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牧民族的“便携房屋”

2016-12-16周立军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毛毡毡房蒙古包

周立军

许多慕新疆之名前来观光的内地游客,总是把哈萨克族的毡房同蒙古族的蒙古包混为一谈,这本不足为怪,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似我等这类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新疆人也对这两者似是而非的话,就有点不应该了。

哈萨克族毡房

众所周知,哈萨克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多年的迁徙生活让他们创造出了造型别致,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毡房。这种便于携带和拆卸的住房承载着他们2 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族的远祖乌孙人居住的就是这种毡房。这在西汉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就有着描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哈萨克族是一个崇尚音乐的民族,骏马和音乐是他们的两只翅膀。因而在他们的口中,毡房的称谓特别具有诗情画意,一是草原的“白色宫殿”,二是“马背上的房子”。诚然,无论是“马背上的房子”,还是“白色宫殿”,毡房的材料———毛毡(毛毡产自马牛羊驼之毛皮),既遮风挡雨,又防潮隔寒。另外,既然有“白色宫殿”之说,那么,毛毡的颜色肯定是以白色为主的了,浅棕色的是少数。

一般而言,毡房分为大和小两种,小毡房容易搭建,整体就是一个圆锥形,只不过有四块、六块、八块甚至更多一些的房墙的区分罢了。简易的小毡房又称为“阔斯”。相比而言,大毡房就要复杂得多。它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围墙、房杆、顶圈、房毡和门。大毡房的上部是圆弧形,也就是穹形,下部为圆柱形,顶部有天窗,覆盖上活动的毡子,用于通风。

毡房最为复杂的部分是骨架结构。骨架结构部分又分为格架、支撑杆、顶圈和门四部分组成。而格架又分为两种式样,一种风眼式栅栏,排列稀疏且轻便,易于拆卸;另一种叫网眼式栅栏,格眼细密,结实坚固,可以抵御大风,但相对笨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因而毡房的格架要求特别,必须是草原上特有的红柳木所制,这种红柳木既坚固又极富韧性,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毡房的穹顶是由几十根撑杆搭成的,屋架搭好之后再在围墙和顶部铺设毛毡。毡房的骨架做好之后,还要在外围加设一道彩色的墙篱,墙篱是用同样长短、粗细的芨芨草编织而成的有对称花纹的草帘,这使毡房显得更加漂亮、大方。

到过毡房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因为毡房的门较小,而且多是雕刻着花纹的双扇木板门,哈萨克语称之为“斯克尔菜乌克”,一般高1.5米,宽0.8米,离地面较高,用来防御积雪和严寒。一般情况下,门的方向朝东南方。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哈萨克毡房内部的陈设和布置也有一定的规矩。堆放东西的部分和住人的部分是分开的。门的正对面的上首往往摆设着装有贵重物品或衣物的木箱和木柜,而两边则整齐的叠放着用花布盖好的被褥等,进门的左右上方是铺位,大箱子前铺上带有花纹的坐垫后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蒙古包

下面,我们再来讲讲“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人民在总结发扬光大前人智慧基础上的一项伟大的艺术结晶。它的产生也是源于蒙古民族随水源、牧草不断迁移的要求,其“居所”必须要制作简便,易拆装,便于携带,并且要防风隔潮。蒙古人将自己这种圆形尖顶的天穹式房屋称为“格尔斯”,蒙古包并不是蒙古语,而是满语,满族称蒙古人住的房子为“蒙古博”,“博”是“家”的意思,由于“博”和“包”音相近,“蒙古包”就作为一个音译流传了下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广大朋友耳熟能详的《敕勒歌》这样写道:“敕勒川,阴山下。天是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蒙古包其实就是“穹庐”的传承,蒙古语为“格日”。

蒙古包的结构架设更为简单,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一个人就可以搭盖。蒙古包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套瑙、乌尼、哈那、毡墙和门。“套瑙”是蒙语,意思是“天窗”,位于蒙古包的顶端,它可以排烟、通气、照明、采光;乌尼即蒙古包顶端的伞形骨架;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搭建蒙古包时要先根据包的大小画一个圆,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那架好(由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制而成),再加上顶端的乌尼(3.2米长的柳条棍),将哈那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在顶上和四周覆盖一至两层厚厚的毛毡,用毛绳把它系紧便大功告成。普通的蒙古包高为3.3米至5米,大门朝南或者东南开。

一般情况下,穷苦牧民的蒙古包由4至6个哈那组成,富裕牧民的蒙古包由6个或8个哈那组成,王公贵族的蒙古包由10个哈那组成,能容纳五六十人。更为奇特的是,蒙古包独特的造型还具有计时的功能。蒙古包的天穹一般是日月形,这不仅反映了蒙古人民对日月的崇拜,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早已认识和掌握了蒙古包的计时功能。

早期的蒙古包一般由4个哈那组成,每个哈那可安装14根乌尼,4个哈那就是56根乌尼。再加上门框上的4根就是60根乌尼,因而围绕着天窗的60根乌尼就形成了360度角,每一个角度的分配方法和我们现在的钟表一致,日光从天窗射到蒙古包内,光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刚好是一天的时间。另外,蒙古包包顶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下面是准圆形,使草原上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而产生适当的距离,因此,一个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住10级大风,而且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还能承受住两三千斤重的压力。

蒙古包搭建好了之后就是内部装修了,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在地上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生活家具,四周挂上镜框。以房门、火灶、佛龛为中心线,佛龛靠近栅栏的地方,上面是牛毛或者是毛毡制作而成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像。正中间的火炉主要是用来做饭和取暖的,右侧是家中的长者座位和睡觉的地方,左侧则是一般成员的“领地”。

对于蒙古包,法国人鲁不鲁乞1252年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出使蒙古帝国,他在《东游记》中写道:“他们把这些帐幕做得如此之大,以至有时可达三十英尺宽,因为我有一次量一辆车在地下留下的两道轮迹的宽度为二十英尺,我曾经数过,有一辆车用二十匹牛拉一座帐篷……”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语:“朔风积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

当然,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最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毡房的顶部,如果圆球形顶的就是蒙古包,而类似尖锥形的则是哈萨克毡房;另外一个区别是哈萨克族搭建的毡房的杆子是一头弯的,要把弯头和架墙连在一起,而蒙古包用来搭建的杆子两头都是直的。

猜你喜欢

毛毡毡房蒙古包
那一夜的雨
在额尔古纳草原等你
巨大的蒙古包
“萌神”毛毡小动物
毡房傍晚
毛毡衍生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研究
草原行
这是蒙古包吗
超萌的毛毡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