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竹作画 蜀中一绝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

2016-12-17雪声

中国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竹丝渠县竹编

雪声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或许你吟诵过许多关于竹子的诗句,也欣赏过用竹子编织的器物,但是,如果你目睹了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及其样品,你或许会感叹华夏大地奇才辈出,中华文化光辉灿烂。

师傅正开始编制竹制作品。

《富春山居图》,淡雅山水、意境深远;《虢国夫人游春图》,唐朝贵妇雍容华贵、马蹄轻举缓步;《东篱赏菊图》一派山高水长,悠游闲适……

这些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图画不仅仅依靠手笔,最后居然是通过竹编演绎出来的。它们的创作者是拥有60多年竹编生涯的中国竹编字画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刘嘉峰。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四川的竹编工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一朵工艺奇葩,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四川渠县有2300年的竹编历史,刘嘉峰祖上三代都是渠县竹编匠人。刘氏竹编精选优质慈竹为原料,有的以陶瓷为胎,依胎编织而成各种瓷胎竹编花器、茶具;有的以各种书法及绘画为题材,精心编织成各种竹编字画等竹编工艺品。“以竹作画”,技艺精湛,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在我国的竹编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2008年,渠县“刘氏竹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古老的竹编艺术,如包着笋壳的竹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刘氏竹编”的产品系列:竹编茶道用具、花道用具、香道用具等各种生活用品,竹编字画、文玩等各种收藏品,将竹文化与各种文化相结合,集观赏和实用为一体,曾50余次荣获国际国内各种奖励。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四川省人民政府连续三届授予四川名牌称号,荣获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工艺美术旅游产品金奖等等。自1980年以来,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珍藏、馈赠、旅游纪念、生活实用皆可的工艺珍品。

一直生活在四川渠县的刘嘉峰自幼开始接触竹编,“小时候农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在村里到处跑着玩,那个时候村子里还有很多篾匠师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点竹编,耳濡目染,在这种环境下,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编着玩,做些日常用品。”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自己研究在竹扇上编字体,编出了自己的名字,用的材料也开始根据想要的效果自己来制作。慢慢的,到了中学的时候,他的竹扇就越编越好,竹丝也越来越细,小镇上的很多人开始找他定做竹扇。

为了钻研竹编,刘嘉峰没少吃苦。过去的竹扇基本都是圆形的,他一心想着创新较为别致的竹扇造型。刘嘉峰那时还在读初中,白天要读书上学,他只得趁着晚上熬夜来做,“那个时候没有电灯,农村里还在使用煤油灯,连着熬了好几个日夜,编了拆、拆了编,我就疲倦的有点儿瞌睡了,结果一不小心把头发都燃起来了。”潜心研究了多日,终于他编制成了一把芭蕉形式的竹扇。这种创新精神也一直延续在他日后的竹编当中。后来从小镇来到县城念高中的时候,更多人知道了刘嘉峰的名字。

1972年中国开始有了产品出口,各地都在做工业展览,渠县二轻局就拿了他的一部分作品去参加展览。“展览会结束后,二轻局的局长给我开了一封介绍信到四川省工艺美术公司,再由四川省工艺美术公司转到自贡工艺美术公司,叫我前去学习龚扇技艺。”龚扇由民间艺术家龚爵五创制至今已逾一百多年历史,1973年的时候,龚扇传承到了第三代传人龚氏兄弟龚长荣、龚玉文。

“龚扇技艺当年在龚氏一族也是传男不传女,更别说外传。”虽然没直接教他技术,但龚家却允许刘嘉峰在一旁观摩,能不能学会,全靠他的悟性。结果十多天之后,刘嘉峰回到渠县便开始实践龚扇的方法,很快拿出一把熊猫图案的扇子,送到四川省外贸进出口公司,对方一口气给他下了20把的订单。

“这个消息传开后,我们整个渠县都轰动了,据当时的外贸人员讲,一把扇子在国外要换一部小轿车。”刘嘉峰说。

两年后,刘嘉峰完成这20把竹扇的任务以后就再没做过龚扇。“我出口竹扇的事情广泛传播以后,自贡领导给龚氏的压力很大,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那以后我就没再做龚扇了。”

“虽然我没有一个正式的师傅,但我认为很多师傅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没有见识龚氏兄弟的竹丝的制作过程和图案的编织方式,我是不可能编出这么精致的竹编字画的,从他们身上我学到最多的就是细致。”

双面竹丝编天女散花竹编作品。

不像其他的手工艺,有很多现成的图片可以创作,竹编有其特别的编织方式,即使是已有的图案,也需要根据竹编要求改编。每一次的改编都是对改编者竹编功力和美学积淀的综合考验,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更是用不同材质进行的再一次艺术创作,是一项集合造型、设计、工艺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

