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挥霍国家13亿元的“奇才”

2016-12-19丁一鹤北京西城

清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光大银行奇才资本运作

文__丁一鹤(北京西城)

挥霍国家13亿元的“奇才”

文__丁一鹤(北京西城)

编者按:

看多了腐败官员行贿或者受贿的案例,人们不禁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然而,在某些角落里还隐藏着其他的非典型“腐败”问题,比如此文中的刘付臣,身为国家干部,竟然伙同其他公职人员采取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手段,挥霍掉了国家十多亿资金,其危害丝毫不亚于明目张胆的行贿受贿。翻出这则多年前的旧案,是希望大家在关注“打虎拍蝇”的同时,对隐蔽的职务犯罪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来到福尼特,定会有收获”的广告语在北京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多年以来名噪京城的北京福尼特家具城的幕后老板却是一个神秘人物,直到一个叫刘付臣的人坐在法院的被告席上,大家才知道北京福尼特家具城的“神秘老板”竟然是中国气象局风云公司下属公司部门的一个副经理,法庭内外一片咋舌。而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正是这个小小的“副经理”,竟然在短短几年里“玩掉”国家13亿元资金。

刘付臣是谁?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河北农村孩子;一个中国气象局下属公司的部门副经理;一个在短短6年时间里赤手空拳打造出十余家企业的“商界奇才”;一个玩掉13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运作大鳄;一个持有十余张身份证和三十多张手机卡,潜逃4年多仍“生财有道”的通缉要犯。刘付臣的人生可谓潮起潮落,充满戏剧性。

奔向“钱”程

刘付臣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5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这在当地农村尚属凤毛麟角。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刘付臣被分配到中国气象局工作。那时候,中国气象局机关像刘付臣这样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少,加上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单位受到非同一般的重视,没过多久就成为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

踌躇满志的刘付臣曾梦想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但是,此后这样平淡的生活转眼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日子里,比自己晚来的大学生和比自己年轻的干部一个个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而刘付臣却一直是个不起眼的小头头,而且还是个副职。

眼看自己年近40岁,仕途渺茫的刘付臣不愿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他要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业。既然仕途不通,那么只好另谋出路,在“钱途”上搏杀一番,说不定自己的“钱途”会风光无限。

中国气象局是高科技产品集中使用的单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刘付臣就意识到电脑行业很有前途,电脑不但会成为办公必需品,而且将有可能继冰箱彩电之后成为新型的家用电器。当时,中关村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如火如荼,令刘付臣热血沸腾,他决定投身电脑这个新兴行业。

1993年,刘付臣与朋友合作在中关村承包了一家小规模的电脑公司。但是,刘付臣经营的这家规模很小的电脑公司,只是在市场大潮中的一片小小树叶,电脑公司惨淡经营几个月之后就关门大吉了。然而,也正是这第一次在商海中的折戟沉沙,刺激了刘付臣敏感的商业神经,加上利益的驱使,使刘付臣从理智变得疯狂,最终异变成了一个潜藏在人们视野之外的资本大鳄。

资本运作的幕后老板

电脑公司经营失利后,刘付臣苦苦思考着自己的失败教训,发现房屋租赁行业远比卖电脑挣钱。很快,刘付臣就行动起来,以低价租入再高价转租的方式攫取了第一桶金。在经营过程中,刘付臣发现自己使用刘平的化名不如注册一家公司进行运作便利,但他既不想自己抛头露面,又想紧紧掌握着公司运作大权,于是,他以岳母的名字注册了一家公司。

刘付臣受审

1994年下半年是刘付臣事业的转机,一次去昆明的火车上,刘付臣与一名姓关的老板结识。关老板不但具有超常的商业头脑,而且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系比较多,并有自己开办公司的经验。通过与关老板的接触,刘付臣记住了一个对他极其陌生的名词“资本运作”。直到此时,刘付臣才认识到真正赚大钱的不是像他这样小打小闹地搞实业,而是“运作”资本。

这次邂逅之后,两人联系更加密切,准备联手干一番大事业。这时候的刘付臣早已不甘心仅仅当个中介人赚点小钱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能赚钱的诀窍:如果承租一块场地,改造成一个家具城,这样直接收取商户的租金,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很快,刘付臣租下了北京广播器材厂的一片空厂房,开办了北京福尼特家具城和福尼特邮币卡市场。由于关老板社会资源丰富,刘付臣请他为自己的企业跑关系、办手续,还让关老板担任福尼特工贸集团等几家企业的法人代表。作为回报,刘付臣答应出资700万元给他买一套别墅。

