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中国

2016-12-19

世界博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武馆功夫香港

1,生活。德媒:中国人似乎对微信这款“超级App”着了魔!

微信成瘾,手机软件几乎占据了全部生活。

上海坐地铁的人们没坐过站真是个奇迹:乘客们无一例外全神贯注低头盯着智能手机屏幕。中国人似乎对这款“超级App”着了魔。

《纽约时报》评论说,微信是智能手机应用中的瑞士军刀。它集WhatsApp、Skype、脸谱、优步、亚马逊等的功能于一身:免现金支付、处理银行事务、网购、打车、缴纳水电费、预约医生、买电影票……刘丁(音)是一家电商企业创始人,他说,微信的成功秘诀就是迎合了“中国人的从众心理”。

微信以一种奇怪的消费方式逐渐主导中国人的生活:餐馆里一对情侣在浪漫烛光下用餐。两人的手指都在手机上按动,相互看都不看对方。霏霏(音)常遇到这种情况,这名来自上海的营销经理说,“即使朋友见面,大家也离不开微信。谈话陷入僵局或感觉乏味时,就会刷手机。”37岁的她自称微信上瘾,“我不清楚每天会用多少次微信。每天起床,我睁开眼睛就会查微信,看看有没有新信息。”

嘟、嘟……买杯咖啡可以刷微信二维码,地铁上打发时间就买些不实用的东西,顺便把下周的牙医约好……万能的微信给中国人带来便利,同时也对7亿用户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上海商人图爱俊(音)说,“这毕竟是家商业公司,若不遵守数据保护,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是透明的。”但目前中国尚未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因为大家实在没空:正忙着刷微信呢!

2,社会。英媒:中国家长送幼儿进“CEO培训班”

望子成龙也许会导致拔苗助长。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由于家长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当下不少年仅3岁的幼童正在参加“CEO培训课程”。

据北京一家提供相关课程的早教机构的网站显示,幼童将在“未来领导”课程中学到“辨别真假朋友”、“解决与朋友之间的冲突小技巧”等内容。这些“小领导”年龄在3-6岁不等。课程长达两年,每周两次课,每年学费约为3万元。“我们教导孩子作为一个领导,在什么场合该如何表现。”一名工作人员称。

广州的家长则可以把孩子送到“Leederedu”学校参加“CEO培训班”,每年的学费为5万元。学校网站称,每周两次的课程有助于3-8岁的儿童开发“领导力”和“竞争力”。

中国东北沈阳的一家早教中心网站称,它为新生儿至6个月大的婴幼儿开设的“管理培训”课程有助于增强婴儿的“自信心”,它还为3岁以上的儿童开设了“CEO培训班”以及针对低龄儿童的“总统董事班”等。

在中国,课外教育十分受欢迎。学期内的课外班在中国也很普遍。学生每天8点上学,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而辅导班对他们而言无疑加重了负担。一些中国报道把这些“精英培训学校”称作“被美化了的保姆”,但这些机构还是大受中国家长的欢迎。

“但我真的怀疑这些课程能把孩子们教成未来领导人,因为这些孩子还太小了。3岁的小孩能干什么?我女儿连鞋怎么穿还不知道呢。”

3,社会。美媒:Papi酱带来新鲜都市视角

这种形式吸引了中国的年轻白领。

美媒称,姜逸磊是一个在自家起居室里抱怨减肥辛苦、父母唠叨的邻家女孩,她充满活力,素面朝天,养了两只猫。她也是中国人气最高的网红,人称Papi酱。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Papi酱在娱乐行业工作几年以后回到中央戏剧学院读了研究生,开始尝试一些个性化元素:电子变音、连续发布、跳切。渐渐地她有了粉丝,直到去年11月的一天,她打趣上海女性在说话时夹杂英语单词的视频爆红网络。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以其口若悬河的辛辣视频在多个平台积累了数千万粉丝。Papi酱的首次直播——长达90分钟漫无边际的脱稿闲聊在一天内的观看人次超过7400万。

报道称,Papi酱的观众以沿海城市二三十岁年轻人为主,在这些人看来,她带来了在中国喜剧里极少见的新鲜都市视角。业内人士指出,以前中国的著名喜剧演员往往是乡土气息深厚的幽默,调侃的是种地、吃大葱之类的事情,而Papi酱吸引的是白领,他们希望吐槽自己都39岁了还没结婚该怎么办等等。

这种突然窜红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尤其是对互联网内容永不满足的需求瞬息万变。

4,文化。《纽约时报》:功夫热在香港退场

学功夫曾是香港生活极重要的部分。

李小龙14岁时跟街头地痞打架总是输,于是开始学习功夫。那是1955年,当时香港有许许多多教各种流派功夫的武馆。李在一名功夫大师指导下成为国际巨星,并通过电影将功夫介绍给全世界。几十年后的今天,上演的却是龙退场。

香港的功夫文化——塑造了外国人眼里这个城市的豪迈、异域形象——正在衰落。如今香港街头变安全了,许多功夫电影里出现的黑帮犯下的谋杀案少了。另外,香港房子如今居世界最贵之列,武馆难以承受高涨的房租。

研究香港武术史的麦劲生表示,“功夫是香港民众文化和休闲生活重要部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前,工作之余人们会去武馆,在那里一起做饭、练功夫,直到夜里11点。”

随着视频游戏的兴起以及如今年轻人觉得功夫不酷的观念流行,习武人士担心功夫的未来惨淡。69岁的梁挺教咏春拳已有50年。他说:“我小时候,学功夫的人很多,但现在不了……我觉得中国武术在海外反而比在本土更受欢迎。”据国际咏春总会统计,从前的学徒在超过65个国家开设了4000家分馆,而在香港只有5家。九龙区的油麻地曾是香港的功夫中心,如今剩下的武馆已屈指可数。

在香港,很多人现在只对玩手机感兴趣。年轻人即便练武,也往往选择泰拳和柔道。反倒是中国内地,出现功夫复兴。政府将武术作为运动项目在学校推广,以培养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武馆功夫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