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卧虎藏龙2》看经典电影的续集热

2016-12-14詹仲恺

电影文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典电影现象

詹仲恺

[摘要]经典电影的续集拍摄,一方面是对首部电影故事长度的接续和延伸,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承第一部电影的受众群体和票房动力。经典电影的续集常被看作“狗尾续貂”,商业目的过于明显,故事又难以延展出新的意义。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的续集,以商业目的割裂了艺术理想,最终成就了一部好莱坞式武侠大片。本文透过《卧虎藏龙》的续集拍摄,管窥当前电影市场“续集热”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关键词]《卧虎藏龙2》;经典电影;续集热;现象

近年来,从北美电影市场到中国本土电影市场,迅速升温的电影市场日趋商业化,使得电影前期创作和后期制作也愈发流程化和系统化,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的全面分析,对受众群体的细化,对制片成本和票房收益的控制和预见。对于经典电影的续集拍摄就是电影商业化的过程中,制片人根据电影的票房收益和受众覆盖面而做出的商业选择。经典电影的续集拍摄,一方面是对首部电影故事长度的接续和延伸,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承第一部电影的受众群体和票房动力。然而,经典电影的续集常被看作“狗尾续貂”——商业目的过于明显,故事又往往难以延展出新颖的内容和意义。

由袁和平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的续集,以商业目的割裂了艺术理想,企图以标准化、系统化的制片方式复制李安《卧虎藏龙》的成功,最终却失去了《卧虎藏龙》的内涵深意和审美韵味,成就了一部好莱坞式武侠大片。本文透过对《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作为续集拍摄的分析,由点及面地研究当前电影市场“续集热”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一、市场环境:“续集热”产生的直接原因

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观众和市场永远是前期的电影创作和后期电影制作宣传的核心,失去了观众和市场支撑的商业电影无从谈起。近年逐渐升温的电影市场当中,“续集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问题,众多电影在收获了令人欣喜的票房成绩和观影口碑后,进一步创作了该片的续集作品,企图延续第一部作品的成功。然而,这种情况往往是第一部作品的故事结构完整,并且已经完美结束,而第二部作品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支撑,“生搬硬造”地将第一部电影的故事接续下来,构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续集作品。但是,无论续集电影的内容何等无味、主题何等匮乏、美学何等欠缺,都是现阶段商业电影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和现阶段必然产生的问题现象。

从宏观上来说,“电影市场热”是导致“续集热”产生的直接原因,孕育“续集热”的正是这个急速扩张、迅速膨胀的大环境。无论是有着文本基础、故事基础和创作续集条件的系列文学改编电影作品,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指环王》系列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等;还是有着核心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线索创作的系列续集电影,如《超人》系列电影、《蝙蝠侠》系列电影、《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等;抑或是为了攫取经典电影的商业价值,实现电影市场票房利润的最大化,而生硬地创作续集作品,如《蝴蝶效应2》《单身男女2》《寂静岭2》《修女也疯狂2》《宿醉2》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系列电影或续集电影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电影市场构成的大环境中不断创作出现的,无论是有着系列小说文本作为续集故事基础的改编电影,还是售卖艺术情怀和个人英雄崇拜的系列续集电影,抑或是有着“狗尾续貂”之嫌的生搬硬造的续集电影,都是市场发展和作用的结果。

2000年,导演李安凭借一部兼具东西方美学倾向的武侠片《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金像奖,跻身世界一线导演的行列,开拓了专属于李安的商业大片时代。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是导演李安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杂糅相交的结果,表面上是古色古香的、标准的中国武侠电影,而骨子里却在经典的二元对立结构中糅入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导演李安在繁与简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最终让电影《卧虎藏龙》大获成功。2016年的贺岁档,由导演袁和平执导的续集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强势登陆,经历了七年的剧本改编创作、两年的实地拍摄,该片企图以当年李安创造的电影奇迹勾起观众的怀旧意识与审美情怀。然而,该片从前期的续集拍摄策划,到中期的剧本改编创作,再到后期的电影拍摄,都显示出该片明确的商业电影创作倾向。以至于最终在2016年的春节贺岁档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好莱坞意义上的大片,而早已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李安电影的样子。如果说,导演李安是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以一种含蓄内敛的巧妙方式融合在了一起,让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方观众都能欣赏和理解,那么,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就是彻底地将一个东方故事西方化,从叙事结构到叙事方法完全沿用了西方电影的创作方式,使这部电影成了完整意义上的西方电影。

在电影《卧虎藏龙》创造的艺术高度、观众口碑和电影票房面前,续集拍摄避免不了地遵从商业化的道路选择。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告别了《卧虎藏龙》跨地区的联合制片模式,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成为该片的唯一出品方,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中国电影公司只是该片的发行方,这部续集电影已经完全变成了一部好莱坞制作的大片。

二、创作困境:“续集热”折射的内部问题

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在前作《卧虎藏龙》的基础上,以作家王度庐的小说《铁骑银瓶》为剧本改编对象和重点,续写了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并延伸出一个更加清晰的故事脉络。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将江湖恩怨更加清晰、单纯地描绘出来,前作中模糊不清、暖昧不明的前尘往事和情感纠葛明晰化、简单化,直接通过打斗宣泄人物的情感、推进叙事进程。显而易见的是,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是一个标准化的西方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武侠故事创作。李安构建的“卧虎藏龙”的世界已经完全被西方文化彻底解构,在好莱坞特效团队的努力下重新构建了一个类似于电影《指环王》一般的史诗级英雄世界。作家王度庐笔下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已经完全被西方文化和好莱坞大制作奇观化。

