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针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15张洪霞

中外医疗 2016年1期
关键词:检查室注射器静脉

张洪霞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CT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

留置针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张洪霞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CT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

目的 探讨留置针对CT检查的增强作用。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前瞻性研究100 d门诊CT检查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A组为50 d当中CT检查患者在进入扫描的期间躺在CT检查的床上后进行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将高压注射器与静脉留置针相连,之后增强CT扫描;B组为50 d当中患者在进入检查室等待做CT之前做好静脉穿刺,埋好静脉留置针步骤,然后在扫描间躺在检查床上后将高压注射器与静脉留置针相连,再次增强CT扫描;分析并比较A、B两组增强CT检查患者在占用检查室所用的时间以及增强CT检查的人数情况。结果 A组与B组增强CT检查患者占用检查室时间分别为(14.50±1.30)min/人、(7.71±1.44)min/人,增强CT检查次数分别为(17.66±2.54)人/9 Am~12N、(32.22±5.69)人/9 Am~12N,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组提前埋好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优于A组,可提高检查仪器的使用效率,提高检查人数。

CT;留置针;效率;时间

增强CT检查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对比剂(常用为水溶性有机碘)进行的CT检查,该检查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注射对比剂之后血液碘浓度增高的检测,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的观察,以及病变组织含碘量较高的检查,而导致患者的病变组织中碘的含量下降,最终根据组织与病变组织中碘的浓度差值和密度差值两项指标综合衡量机体的病变情况,最终再根据患者病变的强化特点来对患者的病变特征做进一步的定性分析[1]。增强CT检查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做过敏性的试验和患者静脉穿刺等操作,因此增强CT检查相对于其他检查如B超等较为复杂,并且可能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或者是本身的个体差异常会导致患者在检查的过程有一定风险性的发生。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日常的临床工作以求如何提高日常CT检查的效率、增加经济的效率以及加强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该院磁共振科技术应用西门子双源螺旋检测100 d(时间均为

工作日9 Am~12 N)的CT检查工作的前瞻性研究,记下每一个患者的CT检查情况,包括患者在增强CT检查时占用检查室的时间以及患者中CT检查人数等情况。

1.2 设备

采用该院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CT检查设备进行扫描,增强CT采用Extravasation Detection Accessory双筒高压注射器配置,静脉留置针型号为林华ⅡB型22 G、20 G留置针,采用优维显370(370 mgI/mL)和优维显300(300 mg I/mL)作为试验中的对比剂,来源于先灵公司,德国。

1.3 方法

选取患者100 d中的第1天为A组,第2天为B组,以此类推将奇数全部记为A,其中男性50,女性49例,偶数全部记为B组,其中男性,56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2.8±1.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2±0.5)年;女性4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2.9± 1.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2±0.4)年,分别入选50 d;性别,年龄,病程通过χ2检验和t检验,P>0.05,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给予增强CT检查,具体操作是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在患者躺在检查床上之后,然后连接高压注射器与患者,最后再对该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B组患者给予增强CT检查,具体操作是对患者给予静脉穿刺在进入检查室检查时,然后埋好静脉留置针,接着按一定顺序进入扫描间躺在检查床上将患者与高压注射器连接,最后再进行增强CT扫描;分析并比较两组增强CT患者在检查室中占用的时间以及患者中CT检查人数的数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t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中患者扫描部位的组成比例经检验并没有差异,因此这两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患者在进行增强CT占用检查室的时间分别为:A组(14.50±1.30)min/人、B组(7.71± 1.44)min/人,增强CT检查人数A组为(17.66±2.54)人/ 9Am~12N、B组为(32.22±5.12)人/9 Am~1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占用检查室的时间及次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占用检查室的时间及次数比较()

患者增强CT占用检查室(min/人)患者增强CT检查次数(次、9Am~12N)B组tP 14.50±1.30 7.71±1.44 4.56 0.01 17.66±2.54 32.22±5.69 8.35 0.00

3 讨论

该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原则,通过不同的CT处理手段将A组和B组患者经行干预,发现患者在进入检查室等待之前提前做好患者静脉穿刺埋好静脉留置针步骤,然后在扫描间躺在检查床上后将静脉留置针直接与高压注射器相连接,患者在进行增强CT占用检查室的时间分别为:A组 (14.50±1.30)min/人、B组 (7.71± 1.44)min/人,增强CT检查人数A组为(17.66±2.54)人/9Am~12N、B组为(32.22±5.12)人/9 Am~12N,与传统步骤CT检查比具有较好的改善,提示B组提前埋好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优于A组,可提高检查仪器的使用效率,提高检查人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可知,有学者将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增强CT检查与传统步骤CT检查,对比评估发现增强CT检查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步骤CT检查,同时患者易接受;由此表明,增强CT检查值得采纳应用。

