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古柽柳林生死劫

2016-12-17周苇吴玉虎

中国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海省水电站

周苇+吴玉虎

2016年11月2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网站刊载了一篇名为《666株柽柳被妥善保护》的文章,文章中提到“针对羊曲水电站建成后将淹没甘蒙柽柳51.3公顷的可能,省委省政府做出要求,虽然生长在同德县巴沟乡然果村的甘蒙柽柳林不属于濒危、稀有植物,也不属于古树名木,但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对生态保护的重视,青海省将对甘蒙柽柳迁地保护。”已经持续数年的“古柽柳树王生存之战”似乎有了定论,就此画上了句号。

但随后,急转而下的剧情丝毫不输于正如火如荼中的“美国总统竞选”。古柽柳无法选择自身的命运和遭际,这片树林的存亡却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一些环保人士、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等,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和报章、杂志等媒介,对“甘蒙柽柳迁地保护”的可行性提出质疑。11月5日,澎湃新闻发表报道文章《羊曲水电站建成将致世界上最大的百年古柽柳林被淹没,专家称移植等于毁灭》;新浪、凤凰网等紧随其后,发表相关文章。

11月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青海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柽柳保护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一文,宣布停止因羊曲水电站的工程建设项目而准备进行的古柽柳林移植工作。

古柽柳可以“松一口气”了,面对残酷的生存考验,他们又一次有惊无险地得以存续,但这样的幸运还能维持多久?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用极简又富含深意的语言勾勒人类内心的善良和欲望,及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不管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发人深省。古柽柳林的价值几何?世人众说纷纭。但其实,生存还是毁灭的这个命题,之于这片树林,就是利益和责任的选择、经济力量与人类良知的较量,在过去的数年间,不断在博弈。

自然遗珍柽柳王

“这片古柽柳林是大自然侥幸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吴玉虎是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标本馆原馆长,曾多次参加或带队在青藏高原江河源头地区、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东帕米尔高原以及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进行的野外考察,他誉古柽柳为“世界柽柳之王,野生植物中的大熊猫”。

深秋时节来到这里,到处都是灰色。汹涌的黄河已变得平静而细瘦,河水无力地缓缓流淌着,河滩上裸露的黄土干燥轻薄,风吹来,扬起一阵阵混着细细沙子的“迷雾”,刺人眼球。

同德县位于九曲黄河第二曲,处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严酷的自然条件让三江源地区看起来像一个生命的禁区,但无数的动植物却把这里当成了天堂。古柽柳就生长于被崇山峻岭阻隔的同德县巴沟乡然果村黄河岸边海拔2660多米的河滩潮湿沙地上。

“胸高茎围在100厘米以上的野生古柽柳树有300多棵,植株最高达16.8米,整个林区面积约60余公顷,其中核心区就有约16公顷以上。此外,还发现了树龄在300年以上小叶杨树。”从黄土高坡上下来,灿烂的晚霞照耀着西边的天空,这片古柽柳就矗立在天地间的一片金黄中。吴玉虎说,2010年7月,他带领一干人做植物区系调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境内惊奇地发现了这片罕见的甘蒙柽柳的原始野生林地,夕阳照耀下的巨大树身让他感到意外,高原的寒风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柽柳树干遒劲,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显示着顽强倔强的生命力。

甘蒙柽柳多为灌木而较少为小乔木,且小乔木的直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高1.5~6米。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乔木植株堪称柽柳中的“树王”,单株已是罕见,况且成林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居群。所以,当吴玉虎和同事首次发现这些数人难以合抱、由灌木进化为高大乔木的古柽柳时,其惊愕程度不亚于当年植物学家发现了银杏树和鸽子树!

组图:黄河岸边罕见的甘蒙古柽柳林,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无可替代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这些野生古柽柳大树成就了4个‘世界之最,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树龄最长(约100~300年左右);胸高茎围最粗(376厘米);高度最大(16.8米);野生分布区中海拔最高(2740米以上)。还为我国的森林植被增加了一个新的野生乔木林类型——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骄傲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标本。”吴玉虎介绍。

或许正是这里高海拔、低气压、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和阶地环绕下的河湾避风而又常被洪水浸泡的小环境特点,还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为这些野生古柽柳树提供了适者生存的避难所,才造就了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柽柳之王”并幸存至今。在当今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特殊时期,这些已超过百年“高龄”的古柽柳所承载的当地数百年气候变化的信息和具备的生物学基因和特性等,都是研究生命现象和全球变化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和珍贵材料。

“这些大树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无可替代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吴玉虎惊叹,在物种、遗传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上都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是世界自然遗产,青海的名片。它可以成为三江源保护区一片标志性的景观。

吴玉虎立即将相关资料通报给了国内植物学界的一些权威。包括刘铭庭及洪德元、郑度院士在内的百余名科学工作者一致认为,这是我国植物界的重大发现。2011年,时年89岁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这样评价:这片生存在母亲河上的甘蒙柽柳古树王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值得我们骄傲,也是世界柽柳属植物史上的一个奇迹。