但关老板这个与刘付臣紧密合作的伙伴,却并不了解刘付臣的真正底细,他甚至连刘付臣的真名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叫“刘平”。至于以后公司的具体事务和刘付臣后来在“资本运作”上的大手笔,关老板更不知晓。除了按照刘付臣的要求匆匆忙忙地在一些合同、票据上签字,关老板只是代替刘付臣在台前表演的傀儡而已。

拥有如此巨大产业的刘付臣此时已经不满足于在中国气象局下属公司当一个部门副职,1994年12月初,在没办理任何离职手续的情况下,刘付臣悄然离开了气象局。

黑色资金链条

从1994年年底开始到1998年9月,刘付臣因涉嫌诈骗公款、挪用资金东窗事发,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刘付臣以他人名义共注册10多家公司。

到了1996年,刘付臣已是十余家企业的幕后老板,事业处于巅峰时期。但是,这10余家公司的经营,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不行的。怎样才能填满这些企业庞大的资金缺口?怎样维护自己打造起来的资金链条不至于断裂呢?

在经营电脑公司期间,刘付臣曾向银行贷过款,刘付臣通过业务上的往来结识了一些金融界的“知心朋友”,也对金融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他也对金融管理上的一些“幕后操作”方式极其感兴趣。

刘付臣决定先从自己熟悉的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开始。1994年,刘付臣就在小西天证券部购买过一些国债,由此他结识了营业部总经理史新纪和副总经理晏宇庆。

刘付臣出手果断,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最终金钱攻势奏效。1996年9月,史新纪和晏宇庆擅自将小西天证券部1.98亿元的国债销售款提供给刘付臣使用。但是一年之后,刘付臣的“资本运作”血本无归,根本无钱归还。

到了还款的时候,刘付臣并不慌张,他没有将自己资本运作失败的窘况告诉史新纪、晏宇庆两人,而是约他们出来“吃顿便饭”。一番推杯换盏高谈阔论之后,刘付臣亮出了自己新的“掘金计划”:由刘付臣为小西天证券部介绍客户购买国债,获取的资金用于归还刘付臣的欠款,多余的钱由刘付臣继续使用。为表示合作“诚意”,刘付臣当即允诺,高出银行规定的利息部分完全由自己支付。另外,为了使史新纪、晏宇庆两人对自己的支持表示感谢,刘付臣再额外支付给他们1.5%至2.5%的“手续费”。

看到如此丰厚的回报,史新纪、晏宇庆两人动心了,加上刘付臣表现出来的气吞山河的自信和精明,更让他们两人觉得这个计划无懈可击,从此双方开始了“愉快、友好”的合作。

从1997年3月到1998年6月,刘付臣开始疯狂地玩起他的“资本运作”。他以允诺付高息的方式,通过朋友介绍朋友等种种渠道,为小西天证券部招揽了大笔“生意”。仅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数十家大客户到小西天证券部购买了价值3.57亿元国债。

史、晏两人在和刘付臣的合作中,见刘付臣果然给证券部带来了巨大“业绩”,在佩服刘付臣资本运作的同时,立即向刘付臣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他们使用虚假账户,先后将上述国债中面值人民币790万元的国债从小西天证券部提出给刘付臣使用,另外,他们将客户认购及委托保管的大量国债用于国债回购,以此方式拆入资金共计人民币4.34亿元,其中4.19亿元交给刘付臣使用。而这些钱,刘付臣分别用于归还前期所欠的1.98亿元和支付高息等活动。

到1998年6月,小西天证券部内已没有刘付臣介绍的国债客户可用于国债回购,但刘付臣仍向史新纪、晏宇庆要求使用资金。两人研究之后,决定动用在证券营业部开户的某公司的国债存券9000万元,以国债回购方式,拆入资金1亿元,将其中8821万元借给刘付臣使用。

直到案发,刘付臣给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造成损失达人民币3亿余元。史、晏两人也因此获罪,2003年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20年。

把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有了成功“操作”小西天证券部融资的经验,刘付臣俨然把自己当作纵横商界的“金融大鳄”,此时,小西天证券部已经维持不了他的黑色资金链条,他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行长助理、光大银行北京翠微路支行筹备负责人冯军,从此,他盯上了光大银行。