显而易见,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只能从浅表的视觉特效上吸引观众,观众并不能从这部电影身上汲取如同《卧虎藏龙》一样的精神气韵和审美内涵,片中的俞秀莲已经不是那个痴情于李慕白的俞秀莲,片中的江湖也早已不是那个让人无限神往和充满想象的江湖。而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所呈现出的视觉化和奇观化的创作倾向,也正吻合了这个处于“眼球时代”的大电影创作的共性特征。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催生出的视觉文化,让观众更加注重电影的消费艺术特征,是否能够满足观众对于视觉奇观的向往和想象,已经成为主导观众走进电影院消费电影的主要动力。视觉效果相对于故事内容显得更加重要。同时,由于《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的编剧约翰·福斯克自身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相去甚远,对于李安想要表达的江湖恩怨和侠义恩仇并不能有一个深刻而完整的理解,李慕白的隐忍,玉娇龙的狂傲,俞秀莲的执著,等等,不同的文化背景将浅表层次与深层次的内涵彻底割裂开来。因此,续集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对江湖侠义的流于表面的视觉化表现,就变得容易理解。

但是,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作为续集的拍摄,这一拍摄行为本身就折射出了当前商业电影创作的内部问题,其创作困境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慢慢清晰。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的电影产业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逐渐突破的票房纪录,正在向着北美电影市场这一票房标杆前进。观众对于电影艺术这一精神消费品的热衷,使得电影艺术也呈现出快餐式的艺术特征,电影人争分夺秒地进行着快速艺术创作,为了攫取票房利润的最大化,盲目地罗列和堆砌娱乐元素,逐渐将商业电影创作系统化、模式化。快速消费的电影文化让电影人不再进行长时间的精细化创作,因而市面上常见的商业电影往往是有着粗制滥造的电影剧本和精细化、奇观化的视觉效果。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电影艺术创作的困境已经逐渐从内部显现,“续集热”作为一个内部问题的外部表象,说明了电影人对于既得利益的认定,无暇创新电影剧本,希望通过“拿来主义”继承经典电影的口碑和收益,长此以往,电影艺术创作必然会缺乏创新,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视觉特效的审美疲劳,这种创作困境必然会导致电影市场走下坡路。

三、“续集热”引发电影艺术创作的同质化

在视觉为先的创作核心思想指引下,越来越多的续集电影追求庞大的视觉特效,不同国家的电影都努力将自己国家的电影打造成为好莱坞式大片,同时在海外发行的压力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又急需一个具有普世文化背景的叙事语境,能够让自己的电影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因而又将美国代表的西方文化融入其中。如此一来,众多形似、神似好莱坞大片的电影不断涌现在电影市场之中。而“续集热”更是将电影艺术创作推向了同质化的边缘。

透视“续集热”现象的核心,即是对经典的复制、对成功的复制、对审美趣味的复制。拍摄续集绝非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是一个在模仿中增加娱乐元素和流行元素的过程。“续集热”会让电影工作者逐渐形成一个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企图在投机取巧中延续经典,如此一来会构成一个创作的恶性循环——人人都想复制经典,没人真正想要创造新经典。而这也成为推动电影创作同质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提到,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影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同类型的电影时,是某种类型电影成了主流。但是,这些同类型的电影往往会拍摄续集作品,如《指环王》和《纳尼亚传奇》,续集作品是对于前作的模仿,而同时期的其他同类型电影,也会对票房收入高的作品借鉴和模仿,这也是奇幻电影集中在一段时期上映后,迅速没落的主要原因。大量的续集作品和同类型作品,让观众对同类型的电影产生了审美疲劳,观众的审美疲劳也进一步导致票房收入的锐减,也导致电影人不再创作这一类型的电影,使奇幻电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一度消失在院线市场。

奥斯卡获奖电影《卧虎藏龙》拍摄续集让众人跌破了眼镜,李安导演的这部作品已经将整个故事表现得回味悠长,适度的留白让该片极度中国化,极具审美价值。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企图复制经典的力量,以怀旧牌博取观众的注意力走进电影院。可是,间隔了16年的光阴,观众对于《卧虎藏龙》的热情已经消散,对于武侠的情怀也在众多武侠电影冲击票房的过程中逐渐消解,审美疲劳与新鲜感降低阻挡了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最终导致仅入账2.56亿元票房。由此可见,一味地复制经典,企图以更新的科技去重造经典,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电影剧本作为支撑,一味地追求文化融合,只会导致文化裂隙的不断加大,影响观众理解和感受电影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韵。如今的电影市场上,能够持续拍摄续集的电影少之又少,精神偶像崇拜仍然是拍摄续集电影的核心,《碟中谍》和《007》等电影,都可以看作与《超人》电影等价的英雄主义电影。而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作为奥斯卡电影《卧虎藏龙》续集的改编拍摄,给予电影从业者以惨痛的警醒和教训:一味地追求经典复制和特技效果并不能保证票房利益,唯有创新和突破才是成功制造经典的唯一通道。

猜你喜欢

经典电影现象
调查
曾打造现象级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能否再创造下一个爆款?
废旧纸箱里的经典电影场景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猜谜语
007系列中的超级坏蛋
多人聊天之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