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如何发展子长县蚕桑产业

2016-12-18南学平

北方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蚕农桑园大户

南学平

(子长县蚕桑开发中心,陕西子长 717300)



“十三五”时期如何发展子长县蚕桑产业

南学平

(子长县蚕桑开发中心,陕西子长717300)

摘要介绍了子长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针对“十三五”时期子长县生态型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帮扶、项目扶持、副产品开发和培育职业蚕农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十三五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蚕桑产品开发职业蚕农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着眼协调发展,提出了发挥陕北自然区位优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打造陕西第二粮仓和黄土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子长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开发的决定》,每年财政列支1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草畜业为主导,棚栽、苹果、蚕桑、薯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蚕桑产业是子长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全县保有桑园面积0.38万hm2,其中良桑0.23万hm2,生态桑0.15万hm2,主要分布在涧峪岔镇、南沟岔镇和玉家湾镇,其中涧峪岔镇南家峁村被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位于南家峁村的子长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被陕西省政府列入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近多年来,受农村劳动力外流、蚕茧价格波动及蚕桑比较效益下降的影响,子长县的养蚕规模锐减,大面积桑园弃养和失管,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为迎接“十三五”新的机遇和挑战,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做大做强子长蚕桑产业,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以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促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子长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460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200万元,县级配套393万元,自筹867万元。该园区规划总面积142 hm2(2130亩),其中研发办公区2 hm2(30亩),种苗繁育基地6.67 hm2(100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33.33 hm2(2000亩),包括新建标准化桑园示范园和土地整理(1200亩)、生产道路硬化(36000 m2);老园改造53.33 hm2(800亩)、小蚕共育室800 m2、标准化养蚕大棚200座、烘茧灶1座、食用菌生产大棚50座。省现代农业园区办公室2015年5月下达园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月份追加资金200万元。2015年春,子长县政府启动了蚕桑园区基建工程计划,主要建设内容为蚕桑展厅及病虫害监测站二层,桑叶茶加工厂一层,蚕丝被加工厂一层及室外相关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595.07 m2,计划投资384.03万元。

子长县蚕桑开发中心负责蚕桑园区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全程参与了园区建设的勘察设计与前期准备工作。蚕桑园区建设遵循园林规划和生态保护相结合,蚕桑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传统特色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现代蚕业与蚕桑文化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在符合全县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园区所涉及的各个功能区的建造面积、建设内容一次性规划到位,贯穿了“现代农业强农富民”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多元化发展蚕桑产业的总体思路。园区依托光胜蚕桑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8个蚕桑专业村,初步形成了种加养、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园区建成和投入使用后,将为子长县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2.1利用好惠农惠民政策,扶持蚕农发展蚕桑生产

子长县属大陆性暖湿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1],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82.5 mm,其中6—8月份降水量占到全年的58%,年日照时数2468.9 h,雨热同季,适合桑树生长,气候条件利于生产优质蚕茧。“十三五”时期,要结合本县“三农”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对养蚕户鲜茧收购、桑园流转进行补贴,争取省、市科技推广项目以扶持养蚕大户,所有补贴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打入农民个人一卡通银行账户,巩固现有养蚕户,发展规模化养蚕大户,增强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

2.2稳固桑园面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子长县是陕西省“东桑西移”工程示范基地县之一,是陕北生态型蚕桑生产基地,栽桑建园以坡地田埂桑为主,兼具水土保持效用。“十三五”时期,要巩固现有的高标准密植桑园面积,对缺株桑园进行补植,对老桑园进行技术改造;要加快坡地桑园流转,制定桑园流转办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形式,大力推进桑园用地向养蚕大户集中,减除桑园撂荒现象;要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生态桑资源,开展桑叶养畜试验,扩大生产桑茶制品,提高桑叶资源的利用率。

2.3加大蚕桑副产品深加工力度,增加投入产出效益

蚕桑副产物利用,可增加蚕茧生产的附加值。子长县光胜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入社社员130多户,蚕丝被、蚕沙保健枕、桑枝香菇生产已初具规模,年可生产蚕丝被3000床,蚕沙保健枕5000余件,香菇30吨,年产值可达700万元。“十三五”时期,要发挥蚕桑合作社的引领作用,以蚕丝制品开发为重点,使蚕桑副产物如桑枝、蚕沙、桑果、富余桑叶变废为宝,制作桑枝香菇、蚕沙保健枕、桑果产品、生态桑叶茶等,增加入社农民的综合生产效益,使蚕农的利益最大化,让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3以培育职业蚕农为抓手,提升蚕桑生产的技术水平

3.1推进“强村大户”建设,培育规模养蚕大户

蚕茧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周期短,工序多,劳动强度大,其生产效益与棚栽作物、山地水果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推进强村大户建设,可优化蚕桑资源配置,通过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等方式,增加规模效益,有利于培育职业蚕农,壮大专业技术队伍[2]。“十三五”时期,要依托蚕桑园区重点抓好毛家河、南家峁两个基地村蚕桑大户建设,推广小蚕商品化共育、方格蔟上簇等轻简高效蚕桑生产技术,开展小蚕切桑机、电动伐条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的示范与推广,培育新型养蚕示范大户,提高生产效率和比较效益。

3.2完善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蚕农

新型职业蚕农是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懂得蚕桑专业技术,善于商业经营的农民,如蚕桑合作社的领办人、小蚕共育的负责人、养蚕大户、育苗大户、茧丝经营者等[3]。“十三五”时期,要建立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针对蚕桑生产的各类大户和经营管理者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开展蚕桑实用技术指导和网络信息教育,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媒体宣传等方式和短期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提高专业大户和农村能人的综合素质。此外,要组织开展蚕桑技术干部入户工程,包村包户,实地解决蚕桑生产遇到的新问题,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蚕桑生产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红,李德,党晓东.子长县蚕桑种植适应性气候分析[J].陕西气象,2014(1):34-36.

[2]熊晓军,刘明鲁,吴强,等.推进汉中市“强村大户”蚕桑工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北方蚕业,2014,35(1):47-50.

[3]陈爱春.石泉县新型职业蚕农培育之我见[J].北方蚕业,2013,34(2):49-51.

作者简介:南学平(1969-),男,硕士,农艺师,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蚕农桑园大户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躲雨
船祸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