通过这样的操作顺序改变之后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这种操作将在检查室外进行静脉穿刺顺序上的改进可以明显降低患者CT检查占用检查室的时间,尤其是在针对那些血管不好操作的患者进行CT检查的时候。比如说有的患者因为血管难操作甚至需要30 min以上的时间才能找着合适的血管并完成穿刺操作[3]。其次,这种操作顺序上的调整可以提前让患者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好准备,比如说可以让患者在CT检查之前提前脱去患者身上带有金属衣扣的衣服,摘去患者身上的金属首饰以及叮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应该避免身体的移动而导致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而达到减少患者在非检查以外而占用仪器时间的发生[4]。医护人员应尽量保证患者CT检查室的环境整洁和明亮,同时医护人员要能够提供患者较为温馨和舒适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安抚患者不安紧张的情绪的发生。室内温度最好是保持在21~22℃左右,这样可以给患者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以便保证患者在检查时体温的恒定,保证患者的体内血液能够良好的循环。最后,应做好留置针穿刺前后的护理,穿刺前的护理时,应尽量选取正中静脉、头静脉及桡静脉段进行穿刺,穿刺时尽量一次性成功减少反复穿刺使得周围组织损伤而可能增加渗漏的危险。

慎用或尽量不用病房带来的留置针[5-6]。

4 结论

在我国医疗市场不断壮大的前景下,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怎样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情况下提高医院里的临床诊断治疗率,是每家医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快速进步的年代,一种新的CT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的方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增强新型CT成像检查技术在重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新型CT成像检查技术由于耗时较长,不难满足现有患者较多这种需求,患者较多,甚至在临床检查预约的时间都需要一周左右,给临床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文献资料[8]显示,如果医护人员能够在对患者CT检查操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就能使患者的情绪趋向稳定同时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此外,在CT检查之前医护人员应该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患者在CT检查室时操作人员在非检查操作的工作时间,还能提高CT检查时仪器的利用率,同时缩短患者在CT检查等候的时间。最后,CT检查使用的预留针还可以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更多地完成患者CT检查的次数,这样不仅缩短了患者的预约时间还提高医院的经济收入,且最终可以给患者就诊以及早期诊断的方面提供了方便。

[1]张雪玲,王菊平.CT增强扫描患者全程护理干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16):1518-1519.

[2]全海英,郑晓林,高云.CT高压增强对比剂渗漏防范措施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2,7(12):83-85.

[3]李建华.增强CT扫描的护理配合[J].中国临床护理,2012 (2):108-109.

[4]石国霞.老年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问题及干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1):73-74.

[5]蔡小菲.CT血管成像扫描患者全程人性化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4):469-470.

[6]马明星,王贤波,谢应朗,等.老年患者增强CT扫描护理风险的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86-87.

[7]张静.整体护理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92-94.

[8]张燕,娄雪梅.128层螺旋CT冠脉CTA检查的护理配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8):770-771.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dwelling Needle in Enhancing CT Examination

ZHANG Hong-xia
CT department,Meihekou Central Hospital,Meihekou,Jilin Province,135000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indwelling needle in enhancing CT examination.Methods Outpatients with CT examination of prospective study of 100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uring the period of entering scan,patients with CT examination given venous inserted needle puncture after lying in the CT examination bed in 50d were regarded as group A,the high pressure injector was connected with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afterwards,CT scan was enhanced,patients completing venipuncture and embedding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before waiting for CT examin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examination room in 50d was regarded group B,the high pressure injector was connected with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scan room after lying in the examination bed,the CT scan was enhanced again,the time taking up the examination room and times enhancing CT examin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ime taking up the examination room of the two groups was respectively(14.50±1.30)min per person and(7.71±1.44)min per person,the times enhancing CT examin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17.66±2.54)times/9 Am~12N、(32.22±5.69)times/9 Am~12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embedding vein indwelling needle in advance in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hich can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of examination instruments and improve examination numbers.

CT;Indwelling needle;Efficiency;Time

R472

A

1674-0742(2016)01(a)-0191-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01.191

2015-10-09)

张洪霞(1974.9-),女,梅河口人,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CT诊断工作,E-mail:mhkzhx@163.com。

猜你喜欢

检查室注射器静脉
万荣县:全面融合监督力量 持续深化大协作监督格局
城市中心区管廊浅埋暗挖暗做检查室施工技术
“黄牛”到底有多牛?
按摩注射器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
第一次做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