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穴位敷贴降压作用的研究

2016-12-16刘腾腾沈翠珍

护理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收缩压疗程组间

吴 静,刘腾腾,沈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穴位敷贴降压作用的研究

吴 静,刘腾腾,沈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通过文献查证、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制定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穴位敷贴方案,并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7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干预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干预12周,结束后对干预组随访4周,评价2组患者血压的情况。结果收缩压在干预的第8周、第1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收缩压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4周、第8周、第12周每个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所研制的穴位敷贴能够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

高血压;痰湿壅盛型;穴位敷贴

高血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是目前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疾病负担沉重[1]。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西药治疗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终生服药使患者承受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依从性差。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2]。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它可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胃肠道灭活、肝脏首过和血药浓度谷峰现象,维持较长且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3],具有简、廉、便、验的特点。祖国医学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种类型,多位学者研究[4-6]表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较为多见。本研究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制定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穴位敷贴方案,将其运用于临床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杭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在试验过程中先后有2例患者脱失(1例因皮肤过敏,用碘伏消毒液处理恢复后退出;1例因家属工作调动搬迁退出),共有38例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有1例患者脱失(不明原因失访),共有39例完成整个试验过程。经统计分析,干预前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量、饮酒量、运动时长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 1。

表1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按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的标准,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1.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60~75岁之间者;(2)在服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一种常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收缩压仍波动在140~180 mmHg和(或)舒张压波动在 90~110 mmHg之间者;(3)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分为主证: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以及舌苔是否异常、脉象是否异常,由临床中医专家辨证为痰湿壅盛型高血压者。(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皮肤特别敏感或合并有糖尿病皮肤破溃者;(2)具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患者;(3)有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病情不稳定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证、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制定针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穴位敷贴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既定方案的穴位敷贴。方案包括:(1)敷贴中药:取半夏、白术、天麻、虎杖、白芥子(5∶5∶5∶5∶1)研末并用陈醋、30%姜汁、3%氯酮、3%丙二醇 (2∶2∶1∶1)调和,中药与调和剂的比例为 4∶5;(2)穴位:取单侧丰隆、曲池、太冲穴,次日轮换,每穴取 2 g;(3)执行时间:晚睡前贴敷,晨起去之;(4)持续时间:8 h;(5)频率:1 d 1换;(6)疗程:4周为 1疗程,共 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歇2 d;(7)敷贴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敷贴部位,局部用75%酒精棉签消毒,将药物按比例调和后置于防水抗过敏的无菌薄膜敷贴上,轻轻按压使药物和无菌薄膜敷贴与皮肤紧密接触。1次/d,每4周为1疗程,共干预12周。

2.2 观察指标 于干预开始前、每个疗程结束后的次日14:00集中2组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人,在室温维持在22~24℃的社区诊室进行血压的测量,并在干预全部结束后,随访干预组血压1个月。具体测量方法为:选择符合标准的同一水银血压计,测血压前患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 min,间隔1~2 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以上,则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对77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干预12周,并在全部干预结束后,对干预组随访4周,统计患者所有血压值进行比较。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2人核对后,录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血压值,组间采用重复测量主体间效应检验(Tests of Between-Subject Effects)进行分组效应的比较。组内在4个时间点上的两两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多重比较配对 t检验(Bonferroni),检验水准 α=0.05。

3 结果

3.1 组间比较

3.1.1 收缩压在每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2组在干预的第8周、第1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组别交互作用、组间效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且2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具体见表2。

表2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每个时间点的收缩压组间比较(±S,mmHg)

表2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每个时间点的收缩压组间比较(±S,mmHg)

组别 n 基础血压 第4周 第8周 第12周 随访血压 时间因素 时间*组别 组间效应干预组 38 155.47±7.75 154.32±7.51 146.74±6.57 141.68±6.18 138.29±22.25 - - -对照组 39 154.15±9.23 154.67±9.37 151.33±9.21 152.87±8.85 - - - -F 0.461 0.033 6.325 41.188 - 38.078 20.277 5.890 P 0.499 0.857 0.014 <0.001 - <0.001 <0.001 0.018

3.1.2 舒张压在每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 在干预的各个时间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时间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患者舒张压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但时间因素*组别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因素对2组的作用无差异,具体见表3。

表3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每个时间点的舒张压组间比较(±S,mmHg)

表3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每个时间点的舒张压组间比较(±S,mmHg)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基础血压 第4周 第8周 第12周 随访血压 时间因素 时间*组别 组间效应干预组 38 78.13±10.13 76.55±10.39 77.63±9.97 75.53±9.93 75.32±1.51 - - -对照组 39 76.56±8.80 73.64±9.66 73.59±11.12 73.85±10.08 - - - -F 0.526 1.624 2.801 0.543 - 3.990 0.989 1.548 P 0.471 0.207 0.098 0.464 - 0.009* 0.399 0.217