天平的两端:一端是水电站,一端是古柽柳林

高山深峡中,山体被劈开,灰扑扑的沉重水泥块一道道浇筑,将冷硬灌注于三江源——这个“纯净之地”。于2013年就开始建设的水电站的导流洞已经完工,泄洪洞也几近完工。而水电站坝肩正在“火热”地浇筑施工中。

2016年11月初,在羊曲水电站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羊曲水电站是青海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坝址位于兴海和贵南两县的交界处,但淹没区涉及海南州兴海、同德、贵南3个县、包括塔秀、巴沟、河卡、曲什安、唐乃亥5个乡镇和扎日干、然果、上下直德、加日亥、斗后言、中村、下村、上鹿圈、下鹿圈、加吾沟、龙曲、加确、才乃亥、大米滩、团结村15个行政村。根据水电站建设方公布的建设工期显示,2018年水库建成,蓄水下闸。水库正常蓄水位2715米,而吴玉虎等科学家所发现的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古柽柳林正在水库淹没区内,一旦蓄水,古柽柳林将受“灭顶之灾”。

“绿水青山不可复制,罕见柽柳绝无仅有。”青海省的发展战略理念是“生态立省”“宁可牺牲GDP,也要为全国人民保护好‘中华水塔”;而“生态大于天”的三江源保护区的口号是“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基于战略发展理念,这片野生古柽柳林按说应该顺理成章地保护下来。

从古柽柳林发现至今,因其价值重大,学界、媒体等对其采取保护的呼声一直不绝,政府也做出过回应。2011年两会期间,吴玉虎等科学家致信青海省政府,后经过民间组织、媒体等多方呼吁,青海省省长批示对这片古柽柳林要认真研究,促成保护;同时,九三学社青海省委、青海省农牧科教文卫委员会等分别在青海“两会”递交过提案。

但调查中,记者被告知,从2013年开始,水电站虽然因各种原因时建时停,“但羊曲水电站的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香港有棵最贵的树,树长在半山坡上,只因它老、它粗,是香港百年沧桑的活见证,为保留它,建设者就地造了一个直径十八米、深十米的大花盆容纳这棵树,再在大花盆底下盖楼,光这一下花了2389万港币。

而野生古柽柳林——这片历经干旱、洪涝,侥幸存留至今的“无价之宝”——数量可能远不止666棵,却被置于天平的一端,天平的另一端是一座修建中的水电站——羊曲水电站,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上,以经济利益为衡量标准,等待无情地宣判。

放弃一个水电站,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有限的;而放弃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遗珍”,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也无法弥补的,是对历史的犯罪。科学家们和民间组织“保护古柽柳林”的呼吁并没有改变柽柳林岌岌可危的境地。毫无悬念地,天平倾斜,古柽柳树落败了,没有成就另一片树林的传说。

不仅如此,羊曲水电站有未批先建的嫌疑。

2015年7月,青海省环境保护厅调查发现羊曲水电站项目“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因此对羊曲水电站的投资建设方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于2015年12月31日前环评审批。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2015年底并未完成环评审批,2016年6月,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对其行政处罚,罚款二十万元。

而于2016年1月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甲级资质)编制完成的羊曲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虽进行二次公示,但据调查,该报告还在修改完善阶段,并没有得到环保主管部门的批示。而导流洞、泄洪洞等水电站工程建设都需要通过环评,才能开始建设。

老树挪窝

古柽柳林的保护受到公众、民间组织、媒体等的关注;投资几十亿的水电站未批先建,骑虎难下。利益的博弈驱使一个折中的方案的诞生,“既然水电站不能移,那就让老树挪挪窝吧。”

在《666株柽柳被妥善保护》文章中,称依据2014年5月委托第三方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的调查报告“原生地大部分地段遭受泥石流和泥沙淤积危害严重,对该片甘蒙柽柳林的生长和生存极为不利,就近移植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自古清君侧,历来需要找好借口。老树挪窝,需师出有名。文章中,同时称然果村发现的古甘蒙柽柳既不属于濒危、稀有植物,也不属于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树龄且在100年以内,不属于古树名木,是一般意义上的森林资源。

“‘古柽柳林保护所希望保护的并不是甘蒙柽柳这个物种,而是这里特有的甘蒙柽柳大树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吴玉虎介绍。古柽柳林生长的地方生态脆弱,水土保持能力差,夏季遇暴雨变成洪水,冲得泥沙俱下,严酷的生态环境因子限制的结果及特化造就了其喜水、耐旱、耐寒、耐盐碱和霜冻等特性,这些“奇迹”有巨大的价值,都需要好好研究。

古柽柳已愈百年,“动一枝、牵全身”,保护措施稍不周到,已有恐其意外亡故的忧虑,何况是大张旗鼓的“挪窝”。“学界的建议是就地保护青海野生古柽柳林”,吴玉虎告诉记者。这在价值的认知方面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理论和法律层面都没有问题,操作也没有难度,关键只是人们的态度问题,特别是决策部门的态度和决心。

树还在,就一切都还来得及。

猜你喜欢

青海省水电站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伊泰普水电站仍是全球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
俄最大水电站发生事故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