1997年6月,刘付臣找到冯军“共商大计”。这次刘付臣抛出的招数与上次和史、晏二人的计策如出一辙:由刘付臣支付高息的手段,介绍客户到冯军所在的光大银行办理存款,再由冯军将这些存款挪给刘付臣使用,并由刘付臣支付高出利息部分……

与史、晏二人相比,光大银行的冯军无疑更具“魄力”。在较短的时间里,他将30多家单位和个人在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及翠微路支行的40余笔存款中的6.63亿元人民币,转到刘付臣控制的账户上。

至此,刘付臣伙同史新纪、晏宇庆、冯军,挪用资金数额已经超过11亿元。而刘付臣如此大手笔的运作,也越来越让史新纪、晏宇庆两人担心起来,毕竟刘付臣拖欠了小西天证券部的大笔资金,他们两人不停地催促刘付臣还钱。但是,刘付臣的钱除了用于支付高额利息,其余的全部进入“资本运作”,根本没有钱还给他们。最后刘付臣提出从光大银行贷款来还欠小西天证券部的巨额资金,但向光大银行贷款是需要担保的。刘付臣要求史新纪、晏宇庆两人帮忙提供担保,此时两人有苦难言,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1998年7月,史新纪、晏宇庆以小西天证券部的名义,为刘付臣在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和贷款出具虚假的国债代保管凭证、协议及保证书、承诺书等担保文件。拿着这些文件,刘付臣分别与光大银行签订了银行承兑协议和贷款合同,骗取钱款共计1.65亿元。

挪用11余亿元,诈骗1.65亿元,刘付臣的“资本运作”动用了近13亿元。这不能不令人咋舌。但是,有了银行和证券公司做后盾,刘付臣的“资本运作”手笔越来越大。

通缉犯做起了大买卖

如此大量动用资金,不可能不出问题。1998年9月,光大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发现刘付臣的巨额贷款存在担保不实的问题,随即通知刘付臣进行核实。此时,在“资本运作”中已经损失数亿元的刘付臣,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维持自己打造的黑色资金链条,立即携带20万元现金,连夜开车逃到河北石家庄,踏上了漫漫逃亡路。

刘付臣的出逃引起了光大银行的警觉,他们立即追查相关人员,冯军、史新纪、晏宇庆很快浮出水面,随着他们3人被立案审查,这个涉案13亿元的惊天大案不但惊呆了银行领导,也惊呆了警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数额最大的挪用诈骗资金案件,北京警方随即向全国发布通缉令,刘付臣随之成了通缉犯。

虽然抓捕刘付臣的通缉令已经遍布全国,但他却不安于平淡。逃到石家庄之后,刘付臣不但化名安顿下来,竟然心安理得地继续做起了生意。刘付臣先是用假身份证购买了一家酒楼,甚至还注册了一家公司进行经营。

在经营酒楼赔钱后,刘付臣故技重演,又化名向银行贷款,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河北正定一次购买了20辆帕萨特、奥迪A6等中高档轿车,出租给朋友的公司后,自己在家坐收租金。

在刘付臣潜逃的4年多时间里,公安人员的足迹踏遍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抓捕。狡猾的刘付臣其实也是坐卧不安,他不但制作了十几张假身份证随时准备使用,还先后换了几十个手机号码,以逃避公安人员的跟踪。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付臣在潜逃4年后还是进入警方视野。2003年2月,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的刘付臣潜回北京找昔日的朋友借钱,2月13日,刘付臣与朋友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家酒店吃饭时,被公安人员抓获。警方从他随身携带的行李中,竟然搜出31张不同号码的手机卡和10余张不同姓名的身份证。

在过了4年多惶恐不安的潜逃生活后,刘付臣这个昔日的“风云老总”最终没能逃脱法网。2005年3月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刘付臣涉嫌挪用资金、合同诈骗13亿元的金融犯罪大案。

面对铁证如山的指控,刘付臣这个昔日的“风云老总”,慢慢低下了头。2005年9月2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刘付臣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猜你喜欢

光大银行奇才资本运作
光大银行
光大转债可能存在的套利机会
莫扎特
区广安
江善明
自救
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资本化困局与融资模式研究
容易吗
读懂“互联网+”创新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