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6-12-14吴璜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吴璜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善于阅读并乐于阅读。本文从阅读的意义、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角度,参考诸位同仁的教学经验,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进行整理和阐述,以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兴趣;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一、阅读的意义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问过老教师一个问题: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位老教师成竹在胸,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到这个回答,当时十分汗颜,因为,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却不知道。参加一线工作多年后,再来想这个问题,这个回答实在太高明,须知,听、说、读、写的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不容易。然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落实到一处,那就是:读。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阅读。语文教学,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通过阅读来整体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木棉在研究语文教学的问题时提出大阅读教学法: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①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

其实,阅读的意义,有目共睹。回想自己年少时学习语文的经历和后来的成绩,大半的功劳在于那时饥不择食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们的语文课需要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呼唤阅读教学的实施和研究,“哪怕一节课我们仅是静静地同学生一齐品读经典、揣摩语言、吟诵名句,而学生因此而产生的那一点点的激动与共鸣,都足以证明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获得了成功,而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文学的魅力才会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心灵,而对阅读的喜爱将使学生受益终生。”②。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阅读兴趣的习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有无、强弱对阅读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可资利用的契机,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始终处于“有兴趣”的情景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稳定的阅读兴趣。

这些可资利用的契机,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并不少见。

首先,教学中,教师现身说法,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笔者将自己阅读后深有感触或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时,学生想要阅读的欲望会特别强烈。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基础相当差,他们的阅读面非常窄,阅读能力也很低。然而,记得自己给学生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学生一传十,十传百,甚而读完这部长篇后,将路遥的其他作品也都一一找来,并要求再推荐类似的作品,可见,真正的好作品其实是能影响学生的心灵的,尽管学生的水平不一,但是作者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的精神意志,毫无疑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多找一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此培养。所以,教师的合理引导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在学生高一年级期间,笔者每周安排一堂阅读课,课前由一两位同学准备材料,课上先让准备好的学生介绍或朗读自己读过的最有感触的书或文章。然后,其他同学再针对所听到的内容谈看法。每次的阅读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久而久之,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那些读书少的学生听到别人高谈阔论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面是多么的狭窄,便会带着别人提供的兴趣去阅读,我想这也是激发学生的很好途径之一。

再次,还是从教师本身做起,人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自己在平常教学之余,积极阅读,广泛阅读,或者与学生共同阅读,同时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那么,一方面可以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更可以为学生提供热爱阅读的模范,师生共同徜徉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会没有么?

2.阅读行为的规范

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不是阅几部文学作品、读几篇能触动心灵的文章就可以养成进而一劳永逸的。要使学生能够将三分钟的热度延续长久,教师需为学生分层、分期选择循序渐进的阅读教材,为学生制定一个长期阅读的计划和目标,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步骤有计划的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形成一定的阅读规范,进而养成乐于阅读并善于阅读的习惯。

(1)坚持阅读的习惯养成

蔡强将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以“整体考虑、分段安排”为原则,分为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应考探究性阅读三个阶段,从宏观上规划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和目标,并较为详尽的具体落实到高中三年的各个阶段,具有可操作性,更与笔者的做法不谋而合。

具体教学中,笔者认为,基于学生基础不一,起点不一,所以,有必要将全班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当然,阅读材料也需要分类,对于意志不强,自控能力低的同学,可以重点推荐一些人物传记类的书籍,一方面可以提升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传记人物本身的事迹、思想、意志,可以有效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对于基础较好、阅读积淀较多的同学,可以推荐文学性较强的书籍,如《红楼梦》,或者散文。现当代名家小说,也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笔者认为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作品学生有必要涉猎,那是一个特殊的年月,张贤亮的作品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这些作品,教师还需要适当分期,不能笼统地把书单列给学生,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安排学生阅读,同时,一定要有反馈,那就是让学生做摘记,写体悟总结。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

至于做摘记、写总结,就涉及到学生阅读的另一个方面的习惯,那就是动手。

任何习惯的培养,都肯定是要费时间的。学生当中自然有意志力薄弱、不能将阅读习惯坚持长久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监督,可以要求学生从最低处做起,那就是做摘记,要求学生将所读书中自认为名章佳句的摘到笔记本上,起先可以不要求他写心得。这个工作很简单,但是很有用,因为,抄,是一个眼到、手到、心到的过程,学生抄一遍,其实,这些内容已经留下了读三遍的印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也同样可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待到有了一定的语感,再做其他高层次的要求。

(3)思考、提问的习惯养成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源泉,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善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思考问题深刻独到。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不盲从,不唯书,追求真理的精神,养成思考、提问的习惯,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的培养,首先必须遵循尊重学生主体这个原则。

一般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主体对阅读材料的感知、记忆、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由动机、情感、态度、意志等参与的体验过程。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也阐明,学习必须是学习主体主动摄取、自主构建的过程,而不是任由外部随意灌注,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思考和质疑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鼓励、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③

其次,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马玉平提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先行一步,示范引领,并结合阅读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3.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更表现为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最终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共同的终极目标。

(1)为“阅读的能力”正名

以往的阅读教学把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这就是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这种教学,往往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熊德才提出“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高中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使用的技能看待的。在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而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影响都非常之大。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片面中摆脱出来,培养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以阅读能力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将“阅读的能力”迁移,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这也是木棉在大阅读教学论中提出的最终目标。作为可以标本兼治的语文阅读教学,除了阅读本身的能力体现外,还应当影响和制约着听、说和写的能力的发展,因为阅读的思维,其实就是语言综合运用的思维。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实践中,重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训练,笔者认为,个性化的研究型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共同提高,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全在于此。

在具体操作中,说和写的能力,也需要适当训练和强化,但是,如果没有大量阅读做底子,空有强化训练后的规范的模子,又有什么用处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阅读就是米,是学生的内在的文学积淀,教师应该从这个方面强化和引导,不断努力,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

尽管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一个繁琐而缓慢的过程,但是,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用一生”,相信,教师本着这样的理念,一定可以坚持并耐心的指导学生,最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武 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基础教育参考》 2008年.9

[4]甘其勋:《为“阅读”正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1-2

[5]阎蔚:《新概念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1-2

[6]张伟明:《高中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8

[7]唐玉兰:《阅读教学方法浅谈》,《教育探索》2000年.9

[8]熊德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6

注释:

①木棉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http://www.being.org.cn/cla/dayuedu.htm

②王晓燕 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07424.1/

③马玉平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http://www.pep.com.cn/gzyw/jszx/jxyj/ydjx/200511/t20051115_234482.htm

④熊德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2005.6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