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教学如何融入中职机械基础课程

2016-12-14印桦

职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实职业技能机械

印桦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机电技术应用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整个中职阶段的培养方案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还要切实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作者将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入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之中,不但遵循了客观规律,也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中职机电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研究和探讨了如何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融入到中职教育的机械基础课程中来。

一、中职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中的教学方式有了诸多变化,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应用到了教学课堂上。虽然老师不再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变,照样是照本宣科,无论好坏,实施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就算近年来有了多媒体教学的加入,大多数老师也只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教学手段虽然有了变化,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没有变得更好。

2.重理论,轻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教师在讲课时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缺乏对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学生们在上完一节理论课之后,往往不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最有用的,也不明白自己将要就业的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技能知识。

3.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机械基础这门专业理论课程时,往往比学习普通的基础知识有更高的能力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毫不讳言地说,中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能力。在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不是很高,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有消极倦怠的心态。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很少能够看到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澎湃的学习激情。枯燥的教学内容,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是学生在知识海洋里的引航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充满弊端的情况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引入新的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让他们将学习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笔者通常所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当中的职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在职业技能的锻炼中对理论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和研究,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联,互为依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主要倡导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导,职业技能的操作、形成以及动作要领的解释都需要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技能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而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扎实地锻炼职业技能。

2.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际应用流程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授课老师事先安排好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本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而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在理论知识课上,教师需要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其中涉及的关系进行演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模型等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抽象的机械物理知识。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具体实物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抽象的知识内容。

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就是具体项目的操作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事先讲解的理论知识内容对需要学生们动手的训练项目进行巧妙的设计。在训练项目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并明确告知学生此次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限制,另外,教师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的掌控,以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项目训练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让学生们观察零件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是机器部件的安装和拆卸等相关的机械物理实验。在训练方式的制订上,教师既可以选择让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让学生们独自完成一个训练项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个人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学习。在项目训练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和指导,让学生们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来完成。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重操作轻理论

由于实践操作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更加偏爱实践操作类的课程,面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则兴趣缺失。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从增加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入手,否则会使学生养成只愿动手不愿动脑的习惯,从而陷入“师傅带徒弟”传统的授业模式,过早地扼杀了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和进步的机会。

2.避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效融合在一起,让二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然而有些院校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则变成了完全无关的两块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教师没有将理论知识融合进来,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讲每节课时都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习时才能抓住重点,做到理论实践的有机统一。

3.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应有的实际效果

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在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有助于学生们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加学生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模块化的实践操作设计要紧跟在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学生们就可通过实践的操作来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互相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中职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被学生们所接受,在此情况下,教师们应该转变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给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增添实践操作环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理实职业技能机械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调试机械臂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按摩机械臂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PLC应用”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