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6-12-19张建国徐坚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公差教学目标

张建国 徐坚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公差》课程改革的设想及实践。课程改革以课程目标的重新确立为抓手,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供其他高职院校借鉴。

关键词:公差;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53-0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简称《公差》,是高等教育中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在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都包含此课程。我校作为一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开始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其分析

原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授课学时为40学时左右,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和实验为主。我们认为原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学生感到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主要表现为:名词概念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理论深度过深,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困难。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课程教学目标不准确、不科学,背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不适应现代的职业教育。

二、科学地确立《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课程教学目标出现了问题或偏差,那么整个教学过程都将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因此,《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教学目标,科学地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大多数普通教育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主要描述为“培养学生的精度设计能力和精度测量能力”。本人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这样的叙述是不恰当的。课程教学目标应与高校的类别相关,高校的类别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都包含此课程但其教学目标也不应该完全相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截然不同,其课程教学目标必须有别于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目标还应与专业有关。专业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当然也不同,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名称相同的课程其课程目标也应有所区别。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的精度测量能力”,即“能够读懂图样中的精度标注;能够完成精度测量;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判定产品的精度是否合格。”。

三、重新选定《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选定《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考虑课程教学目标,二是考虑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正因如此,我们舍弃了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精度设计和量具选用等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知识分为过程性知识与结果性知识,某一知识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构成了过程性知识,而探究的结果构成了结果性知识。很明显,职业教育更应该重视过程性知识的传授,因为过程性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选定《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加大了过程性知识的比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最终选定的教学内容组成了7个单元:尺寸公差的识读;尺寸公差的检测;几何公差的识读;几何公差的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平键的公差及检测;螺纹的公差及检测;齿轮的公差及检测。

四、改革教学模式

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证明:填鸭式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不适合职业教育,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将成为历史。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等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主流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适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这是由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的,因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精度测量能力”,这一目标属于技能型培养目标,而技能的培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最佳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演变成只是简单而重复的公差测量技能实训,那就体现不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变得和中等职业教育一样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反复交替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全部教学过程由若干个公差检测任务组成,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就完成了公差课程的学习。每个任务的完成流程是:班级分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而定)→课前向各组布置预习任务(若干份包含公差标注的零件图),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学相关理论知识→课堂上各组组长汇报自学情况或由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根据检查情况重点答疑或重点讲解相关公差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完成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学生进行精度测量训练→各个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及结果分析→教师讲评。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了公差的测量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会了公差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为将来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基础,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五、结束语

本文认为高职《公差》课程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背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公差》的课程改革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改变而展开的,其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我院《公差》课程的教学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海滨,王庭俊.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罗杜宇,李哲林.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7.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公差教学目标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租船实务课程改革①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公差原则的分析和形位公差的计算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