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改革

2016-12-14高双喜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应用能力改革

高双喜

【摘 要】在教育建设全面进入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丰富网络数字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构建出高效便捷的教学共享机制,规划出适用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就以信息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作为研究基础,进一步讨论教学模式的变革趋势,从而探寻出信息化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 改革 教学平台 应用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国家纲要(2010—2020年)》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需要从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级信息化管理教育一体化系统,加快当下教育资源整合和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进程这三个方面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改革。可见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转移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

二、构建信息化优质教学平台

“三位一体”(名师、名校、专递)课堂是当前我国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普及的重要形式。通过网络课堂的讲授,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差距,促进学校之间的信息化交流,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信息共享共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传播优势,在更广的范围内建设教学信息网络平台,从而缩小地区和学校教育群体的差距[1]。

(一)网络平台框架建设

首先,基于云技术构建出网络大型教研平台的基本框架。随后,着手全面落实多网络的千兆光纤接入,实现信息网络设备终端(包括电信、联通、移动、国家信息网、国家教育网)的数据互联。进一步优化业务系统配置,实现多网络、多应用、多运营商、多用户端之间的业务互通,为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资源实时共享,信息传输平滑、快速的网络服务资源库。在以上述三种网络课堂作为教育核心进行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相关资源整合和信息传输渠道建设,从而为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展示元素和索引途径,带给全体师生更优质的教学、学习体验。

(二)网络共享机制及“三位一体”课堂建设

构建出信息传播平台的整体框架,实现多端互联后,工作的重点便落在了网络共享设备群的搭建上。基础设备群的建设往往是最消耗财力、人力,实施最艰巨的建设项目,但它同时也是整个网络平台构架联系的基石,因此区域设备搭建要求格外严格。就目前的资源条件来看,最少也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每一个县区设立至少一间直播教室,并逐步在未来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不同阶段网络教室的分化建设。另外,在每所公立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配备标准的多媒体播放设备,确保4M以上的带宽,从而保证能高质量地接收来自网络教育平台的信息,观看平台网络课堂讲授。

而对于“三位一体”的课堂建设,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应分批组织各学校优秀教师开设网络公开课堂,储备更多的优质网络信息教育资源,并保持实时更新和即时修正,以此满足教学内容的改动和教学大纲的变动。其次,应发挥名校的优秀引导作用,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对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全国性的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最后,专递课堂则是利用网络同步、实时授课的方式,使得教师资源缺乏、课程紧张、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学校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进行资源传递,可以共上一堂课。

(三)教育资源数字标准化

按照规划方案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共享平台体系之后,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优质的资源考核、录入标准,内容包括资源基本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多媒体视频课堂标准和教学相关资源上传标准等等。

具体来讲,学科教学视频要求画面清晰,色调还原度高,板书干净,作图工整,能呈现出课程核心知识点。多媒体课件要求设计合理,窗口大小适当,界面清爽,避免过多的色彩混杂,整体风格统一,视觉效果好。若是有动画插件或者3D效果的话,应当直观简洁,链接时间短,内容符合课程要求,不宜超纲。教案稿内容则应当符合课程标准规范,文件格式统一为DOC或者PDF,大小控制在40M以下。

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构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评估系统

“好马配好鞍”,有了便捷高效的网络共享教育平台后,对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因而教师团队的应用实践能力便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利用信息化一体设备和现有平台,构建出教师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以此推动教师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创新的进程。加大师资骨干建设力度,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力争建立80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队伍,并在资源共享平台上记录每位教师的教学成果,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评测和考核的范围内,督促教师制作出更加精品的网络课堂,继而创建出全学制、全学科的精品资源网络[2]。

(二)强化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需要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日常教学授课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同时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形式和教学思维的逐渐转变,将新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育的信息化转变已成为当今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向,我们只有牢牢抓住机遇,加紧建设科学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改革深化,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杨帆远航,不断踏浪前行。

【参考文献】

[1]张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2):76-77.

[2]林冬青.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教研模式的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9):14-16.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应用能力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