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区教育课程设置

2016-12-15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问卷居民社区

李 伟 李 洋

(1.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北京100035)(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教育应具有非功利性及社区居民积极广泛参与的特性。我国的社区教育始于20个世纪80年代初,与社区教育领先的北欧、美国、日本等地区相比晚了几十年甚至近一个世纪,我国社区教育具有起步晚、任务重、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在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中,我国的社区教育在补偿教育、职业教育、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国情发生了质的飞跃,社区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区教育要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就必须调整课程内容、更新社区教育的课程设置,新课程根据居民的需求按照一系列的标准进行设置。

一、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环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应该从本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多样性、即时性、创新性、系统性。

(一)社区教育课程的实用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职业结构快速变化,普通民众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教育就要培养本地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促进社区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居民层面来说,习得符合当前工作需求的技能提高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竞争力。以上两个方面反映了社区教育课程的实用的重要性。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以本社区的人口要素为依据,设计针对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贴近人口结构的需求,教育形式要选取符合学习参与者的学习特点的相应模式。例如在外来人口比例较大的社区要注重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外来人口的生存适应能力,根据外来人口的文化水平以及空闲时间段等因素采取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微课程等数字化资源为其学习提供便利。

(二)社区教育课程的多样性

社区教育是有别于一般教育的非正规教育,应该侧重于全民教育,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使社区中每个人群都得到关注,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这种广泛性的教育能体现国家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实践居民学习的权利,培养民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对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意义深远。

社区教育课程的多样性一方面表现在课程内容覆盖人群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课程方式的多样性。以往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以教师在教室授课为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区教育的授课方式可以借助各种数字媒体得到丰富。授课教师可以把要讲授的内容写成脚本并制作成微课程。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知识点突出等优点,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根据居民需求开发了网络购物、生存口语等一系列微课程,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课程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灵活性。专职教师应该从事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应该多聘请在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性的课程建设。同时,还应该注重志愿者队伍的培养与运用,志愿者的来源可以是高校学生、本社区内具有一定专长的居民。

(三)社区教育课程的即时性

社区教育的内容要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而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社区教育的课程建设要定期调整、更新,对于一些居民早已熟知掌握的课程要及时用新的知识点替换。同时,社区教育课程还应根据国家的政策背景进行调整,要及时把国家倡导的理念、政策普及、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

(四)社区教育课程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在社区教育中课程创新是社区教育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社区课程的创新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两个方面。社区课程创新的关键是教师,一方面要提高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的门槛,既重视教师的学历资质,又要考察其实践经历;另一方面要把奖励机制制度化,以调动教师创新课程的积极性。

(五)社区教育课程的系统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区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有完整的设计规划,有长期目标,课程之间要在内容上有联系、有长期规划,而不是盲目的零散课程。课程的规划、实施以及课程反馈应该有规范的程序管理,以便更有效率地为社区的发展服务。

二、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

(一)居民需求调查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那么课程的选择要听取居民的意见。首先,参考经验丰富的社区教育专家以及其他地区成熟的经验,结合本社区的特色资源设计出课程需求调查问卷。问卷既要有封闭式问题也要有开放式问题。其次,在课程问卷发放前要进行预调查。所谓的预调查就是为检验问卷效度而进行的小范围调查。需要在社区中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小样本调查,此调查不仅要回收问卷,还要尽可能了解到问卷填写人对此问卷的疑问和困惑,对问卷填写者进行深度访谈以便更好地完善问卷。再次,问卷完善后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在样本的选取上尽量兼顾社区的各层人群,例如把社区的居民按照年龄分成若干年龄段,再按照每个年龄段人群数量的比例去选取样本。最后,问卷回收后要要对问卷进行细致分析,根据问卷所反映的居民意愿进行课程设置。

(二)课程资源建设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泛指社区内可供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文化资源的总和,具体可以分为以人为载体的资源、以物为载体的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指本社区内在技术、知识方面有专长的人才资源;以物为载体的资源是指能为课程建设发挥作用的物质条件,如教学场地、社区的文化馆、学校等;历史文化资源则指本社区的历史传承、民俗特色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统筹、整合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形成兼具社区特色满足居民需求的课程。课程形式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形式不仅要有传统的课堂讲授、讲座等,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让居民享受足不出户的教育形式。

(三)社区教育课程的评价

社区教育课程的评价是决定社区课程建设的反馈环节,作用至关重要,在每一门课程结束后必须理清课程的优缺点,在实践经验中归纳出好课程的构成要素,同时吸取失败课程的教训,如此,在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形成社区特色的精品课程。

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与课程的居民对课程的评价,评分要素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的呈现方式、课程效果等;二是社区教育学校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学校层次的评估不仅包括此次课程中教师的表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还应包括此次课程对于实现本社区课程体系的长远目标的影响。此外,社区学校应该对课程评价的具体指标形成标准体系,进而构建社区教育的完整体系。

三、对于完善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议

(一)完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政策,为改善社区教育课程提供良好环境

“政策的完善指出台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制度,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必须科学可行。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性或倡导性文件可以使课程建设得到相关单位支持参与,能促使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切实可用的资源,是解决课程资源封闭性的重要途径。

(二)整合资源,推动数字化资源整合平台建设

当今,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云平台等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社区教育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在《全国“十二五”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建成100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已经创建71个,在成果显著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亟需解决。比如如何加强“先行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如何发挥“先行区”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国范围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社区教育数字资源平台,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当然这个平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教育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逐步推进。

(三)提高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水平

一是提高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门槛,二是“学不可以已”,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地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在为居民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也要注重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四)培育学习组织,培养居民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权利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社区教育过程中提高居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育居民的互助学习组织,提高居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而努力。

四、结语

社区教育的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竞争力、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是一个规模浩大、程序繁琐的工程,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凸显了一系列问题,如缺乏理念创新、任务不明确、课程资源封闭性、课程更新慢等,社区教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兼顾课程的实用性、多样性、即时性、创新性等特性,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社区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各类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2]韩旭东.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大榭开发区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张冬兰.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问卷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