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市发展农牧结合型湖羊产业的作用与建议

2016-12-15肖瑾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湖羊养羊羊肉

肖瑾

近年来,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我们嘉兴市大规模拆除违建猪舍,生猪养殖大幅度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2015年1月13日,省委夏宝龙书记视察海盐县通元湖羊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带动社员发展湖羊产业,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给予充分肯定。结合生猪养殖转产转业,我们建议加快农作制度创新,培育发展农牧结合型湖羊健康产业,优化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也符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农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一、农牧结合型湖羊产业是环境友好型绿色健康产业

湖羊是全草食动物,生性温顺,易于饲养。湖羊全身是宝,羊肉是天然绿色食品,羊皮羊毛加工成生活用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消费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湖羊养殖对环境友好,生产环境没有恶臭,羊粪干燥自然成型,是优质生物有机肥料,羊尿排泄量小,可以就近处理;相对而言湖羊疫病较少病死率低,无害化处理压力小。湖羊需要青粗饲料,除了种草养羊,还可以消纳大量农作物秸秆,以及河道水葫芦,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农牧结合发展湖羊产业,可以做到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

以海盐通元湖羊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自办湖羊养殖示范场,专业从事湖羊引种繁育、技术指导、社员培训、产品开发、湖羊销售等服务。示范场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标准化建设,现有羊舍5栋,存栏湖羊2000多头,并建有秸秆饲料处理车间和青贮饲料池,以及3000平方米湖羊交易市场。示范场采用规范化健康养殖技术,稻、麦等农作物秸秆加工或青贮成为优质湖羊饲料,羊粪尿全部还田。合作社带动了周围农户积极养羊,存栏量扩大到1.6万头,其中存栏100多头以上30多户,散养户上百户。湖羊集中养殖范围秸秆全部消纳,环境卫生整洁,每头湖羊自繁自养效益可达500元,总经济效益达到468.5万元。

二、嘉兴市发展湖羊健康产业的优势与作用

湖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杭嘉湖地区具有原产地优势,养殖湖羊已有800多年历史,农民有养羊习惯和丰富经验。嘉兴市有大量农作物富余秸秆,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湖羊带来的环保效应,正符合政府当前转型生态农业的要求。作为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农技部门已建有基本的育繁推技术体系。湖羊产品天然绿色,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消费潮流,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由于地处长三角最发达地区,对绿色健康产品购买力强,加上湖羊产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这一产业做强做优,并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湖羊产业的作用有:

1.建立高效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通过农牧结合,建立“秸秆养羊,羊粪还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产品品质全面提高,农业废弃物全部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

2.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农业产出水平

稻、麦种植与湖羊养殖作为基本模式,秸秆喂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湖羊品质;羊粪还田替代减少化肥,提高稻米品质。农牧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而且解决了秸秆处理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保护种粮积极性。农牧结合型家庭农场,如果400亩水稻配800头羊模式,一般年份种粮效益16万左右,湖羊效益32万左右,综合效益48万元左右。可破解“政府要粮,农民要钱”,“流转土地非粮化”的难题。

3.生产天然绿色农产品,满足市场健康消费需求

这种农牧结合循环模式,尊重了自然法则,保护了产地环境,适度规模加低密度养羊,湖羊疫病减少,品质提高;羊粪还田,又提高稻米品质,互补互益,相得益彰。按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制度,可以大规模生产优质稻米、羊肉食品等绿色农产品,以满足城乡居民对健康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4.消纳秸秆和水葫芦,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

每头湖羊可以消纳半亩秸秆,扩大湖羊养殖可以大规模消纳农作物秸秆。在土地快速流转的背景下,强调适度规模的土地,按比例配置相应数量的湖羊,建立农牧结合型家庭农场,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去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水葫芦在水体中具有很强的氮磷钾富集能力,农村河道放养水葫芦,打捞脱水后青储为湖羊饲料,水葫芦大规模饲料化利用,可以解决河道水环境修复难题。

5.继承农耕文明精华,弘扬传统湖羊文化

“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华,“农牧种养结合,稻作水旱轮作”是我们杭嘉湖平原农作制度的基本特征。发展湖羊产业就是继承与发展农耕文化。各地羊文化特征各具特色的羊肉节、美食节,赛羊会比比皆是。说文解字“美”和“善”从羊,羊文化传导了真善美文化内涵,和谐社会要求人心向善,具有社会建设的时代意义。

三、培育发展湖羊产业具体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循环农牧业发展

农牧结合型的湖羊养殖业,需要一定的设施管理用房。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设施用地政策上给予支持,按照养殖规模的大小,确定合理的设施用地指标。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牧结合型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采用生态循环养殖的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2.注重科学规划,做好生态型羊场设计

湖羊产业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强调农牧结合,有多少地,配多少羊,一般1亩地配2头羊。重点发展农牧结合型家庭农场,一般250-500亩水稻配500-1000头羊模式。强调生产循环,废弃物全循环利用。做好标准化生态羊场设计,要求使用功能合理,生产过程清洁,景观效果良好。

3.加快秸秆羊饲料开发,开展专业配送服务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秸秆羊饲料开发和专业化配送,已成为制约湖羊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学研合作,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快湖羊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湖羊专业合作社平台,收集秸秆加工成秸秆羊饲料,配送到养羊家庭农场和专业养羊户。

4.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做好湖羊疫病防控

农技部门要强化湖羊育繁推体系建设,做好湖羊优良品种选育保种,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兽医防病和疫病防控,保障湖羊产业安全和健康发展。

5.重视湖羊深度加工,拓展湖羊消费市场

江浙沪地区有消费羊肉的时间集中在冬季前后,与湖羊的周年性生产有矛盾。羊肉餐饮业要推陈出新,丰富羊肉品种,繁荣羊肉美食,引导消费者常年消费羊肉。要重视湖羊产品的深度加工,羊毛、羊皮副产品的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拓展湖羊消费市场,提升湖羊产业综合效益,为湖羊产业进一步发展拓出更大空间。

猜你喜欢

湖羊养羊羊肉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扒羊肉”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湖羊“地位”及“后时代”应对策略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湖羊的养殖探究——以金昌湖羊养殖为例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