现在刘嘉峰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图稿的创意制作上,由他亲自设计的很多原创作品也广受赞誉。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属于细丝工艺,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的宫廷竹编,是四川当地的独特手工艺品。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传统的瓷胎竹编采用立体竹编,这种方法对竹丝的硬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做太过精细的图案。刘嘉峰想到将立体竹编与平面竹编方法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瓷胎竹编样式——提花瓷胎竹编。

提花瓷胎竹编是先以平面竹编方式编织一个带有图案的矩形平面的竹编,再将平面矩形的竹编围在瓷胎中部,以藏头编法将接头接洽的天衣无缝,瓶底和瓶口仍用立体竹编方法编织,并与中间的平面竹编衔接,最后就完成了一件提花瓷胎竹编作品。

这种创新编法便于编织各类单色图案、文字手迹,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极富笔情墨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瓷胎竹编精致的另一特色就是“藏头”,藏头编法指的是将纬线上的竹丝头藏在经线的竹丝下面,以达到拼接无缝的效果。藏头编法的细致程度可以达到肉眼无法察觉,有的时候连刘嘉峰也无法看出到底是在哪里做的接头,只能根据图案分析出大概是在哪两帧的位置。

刘嘉峰的获奖作品《龙纹梅瓶》就是采用藏头断丝技术的代表作品,将传统的龙纹图案用染过的彩色竹丝编织出来,使作品增添了视觉效果和感染力。这件瓷胎竹编现在印在了他的名片上。

刘氏竹编从砍伐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工序繁多,而且每道工序精细严密,仅制作竹丝就需要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手工操作,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半月、多则数月。

刘嘉峰每次都一定要到竹林亲自挑选称心如意的竹子。他挑竹子有很多讲究,比如必须产自河边,必须是慈竹。慈竹的竹丝非常柔韧,不容易断,且竹节较长,可以避免节疤的出现。制作瓷胎竹编一般选择两年竹龄的慈竹,因为瓷胎竹编是在瓷器外的立体造型,竹子稍硬一些才能立得住;竹编字画则选用一年竹龄,竹丝会更柔韧、更细腻。

选好竹子后,刘嘉峰用砍刀、锯刀做“去头去尾”处理,选择竹子中间最直的节层,去掉竹子外面的青皮,选用青皮下的竹簧。“竹簧一般可以划十几层出来,但越往里面走竹簧的纤维就越粗糙,青皮下的前四层竹簧是最好的,做瓷胎竹编的话一般划出比较厚的一层就够了,做精品字画时,就只选用前两层竹簧。”

刘氏竹编制作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竹子,再“去头去尾”,然后刮青。

竹编所使用的材料叫做篾丝,比头发稍宽,五十公斤慈竹经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纬丝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虽然刘嘉峰培养过的徒弟有千余人,能做到这层工艺的也仅仅只有他一个人。最细的时候,刘嘉峰曾把一公分的竹片划成48根均匀的竹丝,厚度可薄到0.015毫米,把它抛在空中,能象蒲公英一样自由飞翔,久不落地。在编织过程中,编到精细处,还要临时将竹丝一分为二。编成的画面轻薄如绸,闪闪发光。在光线折射的作用下,画面上的图案时隐时现,时明时暗,具有魔术般的艺术效果。

而竹编字画,则是能表现各种形式和各种题材及各种画面的竹编工艺品种。从表现形式上,既有简单明快的小品画,又有完整复杂的大型画面。既有摆件又有挂屏、台屏和屏风。既有立轴,又有长卷等各种形式。既能编织各种书法,又能编织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各种图案。虽“以竹作画”,但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尤如笔画一般。远看是微妙微俏、栩栩如生的各种的绘画图案,近看却是一幅幅出自篾刀之下、十指之间的“竹篾丹青”。

如今,这位从乡村走出来的篾匠师傅刘嘉峰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竹工艺大师。在如此多的光环之下刘嘉峰倍感压力、责任重大。刘嘉峰不无感慨地说:“儿童时期我对竹编是一种爱好;少年时期是为了活命;青年时期是为了事业;中年时期是一种追求;而现在则是一种责任。现在的年青人都是享受型的,既不能吃苦,也不想学艺,不知道哪一天真正体现中国竹编水平的精湛技艺就失传了。但不管怎么说,我一定要把我的这份手艺传承下去。让每一幅竹编工艺品,托起一个梦想,成就一份希望,传承一个民族文化。我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修一座竹编博物馆,把它们永久保存下来,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竹丝渠县竹编
渠县水稻轻简化高产技术分析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绘画的新形式
渠县:督办卡让信访处置“零积压”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
“快女”营销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