3.2 组内比较

3.2.1 2组收缩压每个时间点的组内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干预组收缩压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2疗程下降水平最大;第2疗程与第1疗程、第3疗程与第2疗程、第3疗程与干预前基础血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每个时间点的组内比较

3.2.2 舒张压每个时间点的组内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5。

表5 2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在每个时间点的组内比较

4 讨论

4.1 穴位敷贴可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对舒张压作用不明显 高血压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容易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致残、致死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在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40~89岁)的前瞻性观察荟萃分析[7]中,血压从 115/75 mmHg 到 185/115 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倍增。而最新调查[8]发现,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6%、34.1%与9.3%,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27.4%。可见,我国高血压病仍存在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祖国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主动,肝风内起,则头眩物摇;复因湿痰上犯,浊阴上逆,故自觉天旋地转,遂作呕吐恶逆。《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而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聚湿生痰是导致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病的临床治疗原则应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为主。本研究中,用药与选穴均从辨证分型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了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止头眩;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更佳。方中丰隆穴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太冲穴具平肝熄风、行气解郁之功;曲池穴,平亢盛之肝阳,镇上逆之邪火,与太冲穴配伍,能起到平肝潜阳、定眩降压之功效。通过该穴位敷贴干预后,在干预的第8周、第12周,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组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说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且2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但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作用不明显,可能与入选对象大部分舒张压正常有关。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中老年人收缩压超过140 mmHg,是比舒张压升高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收缩压每下降10 mmHg,脑卒中危险下降7%,冠心病危险下降3%[9]。本研究通过中药与穴位的配伍等作用,以化痰祛湿、平肝潜阳、定眩降压,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恢复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4.2 穴位敷贴可在临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中推广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全身性用药对人身心损害的关注,人们对医疗方法的选择及要求日益苛刻,而穴位敷贴这种局部用药的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它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疗效明显,且无创伤无痛苦,用药安全、简单易学、便于推广。本研究通过严格的文献查证、专家咨询,并在课题组成员预试验[10]的基础上,对该穴位敷贴方案的效果进行的更深一步探讨,实现了穴位敷贴方案的个体化和规范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该穴位敷贴方案应用于临床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可降低其收缩压水平,能作为临床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手段,且方案中所选定的丰隆穴、曲池穴、太冲穴,位于四肢,体表标志明显,临床操作简便,易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位及自行操作,使用方便灵活,通过演示或图片、文字介绍就可掌握要领。若能够在后续研究穴位敷贴治疗其他证型高血压的药物、用量、疗程等,并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最终的穴位敷贴可在临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辨证选用中药和穴位,此疗法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同时又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临床效果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但本研究仅对穴位敷贴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希望将来能在此基础上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推广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李镒冲,王丽敏,姜 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2.05.007.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1.07.002.

[3]胥云,庄桂霞.中药现代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前景[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2):6-7.DOI:10.3969/j.issn.1006-978X.2005.02.002.

[4]谈学平,王承龙,骆吉鸿,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45(5):14-16.DOI:10.3969/j.issn.1672-397X.2013.05.009.

[5]陈光亮,王滨燕,刘海鹏,等.471例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24-28.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1.04.009.

[6]张荣珍,陈志祥,胡素颖,等.3578例高血压中医证型构成临床调查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60-364.DOI:10.3969/j.issn.1672-7134.2007.04.027.

[7]Manakshe G,Chakravarthi C,Kiran R,et al.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a Novel Treatment Strategy[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3,61(11):834-836.

[8]Wang J,Zhang L,Wang F,等.中国高血压发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全国性调查结果[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3):298.DOI:10.16439/j.cnki.1673-7245.2015.03.029.

[9]Loyola Filho A I,Firmo Jde O,Uchoa E,et al.Associated Factors to Self-rated Health among Hypertensive and/or Diabetic Elderly Results from Bambui Project[J].Rev Bras Epidemiol,2013,16(3):599-571.

[10]刘腾腾,沈翠珍.穴位敷贴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干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4):5-7.DOI:10.3969/j.issn.1006-978X.2015.04.002.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Phlegm Dampness Hypertension

WU Jing,LIU Teng-teng,SHEN Cui-zhen
(School of Nurs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ngzhou 310053,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phlegm dampness hypertension.MethodsAcupoint application scheme was form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preexperiment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hlegm and dampness. Seventy-seve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phlegm and dampnes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al group with 39 cases and 38 cases in each group by convenient sampling.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drugs and those in interventional group

acupoint appli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for 12 weeks.After experiment,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followed up for 4 weeks.ResultsTh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that systolic pressure at week 8 and 12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The result in interventional group showed that the systolic pressure had a gradual decline and indica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ConclusionThe study result has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lowering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hlegm and dampness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hypertension;phlegm and dampness;acupoint application

R248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0.008

2015-12-08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2015ZA063)

吴 静(1989-),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沈翠珍(1964-),女,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护理学院副院长,Email:shencuizhen@163.com。

方玉桂]

猜你喜欢

收缩压疗程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更 正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