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成因与特征分析

2016-12-17严峰王桥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纯林低产马尾松

严峰,王桥

(赣州市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成因与特征分析

严峰,王桥

(赣州市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从历史、立地、粗放经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赣州市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现有低质低效林的几大特征,以期为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低质低效林;成因;特征

根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江西省2013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操作细则》等划分标准和《江西省2013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成果资料》统计数据,赣州市现有低质低效林105.3万hm2,其中:低产竹林7.3万hm2,低产油茶林10万hm2,乔木低质低效林88万hm2。本文以乔木低质低效林为对象,分析其成因,总结其特征。

1 低质低效林成因

1.1 历史原因形成低质低效林

历史上赣州市曾经是森林植被非常丰富的地区,由于战争、过度采伐、自然灾害等原因,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荒山面积达到111.9万hm2,水土流失异常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兴国等县被中外专家称为“江南沙漠”!面对生态环境异常严峻的形势,从1984年起,赣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做出了“十年绿化赣南”“山上再造”的战略决策,通过飞播和植苗造林营造了大量的马尾松林。据统计,1985—1994年的10年间,全市完成以马尾松为主要先锋树种的荒山造林面积95.8万hm2,基本消灭了荒山,至2014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6.23%。在荒山得到全面绿化的基础上,为了改变林相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04年起在全市暂停采伐天然阔叶树商品材。通过十几年的坚持,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灭荒”期间,造林方式大多采用飞机播种和“一锄法”造林,造林树种主要是马尾松,随采随育随栽,种源混乱,也因当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后续管理主要靠封山育林,没有财力开展幼林抚育,呈“人种天养”状态,加上立地条件差等许多客观因素,以致形成了千万亩以马尾松为主的低质低效林的现状森林,且已成为全市森林资源的结构主体。

1.2 生境脆弱形成低质低效林

由于“十年绿化赣南”之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异常瘠薄,经大规模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程度大为减轻,但至今水土流失分布仍然较广,仍然是全省重点水土流失区和主要分布区,特别是于都、寻乌、兴国、信丰等地水土流失面积均在13万hm2以上,会昌、瑞金、龙南、赣县、宁都、石城、南康等县(市、区)水土流失面积也超过6.7万hm2。由于土壤过于贫瘠,水土流失区的森林资源质量普遍不高,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60%。

1.3 粗放经营形成低质低效林

在社会造林层面上,未按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形成小老头树、成活不成材、成材不成林;未能重视种源选择,非良种壮苗造林也是形成低质劣质林的重要因素;在间伐抚育过程中,过度间伐、“拔大毛、抽壮丁”甚至“开天窗”等现象普遍,加上忽视后期抚育管理,使林地生产力下降,从而形成低质残次林;多代连作且营林技术与经营措施不当,致地力衰退,形成萌生、丛生状低产低质杉木林。

1.4 多重灾害形成低质低效林

马尾松低产、低质、低效林因其树种结构单一,抵御病虫灾害能力弱,松毛虫灾害呈周期性暴发,许多林木受灾后生长停滞或死亡而形成低质低效林。此外,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际、国内均列为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树染病后40 d左右就可死亡,短时间就毁灭成千上万亩松林,被称为松树的“艾滋病”,当前,全市松树的松材线虫病也在逐步扩散蔓延。现实林分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的不合理树种结构,也极易引发森林火灾。火烧迹地若不及时更新或更新后管护不到位也容易形成低质低效林;旱涝灾害、雨雪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导致部分林木受损、死亡,生长势降低,如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全市较高海拔区域森林大面积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了集中连片的低质低效林,又如因品种选择不当,遇低温致人工桉树林遭受冻害而形成低产桉树林等。

1.5 投入不足形成新的低质低效林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后的幼林扩穴培土抚育,中幼林割灌和间伐抚育十分重要,但因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全市营造林重造轻管现象十分普遍,加上传统粗放经营理念根深蒂固,易使人工幼林丧失抚育成林的后天基础,给新造林沦为低质低效林埋下隐患。

2 低质低效林特征

“只见青山,不见大树”“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等是赣州低质低效林的形象概括,表现以下特征:

(1)纯林多。全市现有乔木低质低效林中,纯林面积占81.12%,其中马尾松纯林占低质低效林纯林面积的72.24%。

(2)过稀、过密林分多。郁闭度小于0.4和郁闭度大于0.8的低质低效林面积占低质低效林总面积的35.14%,且绝大部分为马尾松等针叶林,占比高达84.95%。

(3)林地生产力低。全市现有乔木低质低效林单位面积蓄积为28.2 m3hm-2,仅为全市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59.31%、为全国水平的31.39%。

(4)遭受病虫等灾害危害普遍。全市现有乔木低质低效林中,感染病虫灾害的面积比例25.77%,遭受火灾的面积比例21.51%,受冰冻及其他灾害危害的面积比例30.04%,综合受害率超过1/3。

(5)针叶林比重大。在全市低质低效林面积中,以松、杉为优势的针叶林面积占比高达90.06%,其中以马尾松为优势的低质低效林占低质低效林总面积的72.31%,这些林分林相单调或残败,林地生产力低(马尾松纯林平均蓄积仅26.8 m3hm-2),抵御病虫灾害能力弱,森林病虫害多发,森林火灾等级高,净化污染、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低下,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

1005-5215(2016)12-0089-01

2016-12-09

严峰(1964-),男,江西赣州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森林资源监测等工作

S756.5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2.034

猜你喜欢

纯林低产马尾松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心中无戒堕深渊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