做了翰林,以后他要走的路还长,不要用家里的琐事打扰他,让他一心一意做事。可见曾国藩的祖父是一个见识深远的人,也正因为他的这番嘱托,曾国藩做官十多年从未因为家事劳心过。

曾国藩的勤俭节约的治家处世之道还体现在他对家人吃穿用度的经济限制上。有人就说他太“抠门”。他在咸丰十一年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道“又寄银百五十两,合前寄之百金,均为大女儿于归之用”。曾国藩的女儿出嫁,嫁妆只有二百两银子,实属节俭。以至于后来曾国藩的九弟都觉得实在是太寒蝉了,自己补加了四百两银子作为侄女的嫁妆。曾国藩规定了家中的家具只可求实用,不能求奢华。穿衣方面,他要求子女的衣服不能过于华丽,包括他自己“忝为将向,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②曾国藩自己说到“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③他这样做其实并不是抠门,相反,这正体现了曾国藩优于庸常之人的眼光,正因为他这样的家风家教,才使得曾氏一族长盛不衰。其实历史上像曾氏这样的官宦大家还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的家族人员都是坐享其成,男人们整日在外游手好闲,甚至寻花问柳,吸食鸦片;女人们则穿金戴银,相互攀比。一家人都慵懒至极,更别提勤俭节约了。所以这些家庭中儿孙贤孝的不多,慢慢的就没落了。他在给四位弟弟的家书中强调“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④他要求子孙要保持耕读之家的本色,勤奋俭朴地过日子,而不能沾染半点官宦家纨绔子弟的坏习气。而曾国藩一族之所以代代有才俊也就说得通了。

三、读书有法——“书”

曾国藩有四个弟弟,三个儿子。作为一家之主,他特别重视对弟弟和儿子们的读书教育。在他的家书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与读书有关的。在此,笔者挑选了三法列出。

(一)读书要有恒而涵泳

曾国藩认为“有恒”二字不仅是求得学问的关键,也是做成大事的密钥。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戒掉浮躁的作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去做事,才可能成大事,这也是他能够成如此大事业的原因之一。他说为学譬如熬肉,要采用“猛火煮漫火温”之法。他的意思是,读书要像炖肉一样,先集中精力阅读全书概貌,再对书中各个部分细细品味,虚心涵泳,这样才能将书读通读透,从而探索到书中的奥义。咸丰八年,曾国藩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这样说道:“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⑤涵泳,就是要求读书人去反复推敲,反复琢磨,要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涵义。这也是我们当代人读书所需要学习的精神。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够安静地坐下来真正读进一本书去。如果我们像先辈所说的那样,持之以恒,虚心涵泳地读下几本书,那我们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来的呢?

(二)读书要格物而致知

这是曾国藩引用《大学》的经典来教育自己的兄弟和子孙,要求其读书要“穷究事理,躬自力行”,从而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他在给曾纪鸿的家书中也明确写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好高骛远的精英教育。然而正因为他这种踏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才成就了曾家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后辈。

(三)读书要有所选择

在曾国藩看来,读书多并不一定是把书读好了,读书精才是。在他写给曾纪泽的家书中提到了古代如韩愈柳宗元那样的大学问家,他们读的书也不过二三十种,就连曾国藩本人所喜好的书也不过十余种。也就是说,曾国藩要求子弟要会读书,不能什么书都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著书发刊是一件不能再稀松平常的事了,随便进家书店都能被琳琅满目的图书看花了眼,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读书这件事上认真地琢磨,以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书籍。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注释:

①田正平.读书·修身·治家——《曾国藩日记》阅读札记[J].教育研究,2014,12:115-125.

②柯云,曾琪.曾国藩的治家之道[J].家庭之友(爱侣),2012,01:35-36.

③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下)[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355.

④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195.

⑤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313.

⑥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246.

参考文献:

[1]田正平.读书·修身·治家——《曾国藩日记》阅读札记[J].教育研究,2014,12.

[2]柯云,曾琪.曾国藩的治家之道[J].家庭之友(爱侣),2012,01.

[3]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下)[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家规曾国藩家风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勤劳节俭传家风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伴我成长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